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ZKD高水速凝材料及其泵送充填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颜志平  漆泰岳 《煤炭学报》1997,22(3):270-275
根据ZKD高水速凝材料的组成及性能特征,计算了合理的巷旁充填支护参数,设计了泵送高水净浆材料和高水灰渣材料的新充填工艺系统,并对翟镇煤矿沿空留巷巷旁充填工业性试验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ZKD高水速凝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性能,既能适应回采工作面顶板的活动规律,又能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维护巷道,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巷旁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2.
张利军  景永嘉 《煤炭科技》2023,(1):34-40+45
根据候村煤矿下分层开采的3605工作面生产技术条件,分析了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的作用机理以及可行性,提出了高瓦斯条件下采用混凝土充填材料的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设计了合理的充填工艺。根据施工工序将原有支护划分为巷内以及巷旁支护,巷内支护过程又细分为3个阶段(留巷前、留巷时、留巷后),充分利用钢棚、木背板、Π型钢梁以及支架的支护特性,提高了巷道支护强度。该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工作面接替紧张的局面,同时解决了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  相似文献   

3.
刘文博 《煤》2023,(12):84-87
为提高干河煤矿3号煤层三采区资源利用率,进行高水速凝材料巷旁充填沿空留巷技术应用试验,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数值模拟等手段,设计巷旁充填体规格及留巷支护方案。研究表明:2-301运输巷巷旁充填体合理宽度为2.2 m,留巷稳定后围岩变形量可控,留巷工艺较新掘巷道可增加利润11 352.3元/m,取得了较好的安全、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混凝土在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强 《煤炭科学技术》2011,39(12):13-15,19
通过分析研究屯兰矿18205工作面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试验情况,总结了材料的组成、性能特点和充填体构造与充填工艺要求,并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和预防措施。结果表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可用于井下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充填体按高宽比1.0∶0.7,并配以适当的构造钢筋,对已充填体的墙体裂缝可采用无机注浆材料堵漏,高性能混凝土作巷旁充填材料,充填体稳定性好,可在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新强煤矿五采区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后,为缓解采掘失衡带来的生产压力,在新强煤矿五采区45051工作面实施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技术。从充填材料准备及储存、充填材料掺和、巷旁充填过程和充填技术要求等方面阐述了沿空留巷巷旁充填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沿空留巷巷道30207回风巷受采空区覆岩运动影响,围岩变形量大,需采用高水材料对沿空留巷巷旁进行充填加固。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初步计算得到充填体参数,并结合工作面地质条件,沿着走向开始施工宽为1.5 m、高为4.0 m的沿空留巷充填体。充填施工后通过监测巷道围岩变形量可知,沿空留巷巷旁高水材料充填效果明显,能够保证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武威 《煤矿机械》2014,35(4):174-176
沿空留巷巷旁充填系统是目前国内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充填系统。在总结无煤柱开采沿空留巷巷旁支护技术基础上,针对回采工作面以模板支架为关键装备的巷旁支护充填系统,重点阐述了不同形式或用途的模板支架结构特征。结合煤矿生产应用实践,介绍了回采工作面巷旁支护模板支架充填系统工艺。实践证明:充填支架(模板)适于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系统,充填体强度性能稳定,可有效控制顶板及围岩活动,留巷维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两硬薄煤层开采过程中半煤岩巷掘进量大的问题,实施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技术。通过沿空留巷支护机理理论分析,确定了巷道加强支护的方案,开发出高效充填材料,对巷旁充填体支护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并简化了沿空留巷施工工艺。实践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效果显著,充填体能够密实接顶,接顶率不小于95%,充填体初凝时间小于40 min,早期抗压强度可达到2 MPa左右,具有一定可缩量,沿空留巷两帮和顶底板最大移近量分别控制在123和114 mm以内,沿空留巷巷旁充填支护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9.
李凤义  牛智祥  李谭 《采矿技术》2014,(2):28-30,70
为验证单管路泵送充填的可行性,应用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在双鸭山新安煤矿进行了无煤柱沿空留巷泵送充填的现场试验。分析并计算了充填管路的输送阻力,对泵送充填各项参数进行了合理选择。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泵送充填系统能有效地将粉煤灰基胶结充填材料泵送至工作面,满足煤矿沿空留巷巷旁充填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原位沿空留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艳利  张吉雄  张强  昝东峰 《煤炭学报》2011,36(10):1624-1628
针对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原位沿空留巷的技术难点,在分析该条件下沿空留巷围岩结构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机械化固体充填采煤巷旁充填原位沿空留巷的新技术。此项技术有3个关键方面:一是合理组织采煤、充填与留巷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配合;二是针对原巷道设计合理可靠的支护形式,并保证采空区充填体的密实度;三是沿空留巷巷旁充填体的形式及锚杆、钢带、钢筋梯梁及金属网的组合加固方案设计。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该技术条件下的沿空留巷巷道两帮位移最大46 mm,顶底板移近最大87 mm,采空区充填体与巷旁充填体共同控制了顶板活动,留巷维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