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民黄河》2017,(2):85-89
以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固沙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典型抽样调查和室内分析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民勤绿洲区不同固沙林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固沙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大于裸沙地的,而40~6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小于裸沙地的;0~60 cm土层的裸沙地土壤容重、pH值比林地大,而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比林地小;0~60 cm土层的不同树种固沙林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大,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林龄的固沙林树种中,梭梭林的土壤容重、pH值均随林龄的增长先减小后增大,而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则随林龄的增长先增大后减小。固沙林地的土壤理化性质比裸沙地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常含有铁锰,吸附法除铁除锰简单实用。采用天然沸石对地下水中铁锰进行吸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对铁锰的吸附符合弗劳德利希吸附等温式,去除率随着沸石投加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原溶液浓度越高,铁、锰的吸附量则越大;原溶液浓度不同时,铁的去除率随原溶液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锰的去除率在溶液浓度5 mg/L时呈现下降趋势;铁和锰的最佳吸附时间分别为30 min和20 min,铁锰吸附时间大于相应最佳吸附时间时,则两者吸附量都会下降。为期70 d的试验表明,天然沸石除锰效果不好,出水水质最低含锰量超过0.1 mg/L,出水水质基本都没达到国家标准(≤0.1 mg/L),而除铁的出水水质基本都在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值0.3 mg/L以内,最低值接近0.0 mg/L,其整体除铁效果要好于除锰。  相似文献   

3.
以辽西低山丘陵区红山小流域为例,通过测定试验样地2020年4-10月0~1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探讨了林分密度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及林草地土壤含水率随时间和土壤剖面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在0~60m近地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地形部位林草地和不同密度的林地土壤含水量逐渐下降,深层土壤含水量变异系数小于表层,其中0~60cm的变幅最明显;(2)随土层深度和时间变化不同林分密度刺槐林土壤水分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即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0~60cm之间中、低密度刺槐林的土壤水分差异较小,7-8月份的含水量非常接近,以2000~4000株/hm2的中密度为该区域最优造林密度;(3)随土层深度变化不同地貌部位草地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变化不同,坡面为草地<林地,梁坡为草地<林地(0~40cm),40cm以下林地略低于草地且相差不大,沟台为草地<林地(0~20cm),20cm以下林地低于草地,红山小流域沟台适合种草,梁坡与坡面适合种树。  相似文献   

4.
陈伟伟  粟晓玲  李强坤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16(10):1177-1178,1180
以宁夏青铜峡灌区田间土壤中非点源污染物(总氮、硝氮、氨氮)作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剖面中对其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表层土壤中各类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基本上以60 cm深度为分界线,下层变化较小,而且作物生长期前后土壤中不同深度各类污染物含量变化与灌溉过程、施肥强度等关系密切;②土壤中三氮含量变化幅度呈硝氮氨氮全氮的趋势,总氮在10月份的含量高于5月份,氨氮、硝氮在10月份的含量低于5月份。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盐碱地种植水稻,采集试验田原裸地时期与插秧后、分蘖期、孕穗期、成熟期0 cm~20cm与20 cm~40 cm土层土壤样品,比较分析了不同生育期水稻对盐碱地不同土层土壤p H、电导率、质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水稻可缓解土壤盐渍化,在水稻各生育期0 cm~20 cm与20 cm~40 cm土层土壤p H、电导率均有所降低,土壤中砂粒含量显著减少,粉粒含量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也显著提高。种植水稻可有效改良盐碱地土壤质地,改善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节水改造措施对盐渍化灌区土壤盐分含量的影响效果,通过设置点位取样测量的方式,对比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区域以及不同时间下土壤中的盐分含量。结果表明,在未进行节水改造时,表层土壤在秋浇之前盐分含量较高,为3.44g/kg,而秋浇之后各深度土壤含量依次减小29%、28.7%、20.9%,表明对土壤盐分的淋洗起到很好的效果;0~10cm、10~30cm以及30~50cm土层深度的变异性,依次为强变异性、中等变异性和中等变异性;缓冲区内土壤盐分含量与渠道距离呈线性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距离的增长,土壤含盐量逐渐降低;距离增长时,与0~30cm深度土层相比,30~50cm深度土层内盐分含量减小程度更快。在采取节水改造措施后,短期缓冲区土壤盐分含量平均值减小速度低于长期改造区;在经历秋浇之后,缓冲区对土壤含盐量的解释能力得到提高,表明秋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盐分在土壤中的表聚作用。  相似文献   

7.
裸岩石砾地覆土厚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李占斌  董起广 《人民长江》2017,48(24):52-55
覆土厚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土地的整治与利用效果。设置一试验小区,在分析土壤水分的时间动态分布特征及空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裸岩石砾地不同覆土厚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覆土厚度在50 cm以内时,土壤水分的时间变异性较大,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覆土厚度对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较大;覆土厚度超过50 cm后,土壤水分含量相对稳定,时间变异性较小,土壤水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通过分析得出,为保障土壤水分含量,在裸岩石砾地整治中,覆土厚度不宜小于50 cm,研究成果为类似地区土地整治中覆土厚度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肥对地下水中氮迁转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以江西省泰和县境内的千烟洲试验站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需要进行了实验区域的划定,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位、“三氮”、铁、锰和pH值进行了长期的监测,通过数据整理、作图分析后,利用SPSS软件对“三氮”、总铁、可滤态锰和pH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已经受到了农业氮面源污染的影响;地下水中铁、锰具有显著的伴生性;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态氮与铁、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总铁、可滤态锰、pH值、温度和降雨是地下水中“三氮”迁移转化的主要影响因子。通过“三氮”迁移转化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为农业氮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特征,本文采用水质化验分析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42个县(市、区)地下水水源中铁锰分布及超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42个县(市、区)中有35个县(市、区)存在铁锰超标现象,地下饮用水水源铁锰超标现象普遍。12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上,34个县(市、区)部分地区铁锰超标10倍以内,仅7个县(市、区)未发现铁锰超标现象。本研究旨在为打井找水、水处理方案制定、水处理设备选型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N、P及有机质的影响,试验设置了长秸秆还田(处理一)、粉碎秸秆还田加土壤改良剂(处理二)及对照(处理三)的3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0~20cm土层的全氮、有效磷含量要比20~50cm土层的含量要高,说明全氮、有效磷的含量主要集中在作物的根系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秸秆还田的逐渐腐化变质,其土壤养分在灌浆期达到峰值,而后,逐渐减少直至作物收获;不论是N、P含量还是有机质含量,在玉米全生育期均有处理二(FNT)>处理一(CN)>比处理三(CK);数据显示粉碎秸秆加土壤改良剂还田处理对土壤地力提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于桥水库沉积物内源污染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天津市于桥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释放实验研究,找出了于桥水库底泥中磷、有机质、氮、铁、锰等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溶解氧、pH值、水温等影响因素对底泥污染物释放的影响程度,并对各污染物的释放机理进行了探讨。磷的释放条件:pH值≥8时,好氧条件下会缓慢释放,当ρ(DO)<2 mg/L时快速释放;在中酸性条件下,当ρ(DO)<1 mg/L时发生较快速释放;低溶解氧和高pH值协同作用强烈。有机物和氮的释放主要受溶解氧浓度影响,与pH值关系不大,在ρ(DO)<2 mg/L时发生了快速释放。溶解性铁、锰的释放取决于水体pH值,在酸性条件下,ρ(DO)<1 mg/L时释放。  相似文献   

12.
排水农田氮素运移,转化及流失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文献和室内外试验基础上,对排水条件下氮素运移,转化及流失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一维、二维土壤水和地下水中氮素运移转化数学模型;探索了有限元数值计算法耦合求解水流和氮素运移模型,并提出了改进流线追踪法,克服已有简易计算方法中采用经验数据,精确方法计算繁复,且耗机时多的缺点,可用于排水农田氮素运移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13.
氮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氮在环境介质中的各种形态分布及相互之间的转化,概述氮转化的途径及机理,综合分析氮迁移转化的影响因素,归纳研究氮迁移转化机理的模型,提出氮污染物的控制措施以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多存在铁、锰元素超标问题,从技术方法、滤料组成、工艺流程、使用寿命、操作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农村饮用水除铁、除锰技术原理。结合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除铁、除锰应用情况,就生物板结除铁、除锰技术,氧化除铁、除锰技术,以及二次曝气除铁、除锰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接触过滤、生物过滤、离子交换、曝气氧化以及膜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净水后水质指标。选取典型农村饮水工程,分析我省目前应用较多的维康净水设备、DLK净水设备处理后水质指标,总结除铁、除锰技术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铁、除锰设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除铁除锰科学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的水资源中,含铁锰的水源占有很大的比例,除铁除锰技术是水质工程界长久的研究课题。以历史文献为依据,铁锰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机制为基础,解析百余年来除铁除锰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和必然趋势,从而明确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高铁锰氨氮伴生的地下水采用传统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时,水厂滤池出水锰严重超标,经模拟滤柱试验发现,滤层结构和溶解氧不足是高浓度Fe~(2+)、Mn~(2+)、NH_3—N同池生物净化失败的原因。根据滤柱试验结果,提出了强化曝气溶氧,无烟煤锰砂双层滤料一级生物过滤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寒区高铁锰氨氮伴生的潜流地下水的同池深度净化。并用研究成果改造了哈尔滨市松北区前进水厂一期净水系统。出厂水总铁小于0.2 mg/L,锰小于0.05 mg/L,氨氮小于0.2 mg/L,满足国标要求,且长期高效、稳定运行,由此,创建了寒区高铁锰氨氮伴生地下水生物深度净化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反冲洗回收水消毒对除铁锰效果影响生产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升水厂在生产运行中出现的除锰效果变差的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发现反冲洗回收水消毒对滤池除锰效果有较大的负面作用,原因是回收水中剩余消毒药剂破坏了滤料层铁锰细菌形成的生物膜,抑制了新的铁锰细菌生长。生产性试验表明,当滤料表面铁锰细菌量达到105个/mL砂数量级后,才能获得较好的除锰效果。在除铁除锰工艺中,不宜对反冲洗回收水进行消毒处理。  相似文献   

18.
凤滩水电站空腹重力拱坝于1977年下闸蓄水。运行至1981年,从两岸排水洞内可见一些泌出的黑色胶体物质,1982年陆续增多。为研究泌出物质的组分和来源,及其是否与采用的氰凝化学防渗帷幕灌浆材料有关,曾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微生物化验、化学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分析,获得了大量资料。查清了泌出物是一种黑色含细菌铁锰质胶体。主要是由于地下水活动,将岩体中的微量铁、锰质氧化溶解淋滤析出;泌出物中未见氰凝成份、与采用氰凝化灌无联系;所含细菌是在排水洞中的温湿环境下繁衍生成,是污染造成的。因此,泌出物质对坝肩岩体稳定无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渗渠取水过程中明渠水沙条件对渗渠产水量的影响,结合模型试验,运用泥沙运动力学理论研究分析了同种来水量、不同水深条件下明渠水流泥沙运动变化,以及由此引起渗渠产水量变化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水流能保持一定的流速,满足明渠水流含沙颗粒推移运动并实现泥沙颗粒向下游输送的条件,就可以避免渗渠反滤层结构的改变以及渗透系数的减小,从根本上防止反滤层淤塞,避免反滤层翻修,实现渗渠工程的长期安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