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为研究地铁振动引起的地铁上盖隔震建筑竖向振动的影响,基于上海徐泾车辆基地试车线旁的15层隔震住宅进行了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对不同车速工况下建筑物的室内振动进行测试与分析。振动测试结果表明:地铁上盖建筑采用普通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后,虽然振动经过隔震层后减小不明显,但并未发现上部结构Z振级有明显放大现象,较传统固接结构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上盖结构受车致振动的大小不仅与运行车速有关,也会受刹车等间接增大轨道不平顺程度的行为的影响。建立了用于地铁上盖隔震建筑振动分析的数值模型,并基于现场振动测试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数值分析表明,隔震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小楼板竖向振动的幅值,其1/3倍频程振级较固接结构在20、63 Hz附近低约6 dB。  相似文献   

2.
朱怡  朱黎明  张敏 《建筑结构》2022,52(7):136-140,85
地铁上盖建筑下部结构为了满足工艺要求一般采用框架结构,上部住宅为剪力墙结构,两种结构形式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上下层刚度的突变,盖上大面积深厚覆土的巨大质量将带来强烈的地震反应,并且上部开发一般晚于下部地铁车辆段的实施,为了给后期上部开发预留一定变化的余地,本工程地铁车辆段上盖采用底部框架+隔震层+剪力墙的结构体系.采用隔震...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隔震技术应用于地铁车辆段上盖结构的减震效果,对北京某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结构进行了隔震设计。基于YJK软件,建立隔震与非隔震结构模型并对两种模型进行结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非隔震结构,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延长,隔震前后各层层间剪力比值不大于34. 77%,各层层间倾覆力矩比值不大于34. 16%,均小于规范限值。因此,隔震技术应用于地铁车辆段上盖结构满足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可以考虑在地铁车辆段上盖开发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某项目是带6栋塔楼的地铁上盖,为充分发挥已建地铁站结构及其支护地下连续墙的作用,拟建地铁上盖与地铁站结构及地下连续墙相接。此连接形式对已建地铁站产生抗浮力改变、中柱轴力增大及基底反力增大等影响,并对地下连续墙产生抗浮力及基底反力增大等影响。文中从连续墙冠梁构件强度、连续墙整体抗浮、连续墙地基承载力、地铁站中柱轴压比及减振措施等方面论证了该方案的结构可行性,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西安某地铁上盖项目为工程背景,对高烈度地区采用下部框架+隔震层+上部剪力墙体系的地铁上盖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介绍.本项目主体结构存在大底盘多塔、刚度突变、扭转不规则、承载力突变等多项超限;同时存在首层为软弱层和薄弱层、隔震层下一层框架刚度难以满足对隔震层上一层剪力墙结构的嵌固要求、楼面超长、裙房框架和地基基础的抗震设计要求高等众多设计难点.针对以上结构超限项和设计难点,在合理调整结构体系、采用层间隔震技术减小上部结构地震作用的基础上,对盖上盖下各部分结构构件进行抗震性能化包络设计,并结合罕遇地震动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价.结果 表明,在高烈度地区应用上述结构体系的地铁上盖项目技术可行,采用隔震技术结合构件性能化设计等技术措施可有效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考察地铁上盖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对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竖向振型的特点、周期和振型质量参与系数进行了分析。在设防烈度竖向地震作用下,通过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考察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结构的基底剪力、隔震垫反力和转换梁内力,研究塔楼高度、隔震层竖向刚度等参数对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竖向地震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底盘-层间隔震塔楼结构存在塔楼竖向主振型,随着塔楼高度增高,竖向主振型的周期和振型质量参与系数逐渐加大; 在设防烈度竖向地震作用下,塔楼底部竖向地震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之比(垂重比)的平均值为0.35,比非隔震塔楼平均增大4.6%; 隔震垫竖向地震反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反力之比(反力比)的平均值为0.30; 大底盘转换梁竖向地震下弯矩与重力荷载代表值下弯矩之比(弯矩比)的平均值为0.31; 随着塔楼高度增大,垂重比、隔震垫竖向反力比以及转换梁弯矩比均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7.
传统高烈度区地铁上盖建筑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存在刚度突变、必须采用隔震层、结构超限及建设成本较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烈度区地铁上盖建筑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包括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配套体系。通过对比装配式钢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性能、建造成本等,得出装配式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结构超限问题,不仅能大幅降低盖下和盖上的建设成本,还能满足建筑大开间灵动性及后期改造的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取消高烈度区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与盖下间的隔震层,通过大震弹塑性计算分析,证明取消隔震层后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在罕遇地震下仍有很好的抗震性能,且可节约综合建造成本,对现有的装配式政策及地铁上盖建筑市场需求具有很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线性模型模拟隔震垫,通过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大量的数值分析,研究了隔震垫刚度、阻尼比对屋盖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规律,认为在满足抗风、抗小震的前提下,隔震层刚度应尽可能地小;隔震垫阻尼比存在最优值,一般可取0.1~0.2。  相似文献   

9.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大型房地产开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形式已被广泛认可与应用,考虑到地铁车辆基地的重要性,将层间隔震技术应用到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中,成为提高结构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为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采用ETABS对某具体工程进行了隔震计算,得到隔震支座拉应力、隔震层以上楼层的最小剪重比及抗倾覆力矩等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证明结构方案合理,隔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陈晶 《建筑》2008,(12):63-64
一、基础隔震技术与普通抗震技术的区别 面对具有如此巨大破坏力的地震灾害,我们真的就束手无策、任其祸害吗?其实不然,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北京一名著名建筑设计大师在做客中央之声节目时曾指出:“我国现在的防震技术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只要采用最先进的防震设计,像5.12汶川这样的地震所产生的后果是完全可以减轻的。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厦门市对已建隔震工程的调研和技术分析,找出各参建单位在隔震技术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首先,选择3栋具有代表性的隔震建筑进行调研,从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角度展开分析;接着,从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和服务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隔震技术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各参建单位普遍缺乏建筑隔震技术的认识,导致隔震工程施工中常常出现施工管理及工程质量问题;政府职能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隔震建筑相关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目前,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分为传统抗震设计方法和隔震减震设计方法,针对传统抗震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流行的隔震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原理分析,详细论述了橡胶隔震技术的产品结构、基本特性、结构设计和计算验证,并针对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技术的具体应用。隔震技术较传统抗震设计方法体现出更好的安全性、实用性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13.
邹会  卫海 《工程质量》2022,(1):67-73,80
对于学校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传统的加固方法工作影响面大,施工工期长.隔震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它的特点是对原有结构影响小,施工主要在建筑物首层进行,极大地保护了建筑室内的装修部分.通过一个具体的校舍隔震加固工程实际案例,说明对于层数较高、装修较好的校舍建筑物,隔震加固技术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4.
对某框架结构住宅进行了基础隔震设计,采用时程分析法对隔震和非隔震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时,对隔震方案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住宅楼的隔震设计效果明显,设防烈度可由8度降为7度;采用基础隔震技术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凌贤胜  杨银英 《城市建筑》2014,(11):116-116
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筑既有框架结构加固中隔震技术的应用,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结构设计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除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施工建设外,对今后房屋的使用功能、质量安全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随着现代人对房屋建筑使用需求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视程度也相应地提升,通过尝试应用一些必要的优化技术,在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等各个方面达到统筹兼顾.首先概...  相似文献   

17.
结合某工程实例,全面阐述了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采用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和ETABS对主体结构进行了空间模型的时程分析,隔震房屋和非隔震房屋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措施可以显著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隔震结构在大震作用下其水平变形基本处于弹性状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通过对隔震及非隔震结构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验证了计算分析的正确性和隔震结构的安全性,为隔震技术在类似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个良好实例。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信息化设计与施工方法,如抗震设计信息技术、强夯地基信息化施工、高层和超高层深基坑设计与支护信息技术。介绍了我国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措施,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控制不均匀沉降与变形在技术规范允许范围之内,而且保证了安全。  相似文献   

19.
隔震新技术在某办公楼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之间设置隔震层是减轻工程结构地震破坏的新技术.结合隔震新技术在北京市三里河三区12号地办公楼工程中的设计应用,简要介绍了建筑隔震技术的原理以及关键部位的节点设计,详细说明了隔震层的土建、水暖以及电气等施工方法.指出隔震设计可以有效减小上部结构的截面尺寸和配筋,降低工程造价以及减少上部结构层问位移.  相似文献   

20.
砖混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砖混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及其限位系统的数学模型、力学模型。并结合陕西西安和云南大理的两幢砖混试点工程楼,讨论了摩擦系数、限位器刚度、地震等级等对砖混结构基础滑动隔震结构的影响。提出的几点建议可供同类建筑结构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