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电路理论分析和数学软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经过渡电阻接地的故障特征,并总结出接地故障相的判别规律。  相似文献   

2.
根据叫生点位移引起三相电压不对称的理论,用向量图分别分析一次系统正常运行、单相完全接地、单相及两相不完全接地时,一次系统线电压、相电压和开口三角形出口端电压数值变化的规律;推导出开口三角形出口端电压的计算公式并加以推广,使运行人员能根据电压表变化情况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刘俊才  刘晓华  杨自光 《电气技术》2017,(12):146-148,151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35kV不接地系统发生两相异地接地故障后,35kV系统整体电压与不同出线电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建立等效电路对此类故障的基本特征进行介绍。同时,通过对保护装置及录波器的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两相异地接地故障保护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4.
配电线路断线兼接地故障对人身安全危害大且无成熟有效的检测技术。以不接地系统单相断线兼电源侧接地故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故障分析模型,考虑断线位置、故障线路对地电容占系统总对地电容的比例和接地电阻3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中性点偏移电压、断口前后三相电压和线电压等电气量的特征。结果表明,断口前后三相电压与线电压有明显差异;特定条件下,故障相电压升高,2个健全相电压反而可能降低,与传统小电流接地故障三相电压变化规律全然不同。利用Matlab仿真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相量图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同一点两相接地短路故障,得出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同一点两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以及系统各点的电压、电流分布情况及相位关系。对现场继电保护调试、事故分析以及整定计算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利用相量图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同一点两相接地短路故障,得出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同一点两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以及系统各点的电压、电流分布情况及相位关系.对现场继电保护调试、事故分析以及整定计算工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8.
并联线路异名相两点接地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威胁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原因,其故障发展机理和特征规律对电力系统事故分析及事故防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并联线路异名相两点接地故障,基于对称分量法建立系统故障模型,并通过系统等值电路对故障电气量进行理论分析。结合某110 kV变电站内由单点接地发展为并联线路异名相多点接地的故障实例,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图特征规律及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辨识出故障发生前后电气量的变化特征,接地两相线路故障电流及零序电流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对故障特征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10.
11.
管必萍 《上海电力》2002,15(5):34-36
虚假接地是指在系统没有发生接地故障的情况下,系统出现3V。数值较高的接地现象。目前,我公司10、35kV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为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两种方式。在运行中,遇到以下一些虚假接地的事例。  相似文献   

12.
2003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和供电负荷的增加,白银电网在城郊建设多座110/10kV终端变电所,10kV出线绝大多数为架空电缆出线,致使配电网络中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将急剧增加.根据国家原电力工业部《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规定,3~66kV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超过10A时,应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因变压器低压侧为△接线,无中性点引出,故在变电所设计中要考虑10kV接地变、消弧线圈和自动补偿装置的设置。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接地变、消弧线圈及自动补偿装置的运用和接地故障的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成套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13.
何涛 《电力系统通信》2003,24(3):17-19,23
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通信站的接地电阻值会增大,致使防雷接地系统性能变差。对这类通信站的防雷接地系统急需加以改进。论文中结合湖北省仙女山微波站防雷接地系统改造工程实践,介绍了非金属接地模块的特点构成、用途以及在改造中的应用,并总结了许多实际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离子棒接地系统的构成与工作原理,与传统接地系统比较,具有不易受外界环境和气象条件干扰,寿命长、节约材料、有利环保等特点。在青海高海拔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部分铁塔接地电阻值接近临界或无法满足设计工频电阻值,采用离子棒接地系统后,接地电阻值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5.
35kV电阻接地系统接地故障分析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涛  李媛 《供用电》2009,26(1):42-44
城市配电网电缆线路增多造成电网对地电容电流增大,需要系统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对两条35kV线路因单相接地后发展成多相接地故障而跳闸的事故,通过分析,发现该事故是由于35kV中性点接地电阻因故障烧坏而长期与系统断开运行造成的。对此,提出了在35kV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的变电站应装设35kV母线零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绝缘导线的应用,配电线路断线故障发生概率增大,现场缺乏有效的检测技术措施。针对不接地系统,建立了单相断线不接地故障模型。在考虑断线位置、故障线路对地电容占系统总对地电容的比例和负载阻抗的大小及其分布等因素的影响下,分析了中性点偏移电压、断口前后相电压以及线电压的变化规律。根据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变化规律分别提出单相断线不接地故障区段定位的方法。所提方法可利用配电网自动化平台或者故障指示器系统实现,提高了断线故障区段定位的可靠性和适应性。最后用Matlab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将先进的信息提取技术(分形理论)应用到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提取配电网接地故障特征的计算机算法.该方法在分形维数定义的基础上,利用小波变换提取配电网系统的参数.在研究简单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分析这些具有分形特征参数的相应变化,探讨分支变化对分形特征的影响规律,总结归纳这些规律可以从一个全新的领域获得关于配电线路故障的信息.在此基础上与传统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相结合,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故障和系统信息,从而形成全面有效的配电网接地故障定位解决方案.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应用前景和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6(10)k 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组成,分析了系统对地容抗属性,详细阐述了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与非接地相对地电压矢量理论关系,以及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作用。重点论述了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电压互感器二次错误接线及切换并列装置存在的问题等,针对需要注意的事项,明确了单相接地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非对称短路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可靠性,以对称分量法为基础,重点分析了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各种短路故障特性。给出了单相接地短路、两相相间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以及各种经过渡阻抗短路时故障点系统电压、电流的变化特性。得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两相相间短路与中性点接地系统一致,且不发生中性点漂移。而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两相接地短路与中性点接地系统两相相间短路一致,但发生中性点漂移。所得结论能够为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后的短路故障分析以及继电保护整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对神头第二发电厂Ⅰ期工程6 kV公用Ⅰ段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导致机组停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及6 kV单相接地故障判别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