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热分析软件ICEPAK对单芯片大功率LED灯的散热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其温度分布规律,提出了3种优化设计方法对散热器进行散热,并讨论了各方案对LED散热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优化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LED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2.
在散热量一定条件下,热分析计算了5种不同肋片数的LED散热器结构,通过迭代计算得到LED灯散热器表面温度,比较得出散热效果最好的肋片数;同时还比较了散热器在两种不同表面发射率情况下的表面温度。计算结果表明,对给定的散热器结构及散热量,在一定条件下20个肋片数时散热器表面温度最低,散热效果最好。同时,增加表面发射率能有效提升其散热效果,降低肋片温度。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低轨通信卫星散热效率,降低卫星平台质量,通过分析卫星在轨飞行时各个蜂窝板外热流特点,提出一种以热管为传导网络的倒梯形延展板箱式构型。首先,根据低轨通信卫星在轨外热流积分平均值,通过数值计算得到各蜂窝板平均散热能力,并对比两种箱式构型散热能力。其次,为保证各蜂窝板温度均匀,设计了由预埋热管和外敷热管组成的热管网络,强化蜂窝板内和蜂窝板间热耦合特性。最后,某型低轨通信卫星采用倒梯形延展板构型方案,并对卫星进行高低温热平衡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面积条件约束下,与正梯形构型相比,倒梯形延展板构型+X蜂窝板散热能力提升36.3%,-X蜂窝板散热能力提升36.4%,+Z蜂窝板散热能力提升10.2%,-Z蜂窝板散热能力提升98.6%,整星散热能力提升34.6%;热平衡试验结果表明,在高低温工况下所有设备满足温度指标要求,整星满足2 200 W热耗散热能力需求,其中+Z板相控阵天线峰值热耗为870 W,证实了基于热管网络的倒梯形延展板箱式构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为优化挡位选择器信号识别模块,建立基于TRIZ冲突理论和物场模型的挡位操纵机构设计模型,对其信号识别功能模块的结构进行创新设计,改进市场上笨重而又不便实现功能的电路板;采用TRIZ分割原理,对电路板上相关元器件进行布置,并将散热连接件改为纯铜;利用ANSYS ICEPAK和相关数学模型对其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进行优化分析。优化结果显示PCB板的最高温度为75.02 ℃,相关零部件的温度均在合理温度范围以内,验证了该信号识别模块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LED灯丝温度,提高其散热性能,采用有限元热学仿真并进行实验验证,对等间距、等差数列、斐波那契数列3种芯片分布方式分别进行热学分析,比较不同芯片排布方式下的LED灯丝的散热性能。结果表明:斐波那契数列和等差数列的芯片分布的散热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等间距芯片分布,且斐波那契数列分布下的LED灯丝的基板中部温度最低。  相似文献   

6.
空冷单元内部流场不均匀,A字架散热管束底角区域冷却不充分,导致凝汽器换热效率差.通过改变空冷单元内部导流板的布置方式,可改善其内部冷却空气的流场,提高空冷凝汽器的传热性能.采用RNG κ-ε湍流模型,对不同布置方式的导流板空冷单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导流板倾角在20°~50°和导流板数量在2块-10块范围内散热管束表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加装导流板的空冷单元内部流场均匀性显著提高;当风机出口安装倾角为30°的导流板时,散热管束表面局部高温区域消失;当风机出口安装8块导流板时,散热管束表面平均温度最低,凝汽器换热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发电机组高性能和轻量化的设计需求对其冷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电机组散热效果好可保证机组在最佳温度下工作,确保机组稳定可靠运行。为评估一款发电机组散热性能,基于CFD分析方法,采用流体分析软件STAR-CCM+对该发电机组进行流场分析,并依据流场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结构改进方案。结果表明,发电机组原结构缸头出风直接吹向油箱底部,消声器表面无风流经,整机散热存在风险。通过添加缸头导风罩和消声器通风罩的方法改善了发电机整机散热性能:油箱底部表面速度降低明显,消声器处冷却风量从28.91 g/s提升至135.78 g/s,风量提升明显,消声器表面平均风速约4.04 m/s。温度实测结果表明,机组额定功率运转120 min,改进后机组的油箱底部和电机顶部温度降低了38 ℃和17 ℃。研究结果可为发电机组散热性能评估及结构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桌工程地下室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化热的现场测试结果,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现场环境分析了各温度测试点随时间和沿厚度方向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地下室板底的温度由于受周边淤泥土的包裹,温度消散速度较慢,板底温度接近板中心区温度,比板面混凝土的温度高出较多。实测结果,板项与板底的温差已超过25℃,因此当底板下地基土的散热效果较差时,对板厚较大的地下室板底实施降温,同时对底板面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对减少混凝土内部的温差,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散热方式的不足,提出基于电流体动力学(EHD)原理的散热方案,利用放电产生的离子风对LED前照灯进行热管理.对4种针电极排布形式和4种放电间距的降温性能进行试验测试,测试了散热系统在25~75℃环境温度下的散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放电功率为1.5 W时,采用1×11针状电极布置、10mm的放电间距,LED的散热效果最佳;当环境温度为80℃时,芯片引脚温度为104.8℃,可以满足LED前照灯的使用要求.利用EHD散热系统可以实现与压电式风扇接近的散热效果,系统热阻从3.83℃/W降为1.9℃/W.  相似文献   

10.
热管散热半导体制冷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制冷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珀尔帖效应来实现,不使用压缩机和制冷剂,且不存在噪声和制冷剂污染环境的问题。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性能好坏与热端的散热条件有直接关系,为改善热端散热条件,研制了1台热管散热型半导体冷箱。通过性能测试实验,确定了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最佳工况,并比较热管散热、风冷散热和水冷散热方式对系统制冷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管散热是半导体制冷系统的最佳热端散热方式。  相似文献   

11.
曲面分析主要用于曲面建模,系统执行曲面分析以检查曲面质量,主要包括曲面及与其相邻曲面共享的连接质量,曲面是否可按指定的厚度值偏移等问题。,曲面分析是一个迭代过程。修改或完成形状后,最终可确定曲面模型是否加厚和生成的适用性。本文结合曲面分析工具来构建鼠标模型,可很好的体现出分析工具在曲面建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依据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相关的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法,借助相应的计量模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引起各类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因素,获得一些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13.
结合《数学建模与实验》一书的理论教学、实验实践、课外活动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到数学建模与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传统液相酯化法醋酸酯生产工艺过程的能量分析和火用分析,指出醋酸酯生产工艺高能耗、高物耗的瓶颈,挖掘过程节能降耗的潜力。基于醋酸酯溶剂生产过程用能瓶颈分析,提出醋酸酯工艺用能改进重点在于寻找反应系统带水和带酯的有效途径,对于实施酯化工艺改进,从源头解决过程用能瓶颈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机车闸片性能数据处理分析软件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面向VB环境下的机车闸片相关性能分析软件.该分析软件系统可对机车闸片构成成分进行数据操作,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产生相应的分析结果报表,并应用该性能分析软件对某闸片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采用结构化分析的方法,描述了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日常事务模型以及概要设计。列举了自然语言描述的需求分析,并相应给出了具体模型。基于具体模型,画出了分层数据流图。并对该数据流图中的加工做出了说明,给出了数据字典。最后。根据数据流图,设计了系统的结构模块图。  相似文献   

17.
弦支穹顶结构预应力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弦支穹顶结构的一种基于平衡矩阵理论和最优化理论的预应力确定方法。通过对不同预应力水平以及不同上部单层网壳截面弦支穹顶的模态分析讨论了该结构体系的动力特性。并研究了弦支穹顶在地震作用下的基本特性,对比分析了相应单层网壳和弦支穹顶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弦支穹顶结构的自振频率随着预应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大;但随着上部单层网壳刚度的增大,预应力的大小对其自振频率的影响逐渐减小;弦支穹顶的下部张力集成体系(索杆体系)降低了上部单层网壳大部分单元在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应力,尤其是外层单元的应力。  相似文献   

18.
小波分析来自Fourier分析,依赖于Fourier分析,但不能代替Fourier分析,二者 是相辅相成的。对小波分析与Fourier分析作了一个“比较学”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语法分析方法实践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语法分析的地位及常用的编译教学模型,分析了实践教学中常用的递归下降分析法和LR分析法,并通过常用的教学模式对2种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接触式人体测量系统中人体体型分类与自动判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摄影测量技术进行非接触人体测量时,通过摄取人体正面和侧面图像,可从人体图像中直接获得人体长度、宽度等有关尺寸信息,而人体的围度尺寸则需要通过二维数据转换间接获得.以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进行人体体型聚类,并根据聚类结果,使用核Fisher判别分析方法进行人体体型的自动判别,结果表明应用判别结果进行围度计算可有效提高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