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戊二醛一步法将小分子半抗原(伏马菌素B1,FB1)与载体蛋白OVA进行偶联,制备人工抗原FB1-OVA。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紫外扫描法(UV)、质谱法(MS)和免疫芯片法来检测FB1与OVA的偶联效果。结果证明,成功得到了人工抗原FB1-OVA,而且通过质谱法检测得出FB1-OVA和OVA的分子量分别是51928.612和44265.718,分析其偶联比为10.6:1。  相似文献   

2.
展青霉素人工抗原及多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戊二酸酐法合成展青霉素-半戊二酸(PAT-HG),通过活泼酯法将PAT-HG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制备了展青霉素免疫抗原(PAT—HG—BSA),免疫3只BALB/c小鼠,经4次免疫后,1号小鼠血清抗展青霉索抗体效价迭1:1600,且小鼠抗展青霉素多克隆抗体与展青霉素检测抗原的结合能被展青霉素阻断。  相似文献   

3.
ELISA法测定氨苄青霉素用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戊二醛法和物理方法,分别以BSA、HSA、OVA为载体蛋白合成了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并通过紫外扫描法鉴定了合成的抗原为载体蛋白和氨苄青霉素的复合物。将偶联抗原用弗氏佐剂乳化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出多克隆抗体,并对ELISA检测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得到酶标二抗的最佳稀释倍数为1600。Ag5、Ag6、Ag7包被抗原的最佳稀释倍数分别为6400、800和400,且在ELISA试验中,选择与免疫抗原合成方法不同的合成抗原作为包被抗原为佳。底物的最佳配方为10mL底物缓冲液+7μLH2O2+200μLTMB。酶标板选用Corning酶标板。在以上条件下测得6只兔子抗血清的效价在1×103~128×103之间。亲和性试验表明以物理方法直接合成的免疫抗原比戊二醛法合成的免疫抗原亲和性好。交叉反应实验证实,抗血清与阿莫西林有极高的交叉反应率(78%),而与其它结构相似的5种抗生素的交叉反应都很小。本检测方法的检测极限是4.17ng/mL。  相似文献   

4.
呋喃唑酮代谢物人工抗原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催化剂条件下,以碳酸二甲酯和乙醇肼为原料,四氢呋喃为溶剂,合成了高收率的呋喃唑酮代谢物3-氨基-2-恶唑烷酮(AOZ)。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AOZ收率可达到82.7%,此时的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催化剂用量12%,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h。随后对AOZ进行结构改造,得到AOZ半抗原衍生物,同时采用戊二醛法将AOZ及其半抗原衍生物与活化的卵血清蛋白(cOVA)和牛血清白蛋白(cBSA)交联,成功制备了免疫原和包被原;通过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元素分析、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手段对半抗原和完全抗原进行鉴定。GC-MS结果证明了AOZ的成功合成;元素分析数据表明,半抗原顺利合成;紫外扫描数据显示,半抗原与cOVA、cBSA偶联成功,免疫原I、免疫原Ⅱ的偶联比分别为16.74和24.05。  相似文献   

5.
在碱性条件下,降解青霉素G并与6-氨基己酸反应,首次成功合成了纯度较高的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匙孔血蓝蛋白(KLH)偶联,成功制备了具有青霉素G结构特征的人工抗原.通过免疫获得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效价达1:240 000.绘制了青霉素G酶联免疫直接竞争法的标准曲线,检测限可达0.04μg/L,灵敏度0.37μg/L.  相似文献   

6.
为制备及鉴定1-芘丁酸(1-pyrenebutyric acid)人工抗原。采用碳化二亚胺(EDC)法将1-芘丁酸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鸡卵清白蛋白(OVA)进行偶联,合成人工免疫原PBA-BSA和人工检测抗原PBA-OVA;紫外扫描及SDS-聚丙烯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显示抗原制备成功;鼠源多抗血清的效价均已超过1 000,IC50=14.31 ng/mL;与多环芳烃1-芘甲醇、1-芘甲醛、芘的交叉反应率小于14.40%,与菲、萘、苯并芘、BSA以及OVA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5%。作者成功制备出了PBA-BSA抗原,并且得到了敏感性良好的鼠源多抗血清,为后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郭乃菲  高兴  纪淑娟  于基成 《食品科学》2010,31(13):214-218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起始反应物,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合成百菌清的衍生物(半抗原);采用活化酯法与混合酸酐法分别将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牛血清蛋白、卵清蛋白)进行偶联,制备百菌清的人工抗原,同时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效价。利用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波谱(NMR)对百菌清半抗原进行表征,并用紫外扫描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百菌清半抗原及人工抗原,并且半抗原与载体蛋白的偶联比分别为27.86:1 和12.32:1,抗血清效价约为1:1.28 × 104。  相似文献   

8.
以杀菌剂百菌清为基础制备人工抗原,分别使用Native-PAGE电泳法、SDS-PAGE电泳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各人工抗原的偶联比。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定人工抗原时,存在假阳性情况,此时仍可计算出人工抗原的偶联比。若使用假阳性人工抗原进行免疫,所获得的抗体效价较低,对载体蛋白的识别能力较强,不适合用于免疫检测技术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重金属镉人工抗原并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和免疫原性鉴定。方法 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或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为双功能螯合剂,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Cd2+进行螯合,制备镉人工抗原,通过二喹啉甲酸(BCA)法、紫外全波长扫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火焰原子吸收法以及动物免疫的方法对人工抗原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紫外全波长扫描和SDS-PAGE电泳初步证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BCA法测定人工抗原BSA-EDTA-Cd2+和BSA-DTPA-Cd2+的蛋白质浓度分别为0.9488、0.5506 mg/mL;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得BSA-EDTA-Cd2+和BSA-DTPA-Cd2+的Cd2+浓度分别为22.8、20.1 μg/mL,说明人工抗原合成成功,且BSA-EDTA-Cd2+和BSA-DTPA-Cd2+的偶联比分别为14.2:1和21.6:1;用BSA-EDTA-Cd2+和BSA-DTPA-Cd2+分别免疫小鼠,四免后血清效价均能达到1:25600,且两组血清敏感性分别达到208.63和98.43 ng。结论 人工抗原BSA-EDTA-Cd2+、BSA-DTPA-Cd2+合成成功,为制备单克隆抗体和建立重金属镉快速免疫分析技术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国内首次用重氮化法将磺胺喹恶啉(SQ)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SQ-BSA和包被抗原SQ-OVA。紫外扫描法与SDS-PAGE凝胶电泳法鉴定表明偶联成功,偶联比分别为10.1∶1、9.8∶1。将SQ-BSA免疫BALB/C小鼠,获得了高效价、敏感性好的抗SQ血清,表明ELISA方法鉴定偶联成功,为进一步制备抗SQ单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宋贵平  郑海涛  何计国 《食品科学》2011,32(11):260-264
目的:建立三聚氰胺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方法:以三聚氰胺结构类似物2-氯-4,6-二氨基-1,3,5-三嗪为原料,分别与6-氨基己酸和对氨基苯甲酸,各经两步化学反应合成两种具有不同长度间隔臂的半抗原MEA和MEB,并分别通过碳二亚胺法和混合酸酐法将MEA和M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三聚氰胺的免疫原(MEA-BSA)和包被原(MEB-OVA)。结果:经质谱和紫外光谱表征,证明所合成的产物为目标半抗原MEA和MEB,并且与载体蛋白偶联比可达到25.28:1(MEA-BSA)和13.11:1(MEA-OVA)。结论:半抗原MEA和MEB及人工抗原合成成功。  相似文献   

12.
环丙沙星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了环丙沙星的免疫抗原和包被抗原;分别采用碳二亚胺(EDC)法和氯甲酸乙丁酯法把环丙沙星与BSA进行了偶联制备了人工免疫抗原CIP-BSA,EDC法制备了包被抗原CIP-OVA,经PAGE、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人工合成抗原的偶联比,EDC法和氟甲酸乙丁酯法制得的CIP-BSA两分子结合比率分别为4:1和11:1,CIP-OVA中两分子结合比率为12:1.这为环丙沙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合成新的、有效的多效唑人工抗原,采用琥珀酸酐法对多效唑小分子进行结构修饰,以获得含羧基的多效唑半抗原。将纯化后的半抗原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和卵清蛋白经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泼酯法偶联制备免疫原和包被原。采用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多效唑半抗原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紫外光谱及高性能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对偶联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成功合成出多效唑人工抗原,为其抗体的制备和免疫学方法的构建奠定了前期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乙基羟乙胺、升华硫、一氧化碳气体和对氯氯苄为原材料,合成羟基化杀草丹;经纯化后与琥珀酸酐反应,合成杀草丹半抗原,采用薄层层析色谱法、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分析鉴定为预期产物;利用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制备杀草丹人工抗原,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羟基化杀草丹经薄层层析展开效果良好,杀草丹半抗原经红外光谱分析具有明显的羧酸基团,有利于后续偶联操作;在26 ℃室温条件下制备的杀草丹人工抗原,其半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比为6.59:1。杀草丹半抗原与杀草丹人工抗原的成功制备,可为进一步研制杀草丹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选择化学结构具有典型研究意义的氰戊菊酯(fenvalerate,Fen)为研究对象,利用有机化学合成法在氰戊菊酯分子的一端分别引入两种不同连接长度的连接臂。通过核磁共振(1H-NM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MS)鉴定,成功合成两种半抗原Fen1和Fen2,并与牛血清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偶联合成了两种氰戊菊酯免疫特异性人工抗原Fen1-BSA、Fen2-BSA,经紫外分光光度仪扫描,人工抗原的紫外图谱相对于半抗原和载体蛋白有明显差异,测得偶联比分别约为9:1和10:1,经SDS-PAGE电泳检测表明偶联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