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煤机截齿耐磨堆焊层的使用性能及其堆焊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采煤机截齿堆焊层的用途、作用机理、性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截齿堆焊层堆焊材料种类及特点,介绍了截齿堆焊层堆焊材料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截齿堆焊层应当具有良好的综合抗损性能,材料特性是堆焊层性能的核心影响因素,堆焊层特性的改变,取决于堆焊材料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变化,以及配套堆焊工艺的严格实施。截齿堆焊层堆焊材料中,等离子堆焊材料所需设备比较复杂,TIG堆焊材料所用工艺也较复杂,电焊条堆焊材料具有工艺简便、成本较低、可供选用牌号较多、堆焊层使用效果较好等优点。焊条堆焊材料及工艺、等离子弧堆焊材料及堆焊工艺、TIG堆焊材料及工艺,都获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CO2气保护药芯焊丝堆焊材料的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2.
《机械》2017,(11)
以堆焊技术为出发点,以稳压器为例进行分析,探讨了堆焊技术在试验装置上应用的可行性,重点分析了压力容器堆焊的几个主要关键问题,包括堆焊方法、母材性能、堆焊材料、堆焊层内壁开孔和压力容器制造厂的堆焊工艺,以确保低合金钢+堆焊不锈钢的可操作性,同时满足试验设备的热容要求。  相似文献   

3.
毛骏  王顺花 《装备制造技术》2016,(4):146-148,153
简要介绍了常用的压力容器耐蚀处理技术─堆焊技术,主要包括焊条电弧焊堆焊(AMAW)、钨极氩弧焊堆焊(TIG)和带极电渣堆焊(ESW)等。同时介绍了高速电渣堆焊的研究现状,并对传统堆焊方式和高速电渣堆焊进行比较,阐述了高速电渣堆焊技术在压力容器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4.
以直径为5 mm的多元复合强化高锰钢焊丝的堆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合金焊丝堆焊电流、堆焊速度对堆焊层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电流选择在180~200 A、堆焊速度为12 cm/min时,堆焊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均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52M合金焊丝为堆焊材料,分别采用激光堆焊和TIG堆焊在S304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52M合金堆焊层,研究了堆焊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和高温低塑性裂纹敏感性。结果表明:两种堆焊层的显微组织均为单相奥氏体;与TIG堆焊层相比,激光堆焊层的晶粒较小且形态规则;两种堆焊层中均有Cr_(23)C_6析出,激光堆焊层的析出物数量较少;在相同温度、不同应变下激光堆焊层中的裂纹数量均少于TIG堆焊层中的;随着应变的增加,激光堆焊层中的裂纹数量增加较快,但其高温低塑性裂纹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堆焊材料组成和堆焊工艺参数对光束粉末堆焊质量的影响规律。单道单层堆焊时,预涂粉末厚度过大将导致堆焊层与母材结合不良,反之,因过高的稀释率堆焊层宏观硬度则显著下降。多层堆焊时,易产生堆焊层横向裂纹、焊道边缘气孔及层间结合不良等堆焊缺陷。多道搭接堆焊时,易产生相邻焊道搭接部位的未熔合。在镍基合金中加入与其相互润湿的金属陶瓷相(镍包WC),并控制其加入量是获得优质复合堆焊层的关键。合理控制堆焊热输入、对焊道焊趾部位的清理,以及堆焊过程中对熔池采取合理的保护,可获得无缺陷的大厚度、大面积堆焊层。  相似文献   

7.
堆焊技术在钢铁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堆焊技术在钢铁冶金企业设备备件的制造和修复中的应用情况。从堆焊方法、堆焊材料、堆焊过程控制几个方面对堆焊工艺进行了论述,并以宝钢的堆焊产品为例,介绍了堆焊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根据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堆焊技术目前面临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517合金堆焊条堆焊工件后,其堆焊层具有空淬性,堆焊金属主要是马氏体组织,并有碳化物析出,硬度为HRC55左右。它主要用于耐磨和耐腐蚀零件的堆焊,所以人们常用它来堆焊各种高炉料钟和阀类等。  相似文献   

9.
压水堆核电厂一回路核岛主要设备蒸汽发生器管板一次侧表面为保证一定的耐蚀需大面积堆焊镍基合金,且要求较高的堆焊质量。管板堆焊是蒸汽发生器整个制造过程中首先要进行的部分,堆焊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着后面工序的进行。为了保证堆焊层质量,缩短堆焊时间,必须选择堆焊效率较高且堆焊质量稳定的工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高温合金的多道多层堆焊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讨论了堆焊厚度和堆焊路径对焊后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焊厚度的增加会导致横向残余应力峰值增大,并使堆焊层局部应力的方向改变,从而受到多向应力作用,因此堆焊层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堆焊厚度不易过大。同时,由于受到前后焊缝温度的影响,堆焊层间存在应力释放的现象。另外,对比了“逐道堆焊”和“逐层堆焊”过程中焊后残余应力分布情况。“逐层堆焊”相比于“逐道堆焊”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且残余应力峰值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前采用堆焊方法制造和修复模具越来越多。生产实践表明,堆焊层质量与堆焊工艺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合理选择堆焊工艺参数。 一、模体预热 模具堆焊前,模体必须进行预热。预热能减小堆焊层金属的冷却速度和结晶偏析,增加结晶的间隔时间,减少热应力,有效地防止堆焊层的结晶裂纹。  相似文献   

12.
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为防止腐蚀介质对设备内壁的腐蚀,很多设备的内壁要堆焊347型不锈钢堆焊层,如加氢反应器、变换炉等,但是,堆焊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对比了国产347型不锈钢堆焊用药芯焊丝和进口347型不锈钢堆焊药芯焊丝在堆焊过程中的工艺性。通过试验表明:国产堆焊用347型药芯焊丝焊接工艺适应性较窄;某些国产的347型药芯焊丝通过试验参数的调整,堆焊后的堆焊接头性能得到改善能够满足产品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厂承接了扬子石油公司乙烯工程产品中介吸塔再沸器、精制塔再沸器、再生塔再沸器三台产品在16MnR管板上面堆焊18-8不锈钢的任务。如图1示, 堆焊层加工后尺寸为5-6mm,管板直径φ1040,φ1460,φ1860,其厚度为46,55,66mm。图纸上要求,堆焊面表面加工后进行着色检验,不允许有微孔,裂纹,夹渣。一、堆焊工艺的选择压力容器制造中应用堆焊技术越来越广。采用的堆焊方法有手工电弧堆焊,丝极埋弧堆焊、带极埋弧堆焊、气体保护堆焊等。从当前国外发展趋势看,带极堆焊逐渐增多,我国很  相似文献   

14.
陈进  林建鸿 《压力容器》1996,13(4):26-29
本文根据开裂氢浓度理论,针对不同的堆焊方法的不锈钢堆焊试块进行了氢剥离试验,并运用计算机对试块在试验中堆焊层中氢扩散过程进行了计算。从而得出了剥离试块的开裂氢浓度C_(dc),发现开裂氢浓度与试样的几何尺寸、堆焊层的厚度及堆焊的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关系。其中自动氩弧焊堆焊及CO_2气体保护焊堆焊的试块抗剥离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方法,而相同几何尺寸及堆焊层厚度的手工堆焊试样和带极堆焊试样则抗剥离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炼铁高炉大小钟及大小料斗耐磨面的堆焊质量,减少堆焊层裂纹,经过研究分析,对堆焊工艺、堆焊材料、堆焊后热处理等技术做了改进,实践证明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6.
核电蒸汽发生器管板INCONEL 690镍基合金带极电渣堆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蒸发器管板INCONEL 690镍基合金堆焊新工艺──带极电渣堆焊,从带极电渣堆焊的基本原理、堆焊材料的选择和堆焊工艺参数等方面做了基本论述.就INCONEL 690带极电渣堆焊的使用,简述了堆焊工艺试验、工艺评定、模拟试验和产品应用的过程,说明INCONEL 690镍基合金带极电渣堆焊在蒸发器管板上应用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钩爪堆焊毛坯和终形模型,采用双椭球型热源模拟氧乙炔火焰,依照先堆焊两个内孔再堆焊齿面的顺序进行了瞬态热应力场仿真;根据探索得到的堆焊最优工艺进行零件试制,对钩爪堆焊半成品及成品件进行微观组织、渗透探伤和显微硬度检验.结果表明,由此堆焊优化方案制造的钩爪堆焊件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钛钙型药皮堆焊焊条D172,以手工电弧焊工艺在45钢上堆焊一定厚度的堆焊层,仅堆焊1层时,得到的堆焊金属厚度约3 mm,堆焊3层后,堆焊层厚度可达到8 mm左右;通过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和能谱分析等对不同堆焊条件下的热影响区和过渡区的组织和硬度、熔合区附近碳的迁移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焊接线能量增大,熔合区奥氏体组织减少,铁素体组织增多;熔合区附近基体侧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变得细小,堆焊层侧马氏体组织变得粗大,其硬度值降低;堆焊3层时,熔合区附近堆焊层侧碳化物明显析出、聚集,马氏体组织较粗大.  相似文献   

19.
《压力容器》2019,(12):70-74
在某些腐蚀环境下,Inconel 625堆焊层中的铁元素决定其耐腐蚀性能。采用MIG立向下堆焊方式堆焊Inconel625合金,通过调整堆焊工艺参数,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变化对堆焊层中铁含量(稀释率)的影响,总结Inconel 625立向下堆焊中降低堆焊层中铁含量的基本规律。试验表明,更快的摆动速度、更长的干伸长度和采用优秀的焊接电源可以有效地降低堆焊层表面铁含量;在相同的焊接工艺情况下,提高送丝速度(增加电流)和相匹配的焊接速度,在堆焊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堆焊层表面的铁含量变化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轧辊堆焊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等优点,因此研发先进的堆焊技术是我国轧辊堆焊的必然趋势.为此从轧辊失效原因、堆焊的材料和工艺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轧辊堆焊的现状,介绍了钢厂大型支承辊采用堆焊技术修复的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