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油井堵水、封堵、配产措施是缓解层间矛盾,降低油井产液含水率、增油降水的技术手段,其中配产技术可以通过调节配产层段油嘴大小控制产层液量,较堵水、封堵技术具有更高的灵活度与可控性。萨北油田自2014年以来,开展过环空配产技术的现场试验与推广应用,解决常规配产工艺无法实现单层数据测控、精确找堵水等问题。历经5年时间,检验可调效果,跟踪生产、测试数据,统计分析该技术的应用效果与推广前景,截止至2019年末累计降水18.65×104m3。有效实现萨北油田增油降水,为油田开发提供了确切的原始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高度分散,纵向上高含水层数增加,潜力层与高含水层交错分布,层间矛盾加剧。目前堵水技术还不能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潜力油层无法有效动用,严重影响了油田生产效果,因此研发了分层采油井产液量调控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6个层段[1]以上细分产量控制。通过从油、套管环形空间下入井下测调仪,来调节各级可调配产器内的配产阀开度实现分层产液量控制,对每个层建立合理的流压,以减小层间差异,提高层内动用程度,降低单井含水,缓解层间矛盾,进一步提高水驱采收率。该技术已在大庆油田应用43口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机械找堵水一体化管柱技术在文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机械找堵水一体化管柱的管柱结构、工伯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情况。该项技术主要是用封隔器将各产层分隔开,对应各产层位置下入一个找堵水开关;通过液压调整各产层开关的工作状态,对各目的层进行生产,通过地层正常生产时产出液的情况来判断各层含水情况,确定高含水层,并能关闭换层生产,达到不动管柱完成找堵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油井堵水技术缓解了层间及层内动用程度差而产生的矛盾,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开发水平。孤东油田在开发的不同阶段,也一直试验和探索着不同的堵水技术,逐渐形成了以干水泥砂堵水为主的系列堵水技术。本文介绍了孤东油田多年来研制和应用的多种堵水剂,包括甲基氯硅烷和木钙、高效堵水剂、防砂堵水一体化材料、油泥砂,并分析了它们的适应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为提Y油田部分井层间矛盾突出,高渗透层产液量高,见水快,低渗透层能量无法得到释放,对于多层见水的油井,利用常规机械试堵方式逐层找水,施工周期长,有效率低,仅能达到降液的目的,无法使低渗透层得到有效动用。为此,油田引进了智能化产出井堵水增产装置,提高了堵水有效率,充分释放低压低渗透储层,缓解层间矛盾,现场应用了10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液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油井堵水成为控制采出液含水量的有效措施,但是随着层间矛盾与层内矛盾的日益加剧,堵水难度不断加大,堵水效果也面临着变差的风险,本文从全厂近年来油井堵水中出现的无效、短效井出发,总结了影响堵水效果的几项主要因素,并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进而达到提高油井堵水成功率,保障堵水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吴海  王龙军  张伟东  张宁 《粘接》2022,(5):104-107
对现场技术工况和行业发展进行分析,兼顾地下流体压力、温度、含水、流量等信息的准确性采集并配合动态经济的分层配产一体化工具。研发得到了圆柱形的存储式分层配产工具标准扣工作筒,尺寸根据井况定制,需要和封隔器配合使用。仪器与油管连接,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曲,并在各个产液层安装仪器,各层间用封隔器分开,实现单层产液测试。应用得出:该工具综合提高堵水成功率,实现具体层位的便携式调整,在常规堵水工艺帮助下提升生产判别能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综合控制各层流压,达到中长期生产动态调整,充分发挥地层剩余压力,便于油水井动态变化调整;规避判断高含水层,合理配产,缓解了平面矛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机采井机械堵水技术常见管柱组合。液压式机械堵水机械虽然调层操作方便,适应性较强,但不能反复调层。滑套式堵水工艺技术具有可多级使用,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可实现任意堵水层段的反复调整的特点,但调层操作相对较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层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当油田到了高含水的后期开发阶段,平面与层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了有效的解决高问题,需要针对相对高含水层,采用堵水措施,继而实现隐油控水的目标。当然,大部分高含水层的封堵均是暂时的,如果全井含水超出了原有的堵水层位的含水,一定要调整堵层,机采井机械细分可调堵水技术对解决因为选层失误导致的堵水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针对机采井机械细分可调堵水技术进行了分析,在调整堵层问题的前提下,顺利的完成井下各层段滑套开关的关闭与打开动作。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7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偏心配产技术,见到了很好的降液增油效果.但从80年初油田开始进入全面转抽阶段以后,由于91.1试、调配通道被抽油泵占据,分层配产技术逐渐减少使用,由分层堵水技术取代.目前,大庆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油井层间含水差异小,但层间产液量差异大,单纯的堵水无法根据各层段产液变化情况动态调整各层段产液量,很可能导致堵后供液不足或不见效等问题.为解决油田处于高含水且产量递减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的地层挖潜问题,研究了适用于抽油机井的分层配产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11.
对于石油的井下开采而言,堵水作业构成了其中的重要部分,油井堵水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改进。从本质上讲,堵水技术主要适用于层间差异与厚度都很大的石油油层,这类油层通常表现出较严重的水淹现象,因此含水量也相对很高。由此可见,某些层位的出水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堵水控制。在进行堵水作业时,操作人员应当选择最适合用于堵水操作的技术方式。对于石油开采的井下作业流程,有必要明确堵水作业的基本原理与具体特征;结合堵水作业在油田井下开采中的运用现状,探究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从油井堵水对油藏开发可能造成影响的主要方面入手 ,分析研究了高含水井的堵水时机。封堵层的最低含水界限一般控制在 94%~ 95 % ,造反井网注采或油层非均质性造成油层平面矛盾较大的油层进行堵水。结合中原油田的具体情况 ,提出了高含水井层的堵水界限和实施堵水的具体条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玉门鸭儿峡油田开发不断深入,受注入水突进、非均质油藏层间矛盾影响,造成部分油井含水逐年增高,部分产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机械分采技术试验,实现层间有效封隔,缓解层间矛盾,认识产层产液现状;评价分层产液求产管柱和机械分采管柱技术在油田的适用性,为油田开展中深井机械堵水技术的研究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阶段,油井主力层水淹级别高,动用已相对充分,而次主力层,水淹级别较低,动用相对较差,各层间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了减少层间干扰,改善层间矛盾,根据油藏和井况特点,研制配套相应的堵水工艺,通过封堵主力出水层,调整产液结构和层间矛盾,充分动用潜力层,挖掘油井层间潜力,从而达到增油降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机械堵水工艺以其施工周期短,可靠性强、成本低、见效快、有效期长、对油层无污染等优点,在油田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机械找堵水技术在川口采油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口采油厂地下油、水分布复杂,高含水井出水层逐渐增多,致使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进一步激化,给油田的找、堵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解决这一难题,引进了新型的找、堵水工艺技术,优选了机械堵水工具。现场应用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大多数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的层间矛盾、平面矛盾问题日益突出。注水锥进现象导致油区见水过早,产量递减,驱油效率降低。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外通过调剖堵水技术来提高采收率[1]。本文对目前最常用的聚合物调剖堵水技术进行研究,以W储层为支撑对三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调剖堵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弱凝胶堵剂、凝胶颗粒堵剂、水玻璃凝胶堵剂对研究储层堵水均是有效的;弱凝胶堵剂对研究区储层堵水效果是最好的,凝胶颗粒堵剂效果次之,水玻璃凝胶堵剂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7.
智能压控开关找堵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绥靖油田三叠系油藏非均质性强,纵向物性差异较大,层间干扰问题突出,油井见水后,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水层位,而常规隔采工艺存在可靠性差、工作量大等缺陷。压控开关找堵水技术能够通过地面指令预设或接收地面加压指令,实现层间压控开关的开启和关闭,在正常泵抽状态下可获得任意层段的产量和含水数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机械堵水工艺不具备引入功能,并且堵后油套环形空间被封隔器胶筒所占据,无法实现对堵层上部生产层段进行产液剖面测试的问题。开展了可环空测试堵水工艺技术的研究与优化,该技术是在认真分析目前堵水工艺管柱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引入式丢手接头和测试底阀。通过现场试验表明,该堵水工艺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不动管柱的情况下,实现对堵层上部生产层段的环空测试,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该技术采取丢手管柱形式,将封隔器、智能井下开关工具下到预定层位,采用丢手方式将管柱悬挂在套管内壁,每一个井下开关工具对应一个目的层段,找堵水过程中开关工具能按照预先设定的生产时间和开关顺序进行生产,油井经过一个周期的生产,通过采液和含水分析,确定出水层段和采油层段,在通过地面打压控制各个层段的开关和开关度,实现油井找水、堵水、分层采油一体化作业,大幅度降低了现场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20.
金燕林  秦飞 《辽宁化工》2020,49(1):86-88,112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前期开采强度过大,底水锥进加快,油井产层接替困难,地下油水关系复杂,堵水潜力日趋不明。为重新评估油井潜力,需针对前期堵水失效井和井筒状况复杂井实施钻塞堵水。本文基于塔河油田钻塞堵水现状,从储层类型、前期堵水强度、堵剂类型、堵剂用量和堵后生产方式五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钻塞堵水的低效原因,对油田钻塞堵水选井、配套堵剂和工艺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