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福建省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市场调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零售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VP)的污染情况,2003年4月~2004年3月每月在福建省福州和厦门两地收集带壳牡蛎,样品共252份,分别来自水产品批发市场(11%)、零售市场(50%)和饭店(39%)。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最可能数(MPN)法进行VP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带壳牡蛎VP几何平均密度为46MPN,100g,46%的试样VP密度低于30MPN/100g的最低检出限,仅厦门2个试样菌量超过104MPIN/100g。两个地区、不同采样点和不同季节之间试样vP平均密度差别均有显性。厦门试样菌量高于福州;批发市场试样菌量最高;春季试样菌量(93MPN/100g)高于其它季节(约为40MPN/100g)。研究结果可以用于估计生食牡蛎人群VP的暴露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夏秋季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水平和特征.方法 2008-2010年5-10月,采用GB/T 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孤菌检验》方法,对上海市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卖场超市和餐饮单位等污染物监测点的市售海产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共监测市售海产品941件,副溶血性弧菌总体检出率为13.2%,不同种类、不同监测月份和不同采样地点的海产品,其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海产虾类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5.0%)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5.0 MPN/g)显著高于其他类海产品(P<0.05);8月份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7.4%)和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3 MPN/g)显著高于其他监测月份(P<0.05);集贸市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8.5%)和批发市场样品几何平均浓度(3.9 MPN/g)显著高于其他采样地点(P<0.05).结论 上海市市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污聚率较高,应进一步开展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监测和评估,并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高风险环节开展监管.  相似文献   

3.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7):263-267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典型的海洋性食源性致病菌,是近年来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要致病菌。据估计,我国每年因副溶血性弧菌感染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发病高达495.1万人次。为了进一步掌握副溶血性弧菌在我国的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文中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近十年的流行病学概况,同时选取了我国24个大中型海产品主要消费城市作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副溶血性弧菌的整体检出率、时空变化以及品种间差异3个方面逐一分析了2006年~2013年期间各城市的污染调查数据。并对该菌在污染源头、流通、销售和消费过程中的现有控制措施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以期为更好地控制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降低我国因食用海产品而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的污染现状,为食源性疾病防控和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7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3个沿海和2个内陆城市采集贝类海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同时进行定量检测和毒力基因检测。结果 5个城市共采集800份贝类海产品,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为76.5%(612/800),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霍乱弧菌阳性率分别为73.9%(591/800)、18.4%(147/800)、0.1%(1/800),未检出溶藻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与采样地区、样品状态和贝类品种有关,沿海地区阳性率高于内陆地区,但含量却低于内陆地区;活产品阳性率和含量均高于鲜/冰鲜海产品;蛏子、泥蚶、牡蛎和蛤/蚬子阳性率较高,均在75.0%以上,扇贝和贻贝阳性率相对较低,但含量较高;1.0%(6/591)的菌株检出致病性毒力基因。创伤弧菌阳性率与样品来源、采样地区和贝类品种有关,沿海地区高于内陆地区,农村高于城市,蛏子和泥蚶阳性率最高,均在35.0%以上。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贝类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较严重,需重点加强贝类海产品食品安全卫生宣教,加强沿海农村地区创伤弧菌监测。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了解我国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找出风险监测及预防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重点区域。方法 以广州市往年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公布的其他区域中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2124份水产品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 检出451份,检出率为21.23%。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检出率高于内地监测结果,广东地区检出率高于江浙地区,广东地区淡水鱼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高于内地水产品检出率(χ2=4.845,P < 0.05)。结论 广东地区为国内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次为江浙地区,两地检出率均远高于内地,表明国内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风险监测重点区域为广东及江浙等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大连市不同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VP)污染的健康风险进行分级和评价。方法 2017年1~10月,在大连市10个县市区分层随机采集4类944份常见海产品。依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海产品中VP定量检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VP毒力基因检测;采用食物频率法获得各类海产品的消费量数据;利用专家咨询法获得海产品交叉污染和烹调习惯参数;采用快速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sQMRA)方法,对4类海产品中致病性VP的健康风险进行分级。结果甲壳类导致人体感染致病性VP发病风险和年发病例数最高,分别为3.5×10~(-6)和2 799.3例。鱼类导致人体感染致病性VP发病风险和年发病例数居第二位,分别为1.1×10~(-6)和1 304.4例。海产品导致人群VP发病的主要途径为交叉污染。结论应关注大连市甲壳类中VP对人群的致病风险,重点控制海产品在加工处理过程中VP的交叉污染。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上海市场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并对副溶血性弧菌可能引发的公共卫生风险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采用最可能数(MPN)法检测上海和宁波市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量,采用膳食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上海居民梭子蟹消费量进行调查,采用Risk Ranger软件对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孤菌进行丰定量风险评估.结果 上海和宁波市零售梭子蟹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率分别为60.5%和13.3%,阳性试样平均菌量分别为0.75 MPN/g和5.50 MPN/g.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居民梭子蟹人均日摄入量为2.95 g/d.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风险评分为36分,梭子蟹食用者每人每天的发病概率为8.22×10-9,每年上海地区预期发生42.5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通过改变评估模型中某些风险的选择,如采取良好的控制措施,风险可降低至原来的1/10.结论 上海市售梭子蟹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较高的风险,未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方法2006~2019年,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共采集966份动物性淡水产品,开展VP检测。结果VP总体检出率为21.84%(211/966)。不同季节、不同采样地点、不同种类、不同加工售卖方式淡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7.40%;超市VP检出率最高,为32.73%;甲壳类中淡水蟹VP检出率最高,为53.33%;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为27.23%。结论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VP污染,应加强整个产业链综合监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2006-2009年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为水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全市12个区的餐饮企业、肉菜市场、超级市场、批发点等4类采样点,分季度抽取水产品样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结果 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3.55%(102/753).不同种类(x~2=13.106,P <0.05)、不同年份(x~2=55.583,P<0.05)、不同季度(X~2=15.612,P<0.05)以及不同采样地点(x~2= 14.268,P < 0.05)的水产品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情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为产生该类致病菌性食物中毒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掌握江苏省淡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和趋势,为风险评估提供基础定量数据.方法 2010-2018年在江苏省13个市的流通和餐饮环节的不同场所,采集8类淡水产品1 170份,按照GB 4789.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副溶血性弧菌的定性和定量检验,使用@RISK软件对数据进行模...  相似文献   

11.
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创伤弧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改良纤维二糖-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mCPC)琼脂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海产品试样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最可能数(MPN)法和PCR法检测牡蛎试样的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天然污染海产品试样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19.8%(20/101)。牡蛎试样中45%(55/122)创伤弧菌密度低于3MPN/g的最低检出限。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未来应加强对我国海产品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在温暖的季节。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velop enhanced selective media for detec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oysters. Primarily, tryptic soy agar (TSA) was supplemented with 4.5–5% NaCl, 0.1–0.5% oxgall, and/or 1–2% sodium citrate, and adjusted to pH 8–9. A total of 21 Vibrio spp., 24 indicators, and 26 food-borne isolates were streaked on the modified media, followed by 24 h of incubation at 37 °C. While all the indicators and isolates failed to grow on TSA containing 5% NaCl, 0.5% oxgall, and 2% sodium citrate (TSAOSS1; pH 9), V. parahaemolyticus was culturable on this selective medium. Particularly, the ability of TSAOSS1 to quantify V. parahaemolyticus in oysters was superior to thiosulphate citrate bile salts sucrose (TCBS) agar. V. parahaemolyticus distinctly produced its white-yellowish, round, and edge-pointed colony on TSAOSS1. TSAOSS1 with high selectivity potentials over TCBS may b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detection of V. parahaemolyticus in seafoods or natural reservoir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The online version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available at (10.1007/s10068-021-00877-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丹东口岸进口海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方法对丹东口岸2003-2005年进口的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检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965批进口海产品中检出不合格产品44批(2.24%)。其中32批(1.63%)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批(0.31%)检出沙门菌和6批(0.31%)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不合格产品主要为冻章鱼、冻海螺、冻紫石房蛤、活河螺、冻河螺肉等。结论从丹东口岸进口的海产品3种致病菌的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被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最严重,海产品中冻章鱼和冻海螺被这3种致病菌的污染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浙江省不同来源的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型分布及毒力基因携带情况,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对33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分型,采用PCR技术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临床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血清型分布于7个O抗原群,以O3为主,占临床菌株数的71.81%;04血清型与往年相比有所上升,占到了16.60%。海产品菌株的血清型分布于8个O抗原群,以O5为主,占所有海产品菌株的47.30%。临床菌株的TDH检出率为95.65%。海产品菌株的TDH检出率为6.06%。血清型相同但来源不同的菌株的TDH检出率不同。浙江省从海产品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与分离自食源性疾病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的主要血清型、毒力基因TDH都存在差别。该工作为预防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品中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A du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rocedure targeting the genes gyrB and tl was established for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from seafoods and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It could detect as few as 2.5 × 102 colony‐forming units mL?1 in pure cultures. Direct detection of V. parahaemolyticus was also possible from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shrimp samples if combined with proteinase treatment. The homogeneous colonies on thiosulfate/citrate/bile salts/sucrose agar suspected to be V. parahaemolyticus or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n = 37) out of 259 samples of seafoods and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were identified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and duplex PCR. Both methods identified 17 isolates as V. parahaemolyticus from among the suspected isolates. Only one of the 17 V. parahaemolyticus isolates possessed the thermostable direct haemolysin gene (tdh) fragment as detected by different primer pairs in single PCR. Copyright © 200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6.
温暖月份零售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温暖月份零售带壳牡蛎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污染情况 ,2 0 0 3年 4~ 8月在福建省福州和厦门两地共收集带壳牡蛎 113份 ,样品分别来自水产品批发市场 (18% ) ,零售市场 (4 6 % )和饭店 (36 % )。采用Vitek鉴定系统和最可能数法进行VP的定量分析。结果显示 ,带壳牡蛎中VP密度的几何均数为 6 0MPN 10 0g ,4 1 6 %的样品VP密度低于 30MPN 10 0g的最低检出限 ,仅厦门2个样品菌量超过 2 4 0 0 0MPN 10 0g。两个地区、不同采样点和不同月份之间样品VP密度的几何均数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厦门样品污染菌量高于福州 ;批发市场样品菌量最高 ;5月份样品菌量最高 ,为 14 9MPN 10 0g ,而 6~ 8月样品菌量约为 4 0MPN 10 0g。零售环节带壳牡蛎VP的检出率较高。未来应加强对生食海产品中VP污染状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17.
生吃水产品常见病原性生物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广东省生吃水产品以及生吃水产品养殖水等中常见病原性生物的污染情况,从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对广东省18家酒店的生食生产品、养殖水和砧板进行卫生检验。结果从325份样品中,检出常见病原菌79株,包括7种致病菌,检出阳性率为24.31%,其中罗氏虾的阳性率高达50%。另外25份生鱼肉中的5份检出华支睾吸虫,检出率为20%。结果显示广东省生吃水产品中普遍存在常见病原性生物的污染,是食用后引起腹泻等肠胃不适症状以及相关疾病发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和食用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PCR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 (VP)的PCR检测方法 ,选取tl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一对引物 ,用该引物对 14株从国内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 (经传统方法验证 )和 30株非副溶血性弧菌进行PCR扩增 ,并用此方法对人工污染食品进行检测。扩增片段表现出极好的特异性 ,对人工污染的冷冻虾仁、沙丁鱼的检出限为 10CFU g ,且与传统方法结果吻合。该方法适宜于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