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长垣油田已进入水驱、聚驱、三元复合驱并存的阶段。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油田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即将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储层注入三元复合剂后,其润湿性、流体分布形式均发生了改变,测井响应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现有的水驱开发有效厚度解释方法已不再适用于三元复合驱后储层的有效厚度解释。文中利用相关岩石物理实验,分析了三元复合驱条件下储层的电学特性。基于密闭取心检查井,结合邻井剖面资料,提出了三元复合驱后储层有效厚度的解释方法,为三元复合驱后加密调整井射孔方案的鳊制、油层精细挖潜、开发调整等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某油田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三元复合驱研究以来,已完成4个主力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随着三元复合驱驱油技术在二类油层的开展,驱替对象的渗透率更低、层间差异更大,由于存在着层间矛盾大、层段多和储层结构复杂等的问题,需要通过注入能力测试和三元复合驱段塞的优选以及色谱分离动滞留实验进行确定。以某油田二三类油层为依托,通过开展了聚合物分子量、浓度和岩心渗透率匹配关系的室内实验研究,计算三元体系的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等参数。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储层水驱开发过程,岩石特性、孔隙度、孔隙结构特征、渗透率、水驱速率、驱替压力、油水粘度比、裂缝角度、储层温度、润湿性、束缚水饱和度等因素均影响水驱效果。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特性与水驱效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储层渗透率、孔隙度的下降,水驱效率迅速地下降。并且,具有裂缝特征的岩心驱油效率明显高于未具有裂缝特征岩心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7,(7):52-54
目前,三元复合驱已逐渐成为各大油田的主要开发技术,三元驱可分为强碱三元驱及弱碱三元驱。强碱三元驱技术的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就研究情况可知,强碱三元体系中的强碱会与地层中矿物质产生化学作用,生成碱垢,对设备损害大,不利于后续开采,因此有必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弱碱三元复合驱上。为了完善和解决弱碱三元驱油体系与二类油层的渗透率适应性关系,通过使用激光光散射法测量弱碱三元体系中的聚合物的分子流体力学直径,以分析弱碱三元体系与二类油层渗透率适应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弱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碱的存在容易对储层产生损害,通过比较不同碱浓度的单一碱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与储层的相互作用,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驱过程中生成的碳酸盐垢、硅垢和黏土膨胀对储层的损害。结果表明,与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反应后的钙镁离子浓度和硅离子浓度均低于单一碱体系,碳酸盐垢和硅垢的形成趋势弱于单一碱体系,结垢对储层的伤害较小。黏土矿物在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的视膨胀率稍大于单一碱体系中的黏土矿物的视膨胀率,但由于黏土矿物在岩石成分中所占比例较小,黏土膨胀对储层的损害也较小。  相似文献   

6.
模拟油藏实际开发状况,采用非稳态法的物理模拟驱替实验测定了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了岩心基本参数,建立二元复合驱和四块表面活性剂驱相对渗透率曲线;通过相对渗透率曲线给出含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和采收率等其它参数。同时分析油层润湿性、孔隙结构和产油量变化趋势,通过三种不同岩心模拟驱替实验相对渗透率曲线对比,得出二元复合驱适合该油藏的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7.
注水开发油田的驱油效率与驱动压力、储层渗透率、储层非均质性等有一定的关系[1~5],本文利用长庆油田中一区油层岩样,模拟油藏的实际条件,利用恒压驱替法研究了岩石的渗透率、驱替压力、宏观非均质性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终驱油效率随着驱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无水驱油效率变化不大;在相同的驱动压力下,随着渗透率的升高,最终驱油效率和无水驱油效率也随着升高;长庆油田中一区储层宏观非均质严重,不同渗透率油层的驱油效率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采出井压力合理控制入手,从小减储层岩石形变角度出发,应用岩石力学、油层物理及渗流力学理论,结合与我厂相近的低渗透率岩心实验,对不同应力下的储层岩石本身的形变及岩石孔隙度、岩石渗透率的弹性、塑性形变以及井底流压与见水时间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实例对该关系式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到通过合理调整油井生产压差可以减小储层岩石及其渗透率的塑性形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庆油田开展了三元复合驱试验,这是三次采油中提高采油率的又一新途径。三元复合驱替液是由碱、磺酸盐和聚丙烯酞胺复合配制的。三元复合驱油机理在于提高油层的波及效率以及最终采出程度,因为三元复合体系在油层的渗流过程中,随着油水界面张力降低。油膜、油块、油滴被逐渐活化,开始聚合并流动,象“滚雪球”一样,逐渐形成油墙。同时随着宏观和微观波及体积的增加,.这种作用更加明显。表面活性剂所以能提高原油采收率是由于它能降低原油与亲水泥浆溶液之间的界面张力,使油层原油发生自乳化,:改变油一水溶液间的界面流变性,还可以调节岩石孔的润湿性,便于石油排出。有关文献报道,在苛性钠水溶液中加人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混合物及聚合物可使原油采收率达到96.8%。  相似文献   

10.
三元复合驱同水驱、聚驱一样在注入过程中存在吸水剖面分布不均匀,见剂时间差别大,存在高渗透吸水层等矛盾,造成三元驱过程中采油井见效不均衡、化学剂突破时间早等问题。因此,需要在三元复合体系注入前及注入过程中进行调剖,以实现对试验区平面和纵向非均质调整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目前大庆油田在三元复合驱应用的高浓、高粘聚合物调剖、复合离子调剖等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三元复合驱的调剖时机以及各种调剖体系对油层的适应性。分析认为高浓度聚合物调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调整剖面作用,但对于油层渗透率大于600×10-3μm2、渗透率级差较大的井效果不明显。碱性环境下的复合离子调剖及铬离子胶联体系调剖在三元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聚合物微球颗粒调剖剂与凝胶型调剖段塞组合调剖方式,可以在三元复合驱取得较好的调剖效果。该项研究为三元复合驱取得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于2014年正式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现场应用表明三元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0%,较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0%,是目前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主体技术。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采后期,三元复合驱在二类油层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的运移规律、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高效利用研究、三元复合驱分层注采及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实例4个方面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三元复合驱技术应用于二类油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ASP三元复合驱能扩大波及体积并且提高驱油效率,同时能极大的降低表面活性剂用量,使具有极其良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通过常规压汞实验及扫描电镜实验分析研究了岩心在弱碱三元驱后的孔隙结构特征,对比分析了弱碱三元体系渗流前后岩心的孔隙结构特征变化。对其结果分析可知,由于弱碱三元体系对储层岩石有一定的溶蚀作用,当弱碱三元体系进入小孔道时,对小孔道的溶蚀导致小孔道半径变大,减少小孔道的数量,增多大孔道的数量,从而略微增大整体岩心的渗透率。弱碱三元复合驱前岩石致密,孔隙较小且比较均匀。弱碱三元复合驱后,出现斑驳状凸起,孔隙发育比较明显,岩石上有可动碎屑附着。碱的浓度越高,三元体系对岩心的溶蚀作用强烈,对岩心伤害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对储层及其自身性质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聚合物驱油技术已成为各大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过程中,由于其吸附、滞留特性对油层的渗透率、孔隙结构、油水流动特性有一定的影响,聚合物溶液的粘度也会发生变化。通过实验研究,聚合物驱后储层渗透率降低,储层粒度越小渗透率下降程度越大,孔隙度没有明显的变化,聚合物的吸附降低了水溶液和油溶液的渗透率。在高渗的储层中,聚合物吸附对油溶液流动几乎没有影响。储层粒度越小,渗透率越小,聚合物粘度降低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低渗储层属于目前国内外开发的重点领域,对低渗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鄂尔多斯盆地薛岔区块长6储层部分岩心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薛岔长6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相关性较好,孔隙度较大,而渗透率偏小,该储层部分喉道孤立,储层渗流空间连通性差;研究区以溶孔-粒间孔为主,储层的孔隙度较大,但研究区属于细小孔隙微细喉道,孔隙结构的连通性差;孔隙类型、岩石成分、成岩作用、粘土矿物发育和胶结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孔隙度较大,渗透率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敏感性是油田开发和储层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实验分析了扶余油层(F油层)粘土矿物的种类、含量和产状,然后通过室内流动性实验测定了储层的敏感性,并应用气体渗透率仪和孔隙度仪测定了岩样的渗透率和孔隙度。最后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对水敏、速敏、碱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V上层系注聚前、后储层物性变化规律不明,不利于后续水驱提高采收率措施优选等问题,从储层岩石组分入手,对比分析了注聚前、后以及后续水驱等开发阶段的储层岩屑和黏土矿物成分含量、物性及储层物性变化,总结V上层系储层岩石特征及储层物性随开发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聚驱前到后续水驱,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中绿泥石和伊蒙混层黏土矿物含量分别减少5%、9%,前缘席状砂微相绿泥石和伊蒙混层黏土矿物含量分别增加3%、3%;孔隙度减小0.95%、渗透率减小487.2×10-3μm2。  相似文献   

17.
对于注空气试验而言,区油层物性参数直接影响空气在油层的分布及驱油效果。为确定试验区单井孔隙度、渗透率,利用回归方法建立孔隙度与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及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回归模型计算单井孔隙度和渗透率。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庆油田S区块一类油层开展的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试验区不同开发阶段、平面单井见开发效果存在差异,本文从驱油体系、油层条件及动态调整等因素出发,对S区块一类油层强碱三元复合驱试验效果及单井见效程度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影响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为今后三元复合驱开发调整及挖潜提供技术借鉴,对三元复合驱的推广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索弱碱三元复合驱在S开发区二类油层推广的可行性,在油层发育具有代表性的纯油区东部开辟了工业化规模的D区块。实现了首次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提高采收率23个百分点以上;验证了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适合S开发区二类油层;建立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单井组跟踪调整模式;量化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全过程注采参数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20.
在油藏岩石中,润湿性是决定和控制油水微观分布的重要因素,是油藏评价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描述的是一种流体在另一种不相溶流体存在时对固体的相对吸引力,无论是油田开发动态计算、驱油机理研究还是提高采收率等研究,都必须掌握油层岩石的润湿性。而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影响流体在岩石孔道内渗流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取决于岩石孔隙结构、岩石表面润湿性、流体的分布、饱和顺序、毛细管力等。油藏岩石润湿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束缚水饱和度、终期驱油效率以及油水两相的流动能力,是油水相对渗透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润湿性的相渗曲线有其特有的形态及特征值,目前国内外有许多种测定岩石表面润湿性的方法,如接触法、Amott法(自吸法)、离心机法、液滴实验法、染料吸附法、核磁松驰法等。但目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主要有Amott法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