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彩色显像管》2000,(3):22-25
在一字型彩色CRT中,用G2、G3进行会聚电子束,在这样的电子枪系统中,边束电子束在预聚焦透镜处(在G2和G3电极之间)向轴向弯曲,此后,电子束倾斜进入主透镜系统。边束电子空过主透镜的正确位置,从而减小光点彗差,同时电子束随聚焦电压情况漂移。为了精确估计电子束在三维结构主透镜中的正确位置,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日立公司新一代彩色显像管用电子枪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剖析和系统讨论。其超大椭圆孔的主透镜使有效直径比上一代电子枪提高了25%,电子束形成区实现最优化设计,不同电流下聚焦的稳定性提高,同时进入主透镜的电子束发散角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不同,实现与主透镜的最佳配合,充分发挥了主透镜中共同透镜为椭圆孔透镜的特点。聚焦对比实验也显示出日立公司新一代电子枪聚焦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三维电子计算机模拟的帮助,已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简化的OLF主透镜。这种主透镜具有一个大椭圆形孔及内装的、边沿凹曲的场形成电极。由于G_2和G_4采用相同的透镜电极零件,并且在预聚焦处采用新的静态会聚方式,一种改进的OLF一字型电子枪系统已开发出来,其聚焦和会聚性能更佳。  相似文献   

4.
在COTY系统中,采用XL透镜来改善会聚性能,减小会聚/聚焦之间的矛盾。XL透镜可以在不损失聚焦性能的前提下缩小束间距提高会聚特性。但是在XL透镜中边束像差比中束大得多,为了进一步降低像差,本文提出在XL电子枪中采用OLF透镜来扩大透镜的孔径,改善分辨率。本文给出了三维计算机程序,对主聚焦透镜进行三维计算,得到了球差系数和其它光学参量。这些数据证实了在新的方案中球差确实被降低,而且会聚特性也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自会聚、一字型彩色显象管的分辨率,研制了动态象散与聚焦(DAF)电子枪。在当前流行的枪结构中,由于偏转线圈磁场畸变产生的光点偏转散焦和象散,使得分辨率下降。DAF枪,在双电位枪的兰极管部分与主透镜之间,采用了一种新设计的、与四极透镜合并在一起的透镜系统。四极透镜结构简单,面对着的矩形孔互相垂  相似文献   

6.
雷宇  佟庆  张新宇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46(2):220002-0220002(7)
光场成像可以获取场景的三维信息。通过在主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插入一个微透镜阵列,不仅可以记录光线的辐射度,还记录了光线入射的方向。提出了使用梯度折射率液晶微透镜阵列进行光场成像的方法。该阵列基于向列相液晶材料,利用其各向异性和双折射的特点,通过紫外光刻技术和湿法刻蚀技术制作,具有圆孔阵列图案。在该阵列的上下电极之间加载一个交流电压信号后,每个微透镜可以有效会聚入射光,搭建了测试系统来测试该阵列的聚焦特性和焦距。将该阵列与一个主透镜和一片图像传感器耦合得到一个光场成像相机,并使用该相机采集了图像。  相似文献   

7.
Sharai  S 费农 《光电子技术》1989,9(1):67-71,61
引言众所周知,在一列式彩色CRT中使用了自会聚系统,其偏转线圈引起了很大的象散,这种象散大大减弱了屏边缘的分辨率。近来,做了一些尝试以校正这种象散,即在电子枪中使用一种具有双电位主透镜系统的聚焦电极的四极透镜。在四极透镜上加上一个与束偏转同步的动态电压,以补偿由于偏转系统引起的象散。这种动态电压也可以在整个屏上使电子束聚焦,即能够实现动态聚焦。  相似文献   

8.
"神光-Ⅱ"装置靶面均匀辐照系统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小透镜列阵均匀化技术 ,针对“神光 Ⅱ”出射光束近场光强特殊分布 (有大面积光强为零的区域 )的情况 ,通过对主聚焦透镜及小透镜列阵组合系统的优化设计 ,实现了靶面光强的大光斑均匀辐照 ,并利用其驱动平面铝靶 ,获得了具有大范围良好平面性的冲击波发光信号。  相似文献   

9.
赵绪文  卢景琦 《激光与红外》2016,46(11):1379-1383
近年来,神经细胞中快速荧光信号的随机三维成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中轴向扫描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设计一种快速轴向扫描系统,通过电致位移驱动器件,驱动显微物镜中靠近样品端的聚焦透镜组,实现物镜前焦点在轴向的快速扫描。系统中由少数透镜组成的聚焦透镜组与主透镜组之间为近平行光路,适应大范围扫描;聚焦透镜组质量轻、驱动器负载小、扫描速度快。用ZEMAX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当扫描深度从0~500 μm变化时系统MTF曲线变化很小。聚焦透镜组重量仅有0.1 g,以压电陶瓷作为位移驱动元件可达到千赫兹量级的扫描频率,能够满足神经功能成像的大范围和快速轴向扫描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具有MALS功能的新型电子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个新型具有多像散透镜系统的电子枪已开发成功,它有效地改进了全屏分辨率的均匀性。该电子枪的特点是有三个像散射镜(G1、G2、主透镜)和两个动态像散透镜(G3和G5)。在屏的四角,静态像散透镜消除了偏转散焦。在屏中央,动态像散透镜消除了静态像散射镜的影响。结果使电子束尺寸的垂直和水平之比由原来的1:2,改进成1:1.3,使四角电子束尺寸在水平方向的改进达25%。  相似文献   

11.
电子束管是电真空器件的一种,它通常由抽成真空的玻壳及封入其中的电子枪构成。作为管芯的电子枪是电子束管的心脏,无论是那种类型的电子束管都缺少不了电子枪。电子枪是由阴极发射透镜、预聚焦透镜、主聚焦透镜、偏转棱镜等一系列电子透镜依次组合装配而成的电子光学系统。轴对称静电式电子透镜,均是由馈以不同直流电压的圆筒型电极零件按不同间隙装架而成。除掉阴极、调制极外,各个  相似文献   

12.
引言目前,一种与自会聚偏转线圈相配合的,采用细管颈(φ29.1mm)和一字型电子枪的彩色显象管,极为广泛地用于TV显示设备。这种普遍应用是因为它易于调整会聚、价格低,而且能节省功率。然而,这一设备的缺点是,其清晰度有限,因为这种电子枪的主透镜大约已缩小到A型粗管颈系统主透镜的一半。引起象散的偏转场还使图象边缘处的清晰度变坏。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已研制出一种交叠场透镜电子枪(OLF枪)。  相似文献   

13.
彩色数据显示管用的新型电子枪已设计成功,该枪是利用COTY系统的低象差主透镜、改进束形成区和聚焦折射透镜。体现这些新特征的电子枪,能提供较好的屏角分辨率、改善会聚性能、且使会聚和聚焦的相互影响减至最小。  相似文献   

14.
“神光”装置中空间滤波器的鬼点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设计“神光”装置各光学元件时 ,鬼点反射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过分析神光装置主放大器后的空间滤波器的鬼点 ,确定了空间滤波器中透镜的选型 ,以及主放大器中钕玻璃片与空间滤波器透镜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吴振华  易新建  麦志洪 《红外技术》1998,20(3):23-25,30
从理论上分析了用于128×128PtΑSiIRCCD的微透镜成象机理,采用光线追迹法建立发微透镜阵列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并探讨了微透镜阵列折射率与填充系数的关系,主透镜的F数与衬底厚度的关系,使用计算机模拟设计得出了微透镜阵列的最佳尺寸。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微透镜阵列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周期长等缺点,研究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制作微透镜阵列的技术方法。以SU-8负性光刻胶为主模结构材料,采用2次紫外斜曝光工艺,加工出主光轴平行于硅基的微透镜阵列作为主模结构。依次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软光刻技术和NOA73紫外曝光技术对主模结构进行复制得到PDMS和NOA73 2种材料的微透镜阵列,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透镜阵列的表面形貌并搭建光学检测平台,测试微透镜阵列的成像效果。结果显示,NOA73材料的微透镜阵列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通过上述工艺加工的微透镜阵列具有较好的成像效果和表面形貌,重复性好且加工周期短,可集成在微流式细胞仪中用于样本流的荧光检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从东芝型54cmFSCPT电子枪主透镜间隔垫片结构的改进方面入手,对54cmFSCPT电子枪主透镜零、部件表面划伤、毛刺产生原因和解决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制作非球面复合透镜的新方法.根据电场作用改变液滴透镜面形的原理,利用SU-8光固胶直接在双凹透镜表面制作液滴复合透镜,以电场作用操控液滴复合透镜的面形得到非球面,并实时检测其面形和焦斑图像,在检测到较好的透镜面形和聚焦状态时,用紫外光固化得到低像差的非球面复合透镜.研制了基于电场操控面形的非球面复合透镜制作实验平台,实验检测并讨论了复合透镜在电场中的变形,计算了其主曲率和焦距的变化规律.与原有的平凸非球面液滴透镜相比,此透镜具有更长的焦距和更大的变焦范围,并能保持低像差,改进了基于电场操控面形的非球面透镜制作技术,拓宽了非球面液滴透镜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新的胶合式全景环形透镜(PAL),改善了全景环形透镜的设计自由度,使全景透镜承担部分校正色差的任务,简化后继透镜组的结构,减少杂散光生成,缩小长焦距全景环形透镜光学系统的体积,并扩大系统的视场.对全景环形透镜的色差和视场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选择新型全景环形透镜胶合玻璃材料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双片胶合式全景环形透镜及其后继转像透镜组,系统焦距为10.3mm,总长170 mm,孔径为f/3.7,PAL最大口径为70mm,光谱范围为0.486-0.656 μm(可见光谱).后继转像镜组由8片透镜构成,系统后焦距(BFL)为17 mm.实验结果证明系统像差校正良好.  相似文献   

20.
透镜设计软件的技术发展曾一度为运行于昂贵而很慢(按现在观点)的大型主(计算)机上的昂贵而用户不友好的大型程序所决定。在经典设计技术中,透镜设计几乎无例外是专业(或经过普通培训)人员的领地。此时大量光学系统都是旋转对称的,并且是成像相机型透镜的反射镜系统。现在,即便是“透镜设计”这个术语已发生变化而让位于更一般的“光学设计”概念,系统很可能是旋转对称的,也可能不对称。现代设计人员使用各种设计元件,如梯度折射率透镜、衍射光学元件、无规非球面、非旋转对称表面、子面镜、透镜列阵和漫射器等等。三组一体和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