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徽州古村落及其水口园林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宗氏族谱、方志等记载的历史上相关风水选址活动的探究,结合大量的实例参照与图例的比对,对其村落格局、水系、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针对村落水流出口且被视为村落门户和灵魂的“水口”,对其景观建构、功能特性、文化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头,试图从中发现可供我国当前乡村景观格局借鉴的传统“天人合融”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2.
水口设计是徽州古村落中村落布局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内部所衍生出的水口园林则是一种未见园林书籍所记述的一种古典园林形式。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黟县、歙县以及古徽州地区的古村落水口布局的分析来阐述水口园林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王磐 《安徽建筑》2011,18(3):53-54
文章阐释了水口园林的概念,分析了水口园林所具有的因借自然、融入村落的美学价值,遮风蓄水、改善环境的生态价值,组织空间、构建场所、丰富景观的建筑价值和满足心理意象、营建心理归属的精神价值,并通过实例对水口园林的形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刘源 《建筑与文化》2016,(6):146-147
徽州古村落在当代旅游业与经济大发展背景下,原有的文化结构在社会环境、生活形态和意识观念等方面产生较大变化,但传统村落的空间及历史形态的演化,原有组织基础上的日常运转,原有和既有的存在方式交互作用,共同形成了每个具体村落的现在。本文试图通过宏村与关麓分析比对对古村落形态变迁做相应探索。  相似文献   

5.
徽州园林常被形容为中国乡土园林景观的杰作,区别于徽派建筑直观的外形,植物造景却以抽象、隐晦的方式反映徽州地域特征、诉说徽州历史文脉。造景手法多体现"师法自然"的特点,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又受到地理山水条件的制约。通过查阅古徽州地区典型古村落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文献资料,结合徽州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以宏村为例,从宏村的公共园林与私园两个角度探究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与人文气质。试图从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角度来理解徽州古村落树种选择、造景手法以及植物配置方式等内容,而这个讨论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相关的思考,希望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树种选择、植物造景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徽州传统建筑技艺的特点及艺术形式。又通过对比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古今发展状况,综合多方面因素,找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败落的原因,并提出了对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与发展的建议。文章结尾处引经据典,从"道"和"法"的古代哲学角度指出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区别于其他传统建筑技艺形式的关键所在,旨在宣扬徽州传统建筑技艺传承和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唤起社会的保护意识,使得徽州传统建筑技艺得以长久地发展,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传统建筑技艺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徽州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本土建筑文化内涵的思考,着重从道法自然的哲学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徽州古村落营造文化的特征,倡导对本土建筑文化中积极一面的精神内涵的传承。  相似文献   

8.
徽州水口园林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不仅被徽州人营造得极其古朴秀美,而且还蕴藏着相当丰富、自觉、科学的生态理念.文章先对影响徽州水口园林生态智慧形成的自然、文化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又分别从水口园林中的水口水、水口山、水口林、水口建筑四个方面探讨徽州水口园林中所蕴含的徽州传统生态智慧,以期其能与现代生态科学相结合,促进当前生态智慧观的完善和发展,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当代的生态实践.  相似文献   

9.
徽州水口园林的营建,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徽州人民为追求理想人居环境,对山水环境利用与改造的智慧。以徽州较有代表性的20个古村落水口园林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定性分析等方法,在梳理水口园林基址与山水环境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山峡紧嵌”“山环盆地“平原望山”“临江背山型”4种山水基底类型,提炼出徽州水口园林“真山真水”“真山+人工水系”“真水+人工山林”3种山水人居环境营建模式,以期为保护和恢复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建设宜居乡村环境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阐述庐陵古村落景观特点,探讨对庐陵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进行保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与发展庐陵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的策略,以期进一步保护和发展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促进古村落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徽州传统村落是我国民居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徽派民居一样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文章选取徽州传统村落中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宏村和西递为对象,从外部空间形态和内部空间结构两方面来探讨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特征。  相似文献   

12.
王益 《城市规划》2020,(3):93-101
水口空间是徽州古村落空间营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水口与水口空间的概念出发,基于犯罪学、环境心理学等角度,通过对空间位置与犯罪距离、空间层次与空间阻尼、区域空间与事态控制、空间形态与目标隐藏、环境印象与环境负荷的相关分析,总结了徽州古村落水口空间的环境预防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当代住区公共空间营造的安全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传统建筑色彩秩序特征研究对于色彩风貌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徽州宏村月沼区域传统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月沼区域各区段建筑进行色彩数据提取,量化分析各色彩界面静态秩序特征。根据行进过程中人眼最佳视距设置标准段,结合色相、彩度、明度分量可视化图像量化分析色彩界面的动态秩序特征。基于量化研究结论,采用等差分级法与图像分割算法对色彩风貌的还原进行探索。表明月沼区域传统建筑色彩静态秩序中明度数据差值波动明显,色彩动态秩序中明度空间分布层次清晰,以此为依据可以对色彩风貌进行准确的还原。  相似文献   

14.
陈冬梅 《安徽建筑》2010,17(5):30-32
文章以石台县王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针对如何提高目前乡村旅游品种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和体验的差异性,发挥徽州古村落旅游品牌效应,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5,(7)
徽州古村落与自然生态环境在空间上的相得益彰,成就了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从人居环境空间构造角度来看,微州古村落是中国古建筑乃至世界古建筑史上的珍宝,其将自然与建筑二者结合的物象,通过艺术的手法转化为审美意象,突出了建筑文化的特有魅力,当代空间环境设计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针对徽州古村落环境设计的审美意象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徽建筑》2019,(10):62-64
步行街是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生活步伐不断加快,步行街逐步沦为商业的附属品,失去原有的场所感。文章通过场所精神理论对徽州古村落中的街巷空间进行解读,从传统记忆、空间结构以及空间尺度等角度进行分析,剖析现代步行街系统规划的不足与弊端,揭示古代街巷对现代步行街的设计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王益 《城市规划》2020,(12):87-94
徽州古村落空间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本文基于犯罪预防的角度,以三个聚落(徽州古村落、皖南新农村住区和皖南城市住区)为比较对象,结合空间句法定量分析,运用犯罪学、建筑学等相关理论,从空间秩序、交通组织和建筑布局三个层面,总结了徽州古村落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昊  冯四清 《安徽建筑》2012,19(2):8-9,11
文章主要介绍了建筑现象学的发展历程,着眼于诺伯格·舒尔茨建筑现象学中的核心概念———"场所",通过对建筑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进行解读,分析了其核心概念和研究方法,进而以徽州古村落为例,以建筑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现实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村落——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蔡超 《小城镇建设》2006,(10):90-94
徽学,是与敦煌学和藏学并驾齐驱的三大显学之一,它是对徽州地区传统文化特色的一个概括,它包含了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徽派朴学、徽派建筑、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派盆景、徽剧等等,所有这些又可以统称为徽州文化。徽州古村落只是徽州文化中的一个子集,但它却凝聚了徽州文化的精华。它源于生活,村溪、天井、小巷、池塘、桥头构成了最质朴的生活空间;它高于生活,宗祠、书院、牌坊、庭院反映了徽州人共同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它的外部特征,如层层跌落的马头墙、窄而高的巷道、幽而深的天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2)
作为我国第一批古村落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在其多年来古村落旅游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立足于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采用符合自身实际的开发模式,坚持先进的开发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文旨在以宏村为研究对象,学习和总结了宏村在古村落旅游开发中先进的开发理念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周村古村落旅游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