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大采高、高风速、高产尘强度下的综放工作面采煤机的粉尘问题,进行了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及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并在阳煤一矿8201综放工作面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后,在司机位置和机尾10 m位置的降尘效率分别为93.34%和94.42%,有效地解决了采煤机司机位置和机尾处的粉尘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威 《煤矿安全》2014,(4):67-70
在分析采煤机割煤产尘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两相流理论建立采煤工作面粉尘运移的离散相数学模型,设定不同的边界条件,得到不同巷道风速情况下采煤机逆风割煤时前滚筒垮落产尘时粉尘浓度的分布,并分析得到高风速综采面采煤机产尘的运移规律。据此有针对性的开展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及喷雾降尘技术的研究,并在实验工作面进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降尘效率可以达到90%。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产尘强度采煤工作面采煤机逆风割煤时的粉尘危害特点,以王家岭煤矿20106综采工作面为试验对象,遵循"先抑、后控、再降"的粉尘治理思路,采用采煤机高效喷雾抑尘、采煤机喷雾控降尘,以及采煤机下风侧浮游粉尘治理技术对粉尘进行综合治理,在快速湿润采煤机滚筒及垮落区域破碎煤体的同时,将含尘气流引至人行道一侧进行高效沉降,最终使逆风割煤时采煤机司机位置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98. 3%、97. 6%,取得显著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阳煤集团三矿K8203综放工作面生产及粉尘防治现状,测试分析了采煤机附近人行道上风速分布规律,研究了采煤机割煤产尘特点及顺风、逆风割煤时粉尘运移规律,确定了综放工作面粉尘防治的重点区域及治理方法,优化了采煤机高压外喷雾和尘源跟踪喷雾降尘系统,形成了三维立体式控降尘系统,优化后采煤机司机及机尾10m处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均达90%以上,降尘效果明显,有效地解决了工作面粉尘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煤机割煤过程中的粉尘污染问题,遵循"先抑、后控、再降"的治理思路,提出了利用高效抑尘喷雾快速湿润破碎煤体,再利用控尘喷雾控制含尘气流沿煤壁一侧运移,最后利用机载喷雾引射除尘器沉降粉尘的综合治理措施。采用实验室实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开展了支架顶部组合喷雾抑尘、采煤机喷雾控降尘、采煤机机载除尘等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并在高产尘强度综采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将采煤机正常割煤时司机处的总粉尘质量浓度由3 097. 0 mg/m~3降至52. 6 mg/m~3,取得了显著的降尘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降尘技术无法智能调节喷雾参数以匹配不断变化的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的问题,提出针对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设置限值、根据采煤机截煤产尘强度变化相应调节喷雾降尘效率来保证采煤机截煤尘源处的粉尘浓度始终在限值以下的智能调控逻辑,并得出了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分布与即采煤机位置之间的关系规律,以及喷雾降尘效率与喷雾数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实现了基于实时监测的粉尘浓度智能调控采煤机尘源跟踪喷雾参数。在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应用该技术后,采煤机司机和机尾10 m处的降尘效率均达到90.47%以上,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煤机司机是煤矿井下尘肺病易患群体之一,其防治已成为国家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分析采煤机司机操作环境受污染的机理,提出相应对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针对采煤机割煤产尘是机采工作面最大尘源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采煤机割煤产尘的运移、扩散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受工作面尺寸和设备配置、风流和喷雾系统配置参数等综合影响,其运移和扩散分布是引起采煤机司机操作环境受污染的主因。提出通过外喷雾系统的优化配置,控制和降低割煤产尘向人行道侧运移扩散的技术方案,减少采煤机司机的接尘率,现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21,52(7):170-174
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轩岗煤电有限公司刘家梁矿2214综采工作面采煤机割煤产尘为研究对象,建立粉尘运移数学模型和综采工作面物理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应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采煤机截割产尘运移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双滚筒采煤机的前滚筒割煤下落高度较后滚筒大,且前滚筒割煤产尘受设备布置和强湍流气流的影响大,导致其迅速横向运移至采煤机司机工作区域,其中5μm以下致病粉尘运移现象严重,是引起采煤机司机易患尘肺病的重要因素。通过对2214综采工作面进行现场测尘,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在对采煤机附近风速和粉尘浓度分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喷雾,在滚筒处形成空间"立体交叉"式高压喷雾,对采煤机割煤产尘进行控制和沉降。分析结果表明:局部风速增高是司机作业区粉尘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逆风割煤时粉尘扩散加快,且采煤机下风侧粉尘浓度峰值较顺风割煤时高;采取控降尘技术后,司机位置和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分别为82.72%和86.63%。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煤机截煤、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产尘污染严重的问题,以青龙寺煤矿5-20109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两大尘源共同作用时呼吸性粉尘的扩散规律,并结合现场实测对人员作业区域的粉尘进行了溯源分析,提出了一种滚筒喷雾密闭+跟踪喷雾隔离+机载喷雾引射除尘+支架喷雾侧吸净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煤机司机及采煤机下风侧10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达到91.12%以上,液压支架降柱移架下风侧5 m处和回风巷端头15 m处的呼吸性粉尘浓度降尘效率可分别达到85.75%和90.63%,综采工作面的作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7,(8):153-154
为了配合解决煤矿综采、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居高不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胶粘捕尘的新思路,利用风机将含尘风流抽入密闭装置,在装置内设置涂有胶粘材料的捕尘网,风流通过时,由于粉尘颗粒受到惯性、截留、布朗扩散运动的作用,从而被捕尘网捕获,达到了除尘的目的。设置了试验装置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安装5层捕尘网时,总除尘效率在90%以上的时间可持续20 min。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以GCG5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为核心的粉尘浓度在线监测及智能喷雾降尘技术,该技术在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粉尘浓度报警值和上限值,实现了超限自动喷雾,使喷雾与粉尘浓度有机结合起来,使其在降低粉尘浓度的同时,实现防尘设施的经济运行;系统的QS喷雾装置依据雾化降尘机理和气水混合雾化理论而设计,使雾粒粒度可以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节;并重点介绍几种气水比条件下系统的喷雾雾粒粒径范围测试、粉尘浓度超限自动降尘的可靠性实验及水雾自动控制等方面的试验的数据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范敬丰 《煤》2021,30(3):30-32,34
为降低1301工作面回采期间作业区域的粉尘含量,采用现场测试的方式进行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的分析,根据测试结果得出,工作面在顺风割煤和逆风割煤下粉尘的分布规律,工作面粉尘高浓度区域主要分布在采煤机前方、滚筒处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之间;基于粉尘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设计工作面喷雾降尘系统划分为采煤机滚筒前方、滚筒处和采煤机摇臂与刮板输送机间三个部分,并对喷雾的布置参数具体设计,在喷雾方案实施后测试工作面粉尘浓度。结果表明:喷雾系统实施后,工作面溜槽和支架人行道降尘效果显著,优化了回采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以同发东周窑矿为工程背景,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常规湿润岩粉和表面改性岩粉对煤尘爆炸惰化效果.结果 表明:常规湿润岩粉对低煤尘浓度下的煤尘爆炸具有较好的惰化效果,而对高煤尘浓度下煤尘爆炸的惰化效果不明显.表面改性后的岩粉在两种煤尘浓度下均可对煤尘爆炸起到较好的惰化效果,且采用表面改性岩粉后,其高煤尘浓度下的煤尘爆炸可能性降低了82.8%.  相似文献   

15.
综放工作面粉尘产生规律及降尘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综放工作面的粉尘产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现在常用的防尘措施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防尘措施。现场使用效果进行实测后果表明,采用该防尘措施后采煤机司机下风侧1.5 m处降尘效率为81.25%,机尾下风侧10 m处降尘效率为85.33%。  相似文献   

16.
王凤兰 《煤炭技术》2008,27(4):77-78
选煤厂的筛分、破碎准备车间,干燥车间是粉尘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每个生产及运输环节都有粉尘产生,且污染面大;所以,对粉尘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选煤厂粉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多种防尘对策,以进一步控制粉尘对人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张强 《江西煤炭科技》2021,(2):207-209,212
为优化辛置煤矿10-430B1巷综掘工作面的作业环境,拟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掘进工作面高粉尘区域主要集中在回风侧区域,在距离掘进工作面4~6 m的位置区域粉尘浓度较高;基于粉尘运移规律,综掘工作面拟采用产尘源治理、粉尘运移过程治理、粉尘个体防护相结合的多级防尘技术;采用多级防尘措施后,数据表明,在距离掘进工作面20 m范围内,粉尘浓度均在120 mg/m3以下,多级防尘技术的降尘效率在80%以上,降尘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7,(4):106-109
为了促进环保领域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通过系统的理论研究提出完整的工业产尘和水雾除尘检测技术,阐述了产尘检测指标粉尘产生能力、粉尘浓度、粉尘颗粒大小的前沿检测技术,以及水雾除尘检测指标雾滴粒度、雾滴喷射速度、雾滴喷射距离、雾滴喷射角、喷雾量的前沿检测技术,并给出检测方法或检测设备的选择建议,有助于推动环保领域工业产除尘检测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煤尘含水率条件下,对β射线法与摩擦电法测尘仪测量煤尘浓度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给定煤尘浓度的增大,β射线法与摩擦电法测尘仪测量结果的绝对误差都逐渐增大;在煤尘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煤尘含水率的增加,两种测尘仪器的煤尘浓度测量值越偏离给定煤尘浓度值,且煤尘含水率对摩擦电法测尘仪的测量结果影响更大;当煤尘含水率低于3.5%时,摩擦电法测尘仪测量结果偏离给定煤尘浓度值较小,而当煤尘含水率高于3.5%时,β射线法测尘仪测量结果偏离给定煤尘浓度值较小。  相似文献   

20.
采煤机吸尘滚筒降尘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吸尘滚筒降尘原理及吸尘滚筒研制中有关参数的确定方法和工业性试验情况,为国内采煤机降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