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校园设计中往往伴随着诸多的场地条件限制,这为小学设计带来了很多困难,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设计出布局合理、方便高效的校园空间,是小学校园设计中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南京市江宁区麒麟科创园第二小学为例,分析了该场地的设计难点。同时介绍了该小学设计方法,并针对小学校园设计中场地的合理规划与高效利用给出一般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场地设计通常伴随着诸多周边环境和场地条件的限制,如何回应现状条件中不利因素,是小学校园场地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龙岩市东山三小校园方案设计为例,分析了场地限制条件,以场地设计为着眼点,通过合理的建筑功能布局,因"地"制宜地发掘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可能性与丰富性,既让校园流线便捷合理又营造出多层次校园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3.
《新建筑》2020,(3)
针对乐山路小学场地的不利条件,突破常规的行列式校舍布局,提出"基座""小街""广场"、功能立体叠置的校园综合体的设计理念,使建筑与场地相契合,并通过对建筑的公共性、开放性以及形象的丰富性的营造,试图创造不同以往的空间和视觉感受,为师生打造一个独特的学习、工作、娱乐的场所,也为此类场地环境条件不利的学校建筑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布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不断加剧。目前,辽宁地区农村小学在校生源减少以及生源回流现象严重,生源处于不稳定状态。本文以辽宁省铁岭市公合村小学校舍为例,归纳现状校舍建筑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需求,提出乡村小学"可变化校舍"设计的构想和设计原则。文章总结根据场地资源条件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可变化方式,再从乡村小学校舍的功能转变和空间转变两个角度进行可变化研究,其中功能可变化研究主要从单体功能和组合功能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校舍的可变化功能提供更多实用性。希望通过本文的乡村小学校舍可变化设计研究,为今后农村小学校舍的设计提供可以应对生源动态变化以及其他条件变化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洲小学     
正新建的新洲小学,要求在城市高密度建成区的旧小学原址拆建扩容为36班小学。设计以"叠园——亲近自然的高密度校园"为设计概念,意在探索城市高密度校园的解题思路。在满足扩容需求的同时提升对原有场地及周边城市关系的尊重。将公共活动空间立体化,使平面布局开放而灵活。通过立体化的活动场地和绿化系统,辅以绿色表皮的设计,打造亲近自然的校园环境。采用了构件降噪的整体立面设计、雨水收集系统等环境友好的技术策略,赋予校园绿色系统的可持续性。同时,开放多元的空间设计,可包容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姜涛  李梦华 《建筑技艺》2020,(3):124-125
通过研究济源市思礼镇卢仝小学的设计过程,探讨了教学建筑如何与文化传承、使用功能、舒适性以及便利性相结合,从而使建筑与场地形成有机联系,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2)
为适应新时期基础教育的发展,小学校园环境亟待改造建设。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不少学校正面临场地狭窄、设施老化、绿化率低、环境功能单一、校园文化缺失、建设经费紧张等"夹缝"境遇。笔者从空间利用、场所多样性以及学校各自的办学理念、环境状况、校园文化等要素特点入手,充分挖掘内涵,为营造"大空间"而进行改造设计思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希望在这个小学设计中着眼于"教"与"学"这种生活方式对于空间的需求,尝试在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提供充分而富有层次的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在我们看来,这是当前国内的教育建筑的模式化设计中所缺失的要点。小学的规模为48班,主要功能包括普通教室、专业功能教室、食堂、风雨操场、办公室、室外活动场地。设计起始于对交流空间的行为和  相似文献   

9.
品鉴·手记     
<正>建筑品鉴:1、通过对原有场地环境的分析,转译成限制建筑生成的设计参数,结合"广场上雕塑"的设计概念,"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设计策略相互融合、影响,共同生成了建筑最终的形态。通俗易懂的概念以及逻辑的清晰性值得借鉴,是当代建筑生成策略的典型案例。2、建筑空间形态的处理上,并没有做多余的修饰,简洁的设计理念从室外贯彻到室内,是基于建筑自身的功能以及对场地环境的适应共同得出结果。面对当今浮躁的建筑环境,这种建筑本质化的设计策略,是值得尊重的。3、面对特殊的场地环境,尤其是面对新老建筑的衔接、景观资源的引入,建筑首先应  相似文献   

10.
陈洁萍  葛明 《中国园林》2021,37(4):14-19
探讨关于"场地建造"的设计方法论提要,在发展罗塞琳·克劳斯图示结构基础上,提升"场地建造"这一概念的设计潜力,致力处理当代建成环境中大量无名景观为基底时所需面对的设计方法论问题。通过对"场地建造"与"场地结构"、"标示场地"与"自明结构"、"轻"与"重"几组关系和相关方法的讨论,试图走向关于场地建造的诗学,形成一种扩展领域的场地书写。  相似文献   

11.
文章回溯了"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以时间轴上三个核心创新事件——红岭实验小学实践、"8+1"建筑联展以及腾挪校舍为代表,呈现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具体过程和解题关键点。分析了策划和执行中问题矛盾、解题思路及持续影响,并反思从"个案到范式"、从"先锋到常态"的管理实践经验,以冀为高密度城市建设融合现代教育理念及场地自然人文精神的新校园、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及高效优质的设计管理提供改革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深圳前海港湾小学校园改造主要包含3部分内容: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改造和更新、校园环境氛围的提升以及校园与社区共享。1)建筑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改造和更新设计方案首先改造扩大了室外活动场地,以缓解学生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此外,原有校园建筑有非常完整的设计,但外廊设计未考虑南方夏季暴雨的影响。改造后外廊边缘增加挑檐,有效改善了日晒和走廊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8,(2)
在实际应用中,"场地设计"贯穿了从规划、景观、建筑方案到施工图设计的整个过程,而在传统的建筑学教学中,"场地设计"并没有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加以设置。近年来随着认识的提高,各院校都开设了各自的"场地设计"课程,但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和统一的教材,在课程定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针对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场地设计"课程教学,探究其教学如何适应实际需求,对目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场地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看法,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龙岩学院扩建(一期)工程为例,探讨了基于场地所处的环境以及场地自身条件,如何处理新旧校区关系,营造校园内部空间。首先对项目进行充分调研,提出"聚合空间"的设计概念,进一步对总平面布置、功能分区、交通组织、竖向设计、平面布局、造型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该项目通过先进理念和现代设计手法塑造出龙岩学院扩建校区建筑独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卢君 《山西建筑》2008,34(5):46-47
通过对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扩建设计过程的描述,介绍了场地设计中"建筑加法"与"和谐对话"在建筑扩建中的重要作用,得出在设计中应当尊重场地、尊重现状,才能设计出合理建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场地历史的设计学角色一直是一个含糊不清的专业问题,研究试以存留状态谱系最宽的后工业景观为对象,并对以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工业遗存为历史对象的后工业景观中不为重视的3种特质,即"大机器"、超级属性之"崇高",以及从技术到人文的"工业文化"展开论述,探讨它们成为特质的缘由、可续和复用的机制。通过对场地历史之于设计的普适性价值的强调,与当代复用锚点的设计关联,旨在建立一种将设计场地视为历史对象的设计学共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提出"海绵校园"应在规划设计初期就遵循低影响开发理念,形成旨在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的场地规划和设计策略。以重庆某中学校园规划为例,简要介绍了"海绵校园"概念规划的设计流程,从场地规划、雨洪系统、景观、建筑四个方面,梳理了"海绵校园"规划设计策略,为"海绵校园"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是每个勘测设计项目抗震设计所需参数的基础。本文分别给出了中美标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获取途径与场地类别的划分标准,同时阐述了中美标准中关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场地类别"的差异之处,以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位于莫斯科著名的高尔基公园内的MSK盒项目已成为城市的地标建筑。建筑建筑的外观由5个主要设计原则共同定义:通透性、开放性、激活场地、公园整合以及运动灵感。"裸露"的框架赋予"体育设施"一种大胆而直白的美感。通透的外观和开敞式设计提供了建筑的开放性,并将其与公园绿地相融合。倾斜的"侧翼"激活了整个场地,人们得以使用屋顶区域,并使建筑物两侧的功能活动相互区分。鲜亮的、红色的场地美化和室内设计为体育活动注入了能量和灵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里约2016奥林匹克中心"城市设计国际竞赛的竞赛场地、竞赛要求、竞赛结果和竞赛启示,以及"里约2016奥林匹克中心"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参赛方案。方案从城市设计角度介绍了里约蛋方案构思、里约蛋与里约城、里约蛋海滩、里约蛋社区和里约蛋场馆等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