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某高层住宅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属"高度超限"。设计分别采用SATWE和PMSAP程序分析计算,对两种程序计算的结果加以判断后用于构件设计。中震作用下,底部加强区的剪力墙抗剪承载力按弹性设计,抗弯承载力按不屈服设计。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下的Pushover分析,以验证结构能否满足大震阶段不倒塌的抗震设防水准要求。通过计算分析和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加强措施,基本保证了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结构设计满足现行规范各项要求,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该项目针对超限结构采取的抗震分析方法、计算手段及构造加强措施,可供类似超限高层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杜鹏  白宗琨  蒋世林  王欲秋 《建筑结构》2019,49(10):94-97,102
对于高烈度区的高度超限结构,只对上部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设计,而对桩基仅进行小震设计难以保证整体结构安全度。宜将桩基的抗震性能设计纳入整体的性能设计体系,并使桩基的抗震性能目标与上部结构相适应。通过对8度区超高层剪力墙住宅的超限设计,对桩筏基础的桩基进行了性能设计,提出了与上部结构相匹配的桩基抗震性能目标,根据抗震性能目标对工程桩基进行了中大震下的抗震承载力分析验算,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筏板边桩采取了加密布置、加大配筋的加强措施。此外对桩基抗震性能设计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进行了探讨。经验算,工程桩基满足设定的抗震安全度目标。  相似文献   

3.
太原国海广场主楼高303.9m,通过抗震超限审查时是山西省规划建设的最高建筑。主楼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沿结构高度方向布置了5道环带桁架,并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针对结构多项指标超限情况,采用了基于性能化的抗震设计方法。采用多种软件进行结构整体及局部的计算分析,包括小震反应谱及弹性时程分析、中震抗震性能计算、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与性能评估、典型楼层楼板应力分析、关键节点承载力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均能够达到预设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4.
彭宁 《建筑知识》2014,(5):154-154
目前,在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经常采用性能化抗震设计。文章结合某超高层结构设计实例,主要阐述了超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确定方法,并从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分析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从中采取的抗震加强措施,旨在为超限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佳琪 《广东建材》2022,(10):67-70
通过广州某超高层住宅的超限工程结构设计,介绍了该结构的基本条件和超限情况,确定了该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经小震、中震和大震计算分析以及楼板和跃层柱的专项分析,表明该结构是安全可靠的,能满足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7度区12栋超限高层框筒结构中震下主要墙肢拉应力比进行统计,名义最大拉应力比在1.0~2.5之间,在结构设计可控范围内。在高层结构中震计算中应采用未经放大的楼层地震标准组合内力判断剪力墙的受拉程度。对核心筒偏置的超限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发现拉应力较大的墙肢在大震作用下出现拉剪或拉弯破坏;根据墙肢拉力配置型钢后,改善了结构底部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墙肢未出现剪切破坏和拉弯破坏。进一步的精细有限元分析表明,加型钢后受拉墙肢的抗拉和抗剪能力明显提高。当中震作用下超高层结构的底部墙肢名义拉应力比超过2.0时,可通过加型钢或钢板来满足抗震性能要求,而且型钢或钢板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大。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的结构选型和整体受力特点,对于剪力墙结构的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介绍了超限问题以及所采取的设计加强措施,通过对于小震、中震、大震的计算和分析,表明了结构受力性能良好,满足变形及抗震性能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B区为复杂连接的超限结构,属于错层连体结构,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根据超限情况和性能设计目标,进行小震弹性设计。对结构关键构件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设计,采用大震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评价结构的承载力能力和变形能力;对连接体部位节点进行von Mises应力分析,对连接体部位的楼板进行大震作用下的抗剪承载力验算。最终提出结构的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9.
某超高层建筑结构高度为199.45 m,设定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为C级。由于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结构通过斜柱进行了多次的柱网转换。为此,对结构进行了超限弹塑性时程分析,以检验斜柱布置的合理性和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斜柱布置是合理的,结构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延性,形成了多道防线,能保证结构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10.
某办公楼为超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剪力墙结构体系。通过在基础选型、结构布置、抗震性能设计等进行计算、分析和研究,对整体结构体系及结构布置进行优化,使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结构的各项设计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采用性能优化设计,保证了结构在小震下处于弹性阶段,和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要求。通过概念设计及计算结果,对关键构件进行了适当加强,保证了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超高层酒店工程的抗震设计案例,对建筑结构的超限判定、抗震性能设计、结构体系的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采用软件模拟的方式,对优化后的建筑结构进行了小震、中震、大震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的超限结构可满足抗震要求,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某钢-砼混合框筒结构超高层建筑总高度250m,结构位于风荷载较大、地震作用也较大的地区,根据建筑的功能要求,进行伸臂加强层位置方案比选,结合该高层结构超限情况进行抗震性能分析,运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根据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别确定了关键构件、普通竖向构件和耗能构件的性能水准,进行多遇地震、中震下结构计算分析和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分析,采取针对超限的措施,实现了预期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3.
武芳 《山西建筑》2012,38(12):31-32
主要介绍了带转换超高层住宅项目的结构布置,抗震分析及概念设计,针对超高、高位转换等超限特点,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进行多模型、多软件的弹性比较分析及静力弹塑性补充计算,同时对结构的薄弱部位采取加强措施,从而实现了预期的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三金潭车辆段综合开发项目地处抗震不利地段,A地块有11栋塔楼和裙房(含商业、社区服务中心及幼儿园),11栋塔楼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且有9栋塔楼为B级高度,存在高度超限和扭转不规则、凹凸不规则两项平面不规则情况。综合考虑场地特点、超限程度及分析结果,设定住宅塔楼的抗震性能目标为D级。采用YJK,ETABS和PERFORM-3D等软件对超高层住宅群进行了小震、中震和大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塔楼结构布置合理,地基处理及加强措施安全可靠,结构整体能满足设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文章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应用SATWE和ETABS两种计算程序对一栋大底盘双塔的超高层结构进行抗震超限分析,介绍了该结构超限抗震设计情况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深圳某超高层住宅结构高度145.5m,属于B级高度的超限高层,对该超高层进行各种地震水准作用下的计算分析表明,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能满足规范对承载力、变形及稳定性的要求,通过设定性能目标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计算结果满足规范要求,结构体系合理。  相似文献   

17.
亚太城市月光住宅小区5#,8#楼为Y形平面高位转换的超限高层建筑,采用了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支框架选用了型钢混凝土构件,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目标设定为D级,进行了小、中、大震作用下的分析计算,判断出薄弱构件的位置,采取有针对性的加强措施,并对框支框架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框支层楼板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使本工程达到了设定"小震无损、中震中损、大震较重损"的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典型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分别按小震弹性计算和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弹性计算、大震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重点对中震作用下弹性计算和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中震作用下框架和核心筒基于弹性反应谱与弹塑性计算的内力和配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建筑采取相应计算方法和加强措施,并对中震弹性计算配筋进行适当调整后,结构可满足中震抗震性能目标。  相似文献   

19.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是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设计尤其适合采用该方法。本文采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针对安徽某高位转换框支剪力墙超限高层结构进行了设计。首先基于其超限情况的判定确定了合适的性能目标,然后采用从概念设计的原则入手布置结构体系,用多种分析软件详细计算了结构在小震、中震及大震作用下的性能,且对重要受力构件进行了局部受力分析,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该工程结构的超限抗震加强措施。本文所采用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于类似超限高层的抗震性能校核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一幢位于8度抗震设防区域的超限超高层建筑为案例,针对所设定的承载力、变形及损伤控制等抗震性能目标,建立了精细的结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方法分析和评估了与性能目标相对应的结构动力响应和损伤状况。结果表明,通过将性能设计与结构动力时程精细分析相结合,能够实现使不同受力构件达到不同的抗震性能需求的目的,从而使得超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更具精细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