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9年10月16日,因强冷空气过境影响,长江口区吹偏北风,阵风达8~9级,造成黄浦江吴淞站和黄浦公园站分别出现5.10米和4.76米高潮位,破1913年有记录以来非汛期最高潮位记录,当时黄浦江两岸轮渡停航,部分防汛通道闸门因未及时关闭出现险情,西沟港马家浜防汛墙工程因施工围堰(内侧未筑临时防汛墙)太低,漏水漫溢而决口近20米,造成庆宁寺附近地区积水过膝,有661户住宅和粮店进水,影响较大。事故发生后,  相似文献   

2.
张健明 《上海水务》2007,23(4):41-42
当河道堤防出现重大险情或因建设需要拆除或者在堤防上开缺,都要构筑临时防汛堤,以保证防汛安全。本文阐述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临时防汛堤及其优缺点。为了应对上海城市防汛应急抢险的特点及构筑临时防汛堤的需求,提出了应该积极研制一种理念新颖、现场装配、操作简便、长寿低价、城乡兼容、高效快捷的组装式多功能临时防汛堤并探讨了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  相似文献   

3.
1988年10月27日,水利部部长扬振怀和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组长王林等领导同志专程来上海,同朱镕基市长共同为苏州河闸桥工程的开工剪彩,标志着上海市防汛墙加固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工程规模该工程面广量大,主要工程项目包括:1.黄浦江干、支流上208公里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黄浦江干流浦江侧从吴淞口至淀浦河长47公里,吴泾、闵行两段长18公  相似文献   

4.
5.
如何评价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现阶段黄浦江上海市市区段防汛墙墙后堆载控制存在管理和执行上的盲区问题,采用有限单元法和刚体极限平衡法建立防汛墙自身变形控制和整体稳定控制的双控指标,研究防汛墙墙后所允许的堆载限值。研究结果表明:防汛墙墙后堆载限值的确定应以变形控制和整体稳定控制进行双控;墙后堆载限值符合伽马分布,堆载随着距防汛墙距离的减小而对防汛墙安全的影响更为直接;市区段防汛墙墙后堆载控制量值较小。在后续防汛墙的巡查和管理工作中,堆载控制可参考文中给出的墙后堆载限值。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区防汛墙墙后渗水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防汛墙墙后渗水现象是上海市区防汛墙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在市区防汛墙加高加固工程中已有所克服,但尚未得到彻底解决。1992年8月28日至31日,由于上海遭受16号台风边缘影响,市区黄浦江连续出现较高潮位,其中31日清晨黄浦江公同站实测高潮他达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保本市防汛墙加固工程顺利建成,保障本市防汛安全,根据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防汛墙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上海市人民政府、水利电力部、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批准初步设计(沪府〔1987〕121号),并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开工的上海市防汛墙加固工程(以下简称防汛墙工程)中所有公用及专用岸段防汛墙的新建、改建工程,以及黄浦江支流水闸的加高、加固工程。  相似文献   

10.
黄浦江上海市区段防汛墙漫溢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黄浦江上海市区段防汛墙防御能力,采用2012年防汛墙高程监测数据以及黄浦江防汛墙设计参数,利用蒙特卡罗法计算不同潮位下防汛墙漫溢概率以及远期海平面上升情况下的漫溢概率,提出防汛墙漫溢风险评价准则,并统计相应的漫溢风险。结果表明:现状防汛墙防御能力明显不足,如果再考虑到近年来黄浦江水位趋势性抬高及未来海平面上升,黄浦江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漫溢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市区段上游;黄浦江防汛墙漫溢风险不仅与防汛墙高程欠缺有关,也与不同岸段采用的设计潮位有关。  相似文献   

11.
工程建设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行政等诸多方面协作的有机过程。建设管理工作是协调多因子,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使整个系统达到优化的一项系统工程。这是一个普遍,然而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笔者初浅的认识是,要实现系统工作的程序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建设周期,获得好的经济效益。而要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做到管理工作规范化。上海市市区防汛墙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系统庞杂、投资巨额的市重大建设项  相似文献   

12.
沈洪 《上海水务》2005,21(2):19-21,27
上海市的黄浦江两岸防汛墙是一道捍卫城市安全的防洪屏障,在抵御自然灾害侵袭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上海市区防汛墙建设的发展定位要从单纯为城市防汛安全服务,向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转变,即要立足于安全为先,资源为本,环境为重的发展定位与策略。  相似文献   

13.
14.
沈洪 《上海水务》2006,22(1):31-34
前言市区防汛墙是城市防洪的重要设施,其防洪能力主要体现在挡水高度、结构稳定和防渗效果等方面。在建设、管理和运行的过程中,防汛墙在担负防洪重任的同时,也受到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其中,造成或引发防汛墙墙体沉降致使防洪能力下降是十分突出的问题。上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中期,上海市区沿江、沿河驳岸随地面沉降日积月累,挡水高度不断降低,导致潮水上岸次数逐年有增,危害越来越重。上海市区从1956年起,陆续在沿江、沿河修建砖砌防汛墙。尔后,分别于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多次在市区黄浦江沿江进行较大规模防汛墙加高加固建设。历经多…  相似文献   

15.
沈洪 《上海水务》2006,22(3):22-25
按照前文分析,上海市区防汛墙受地面沉降和结构自身等因素发生沉降,致使防汛能力已有不同程度下降,预测未来,虽然现有防汛墙自身结构沉降已逐步趋向稳定,但受近墙工程及其他人为活动引起结构沉降是不确定的,尤其是起主导影响的上海地区地面不均匀沉降仍将继续,势必不断加重对防汛墙防洪能力的影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难  相似文献   

16.
17.
上海市区防汛标准和工程建设的变化大抵可分为三个时期。一.无防汛设施时期(上海建埠至1955年)1921年以前市区地势较高,地面高程大都在4.0米以上,(吴淞标高,下同)。1921年市区发现地面下沉,到1945年后市区地面下沉已对防汛安全产生明显影响,反映在潮水倒灌上岸次数增加,但除1949年外,灾情并不严重。在这一时期,市区黄浦江,苏州河沿岸陆续由沿河单位、市政部门修建了一些护岸工程,岸顶标高大抵在4.7米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咬合桩施工工艺参数控制和质量检验标准尚无相应规范,本文结合上海市南外滩滨水岸线综合改造工程实例,总结了咬合桩特点、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控制与检验标准,可为水利工程咬合桩施工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堤防汛中除险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中充分肯定汛后堤防治理加固的合理性和优点,同时又提出要加强汛中堤防除险加固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并就抗洪抢险软硬技术开发应用部分内容与要点进行了简介。  相似文献   

20.
桩基式防汛墙是近年来上海市区防汛墙最普遍的形式。通过对典型的“前板桩、后方桩”桩基防汛墙结构进行三维有限元受力计算分析,系统总结了该结构的受力特点,分析了常规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了有限元法和常规计算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