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he superplastic behavior of a commercial duplex stainless steel has been studied by means of isothermal hot tensile test at temperatures of 850-1050? for the initial strain rates ranging from 3×10-4 s-1 to 5×10-2 s-1. At 960℃, the best superplastic deformation that caused the maximum elongation greater than 840% was obtained for an initial strain rate of 1.2×10-3 s-1. At 850℃, the best elongation 500% was achieved for an initial strain rate of 2.5×10-3 s-1. D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higher temperature region, coarse y grains formed during the prior treatments were broken into spherical particles, resulting in a homogeneous dispersion of y particles within the ?-ferrite matrix. However, at lower temperatures between 800 and 950℃, the o phase was formed through the eutectoid decomposition of ?-?+?, resulting finally in the stable equiaxed micro-duplex structures with δ/γ and γ/σ, respectively.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o phas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superplasticity at 850℃.  相似文献   

2.
二次硼离子热扩散制作微电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器件中进行热驱动,提出了设计微电阻作为热源的方法.电阻是通过微晶硼硅玻璃在硅基底上进行二次热扩散的方法制备的,利用硼离子扩散制作的电阻可以提高热源加热效率.通过数值计算,建立了制备过程中硅基底中的硼离子的空间浓度分布的理论模型,优化了二次硼扩散工艺条件.盘旋形的电阻形状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温度控制和热量利用率,加热温度可以从室温一直加热至200℃.测量得到了电阻的有效结深及方块电阻,实验结果表明,电阻内部扩散区域的结深非常浅,硼离子掺杂浓度非常高,与理论模拟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大晶粒NiAl超塑性变形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本质脆性NiAl金属间化合物超塑性加工问题,研究了在高温条件下大晶粒度等原子比NiAl的超塑性变形行为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在1 000和1 100℃下,应变速率为1.67×10-4s-1~1.67×10-2s-1,该材料表现出超塑性行为.拉伸延伸率普遍超过200%,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大于0.30.对拉伸试样的金相及TEM分析表明,在高温变形过程中,位错的运动包括滑移和攀移两种方式,超塑性是由动态回复及再结晶过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离子注入外延层实现高浓度掺杂和直接采用高掺杂外延层两种方法分别制备了4H-SiC欧姆接触,对应退火条件分别为(950℃,Ar,30 min)和(1000℃,N2,2 min).采用传输线法测试得到的比接触电阻分别为1.359×10-5Ω.cm2和3.44×10-6Ω.cm2.二次离子质谱分析表明,高温退火过程中镍硅化合物和TiC的形成有利于欧姆接触特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B_2O_3—Li_2O—LiCl—Al_2O_3系统非晶态快离子导体的导电性。用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分析术研究了该系统玻璃的结构,以及LiCl、Al_2O_3对本系统玻璃中Li~+离子导电性能的影响。Li_2O的加入,使硼氧三角体[BO_3]转变为硼氧四面体[BO_4],当Li_2O含量超过30mol%时,玻璃中主要是含[BO_4]较多的二硼酸盐基团。LiCl的加入,对玻璃结构没有明显的影响,其处于被网络骨架解离的状态。但随LiCl含量的增加,离子电导率迅速上升。引入Al_2O_3,使玻璃能在室温冷却条件下形成,且都使电导率下降,导电活化能升高。但高温下电导率下降并不明显。实验测得室温下离子电导率σ=6.2×10~(-6)Ω~(-1)cm~(-1),300℃时σ=6.8×10~(-3)Ω~(-1)cm~(-1),计算的导电活化能值为0.6~1.0eV。  相似文献   

6.
在金属化布线电徙动试验中,采用金属薄膜电阻测温法精确测量了样品的局部温度,在环境温度为150℃,电流密度为3×106A/cm2和5×106A/cm2时,金属薄膜温度分别高于环境温度32.5℃和100℃;提出了扩散电阻测温法,在电徙动试验中精确测量并适时监控样品局部温度,从而实现了电流密度指数因子动态测试.  相似文献   

7.
肉桂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库仑法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肉桂酸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0.2 mol.L-1(pH=5.5)的B-R缓冲溶液中,肉桂酸在-0.912 V(vs.SCE)处有一个不可逆的还原峰。考察了溶液pH值和扫描速度等因素对肉桂酸的电化学行为的影响。利用电化学法求出肉桂酸的扩散系数为4.88×10-4cm2.s-1,传递系数0.33,推导了电化学还原方程式。在最佳条件下,肉桂酸浓度在5.0×10-6~4.5×10-5mol.L-1范围内与还原峰电流ip值成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045 3c(μmol.L-1)+7.914(n=8,γ=0.996),检测限为4.0×10-6mol.L-1。  相似文献   

8.
Compression tes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two phase Ti46Al8.5Nb0.2W alloy with a cast microstructure under the strain rates ranging from 2×10-5s-1to 10-2s-1 at temperatures ranging from 900℃ to 1 100℃.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exist approximately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low stress and the logarithm of strain r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The strain rate dependence was analyzed by the thermal activation theory and dislocation climbing is regarded as the controlling mechanism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compression tests.  相似文献   

9.
乙酰胺-尿素-NaBr熔体中电沉积Tb-Mg-Ni合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3?K的乙酰胺-尿素 NaBr熔体中,Ni(Ⅱ)一步不可逆还原为金属Ni,测得在Pt电极上α为0.21和D0为1.15×10-8?cm2•s-1;Cu电极上α为0.18和D0为1.44×10-6?cm2•s-1.Tb(Ⅲ)和Mg(Ⅱ)不能单独还原为Tb和Mg,但是可以被Ni(Ⅱ)诱导共沉积.由恒电位电解法得到非晶态的Tb Mg Ni 合金膜.合金中Tb的含量随着阴极电势的负移先增大而后减小,随Tb(Ⅲ)/ Ni(Ⅱ)摩尔比增大而增大,Tb的最大含量可达87.88%;Mg的含量随着阴极电势的负移而增大,最大可达12.78%,在Tb(Ⅲ)/Ni(Ⅱ))摩尔比为3.4/1,Mg(Ⅱ)/Ni(Ⅱ)摩尔比为8/1时,Mg/Ni原子比为2/1,符合Mg2Ni储氢合金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甜菜杂交种为处理材料 ,用 N 离子作为诱变源 ,以 35 kev的能量 ,分别以 40次、6 0次脉冲 ,注入剂量 4× 1 0 1 6N /cm2、6× 1 0 1 6N /cm2进行激发诱变 ,含糖率、产量均有明显的提高 ,为其它作物杂交种处理获得当代效应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技术扩散场技术扩散状态模型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技术扩散和吸收的运行机制,借用场的概念,提出技术扩散场的技术扩散思想,试图为研究技术扩散提供一种理论和方法。在系统地分析国内外有关技术扩散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技术扩散场系统进行定义,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理论,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技术扩散的动力和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将影响技术扩散的主要因素加以抽象,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的三维空间坐标,为技术扩散设定了扩散的空间。建立了技术扩散场的技术扩散状态模型,该模型描述了技术扩散场处于静态场状态时技术扩散的扩散状态过程。在技术扩散场中,随影响因素的变化,技术扩散的规律遵循技术扩散状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变分同化方法对一维扩散方程扩散系数进行了估计。该方法以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差的平方为目标函数的极小化问题 ,目标函数的梯度通过伴随方程求解。数值实验表明该方法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3.
应用加弧辉光复合渗镀技术和自制Cu-Ti二元金属复合靶,对ZrO2陶瓷表面进行Cu-Ti复合渗镀。采用X射线能量色散谱分析(ED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面扫描、X射线衍射(XRD)、声发射划痕等试验方法对渗镀层的元素组成、成分分布、相组成、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渗镀层中存在Cu、Ti及Fe元素,各组分分布较为均匀,没有明显的成分偏聚现象;渗镀层由Cu2Ti、Cu2Ti4O、Ti8O15组成;渗镀层与陶瓷基体结合良好,在100 N最大载荷下未出现剥离和崩落现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港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SFEF)窄馏分在FCC催化剂与SiO2模型催化剂中有效扩散系数的研究,得到了催化剂孔径对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和催化剂的扩散受阻因子。结果表明,SFEF窄馏分在FCC催化剂中的扩散受阻因子均小于1,为受限扩散,在大孔FCC催化剂中的扩散受阻因子是参比催化剂中的2~3倍。当扩散分子直径小于1.8nm时,SFEF窄馏分在孔径大于5.6nm的SiO2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受阻因子均大于1;当扩散分子直径大于1.8nm时,SFEF窄馏分在孔径为5.6~7.9nm的模型催化剂中的扩散为受限扩散。SiO2模型催化剂的曲折因子为2.87,在经验值范围内。当平均孔径相近时,SFEF窄馏分在模型催化剂中的有效扩散系数比大孔FCC催化剂中大两个数量级,说明有效扩散系数不仅与扩散分子直径与催化剂孔径的比值A有关,还与催化剂的孔结构密切相关,仅用λ来关联扩散受限程度是不准确的。采用SiO2模型催化剂研究有效扩散系数与孔径的关系更为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在GaAs中进行Zn扩散的工艺作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扩散深度和时间、温度的关系曲线,对改善GaAs器件的性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网络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传播机理建模是运用网络和实施控制的基础。针对Web信息传播系统特有的复杂性,借鉴社会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对网络状态进行了离散化定义,并根据单信息源传播与机械波类比特征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网站传播影响强度模型,从微观层面模拟网民个体在瞬态时间点上与离散的网站个体交互时,网络传播系统各动力学因子对网民传播行为的动态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将该模型与基于Agent仿真模型的个体交互规则相结合,建立了Web信息传播仿真模型。模型的运行结果能很好与实证研究相互印证,为类似问题的建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1 500℃下,采用毛细管-熔池法进行钒在高锰钢中的扩散试验,用EPMA分析和测定钒在毛细管轴向的浓度分布,采用一维稳源半无限长棒扩散模型,由Fick扩散第二定律求解钒原子的扩散系数.用光学显微镜和XRD研究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结构和微区成分分析表明,在材料的奥氏体基体上分布着细小颗粒状和团块状碳化物增强相,并以毛细管靠近扩散源一端为起点,钒元素浓度及碳化物的数量沿毛细管轴向呈梯度下降(减少)分布.用HX-1000TM显微硬度计检测试样的硬度,结果表明材料硬度沿试样轴向也呈下降趋势,梯度分布特性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艳晖 《饰》2005,(4):13-14
高级时装对跨文化传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是由于服饰在传递文化信息过程中,特别是在跨民族文化的传播中提供了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高级时装作为象征的艺术而且同时具有时尚性,这就决定了高级时装会从独特的视角且永不停歇地主动挖掘文化艺术的内涵,向世人展现最新、最深刻的文化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从技术创新扩散的动因入手分析了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技术创新的扩散模型等内在机理,并进行了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分析,以确定技术创新扩散的最快时点或时期,为制定产业政策、预测经济发展以及企业技术决策提供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接枝丙烯酸共聚物(KAC)在几种环境湿度下的吸湿率和平均吸湿速率,分析了不同粒径KAC的扩散吸湿性能,并与变色硅胶、蒙脱石通用吸湿剂的吸湿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KAC具有显著的扩散吸湿特点,其吸湿率和平均吸湿速率强烈地依赖环境湿度量和吸湿接触面积,明显的正相关性表现出KAC在高湿环境中(RH=90±1%)具有优越的高效吸湿功能,室温下4 d的吸湿率高达100%,9 d后大于120%.与通用吸湿剂相比较,KAC在RH=(90±1)%的环境中,表现出长效吸湿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