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气动QDZ实时模拟装置是为装有气动QDZ仪表的电厂提供调节系统模拟的专用设备。在白马电厂热工车间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所于1980年10月建成了该装置,并开展了系统模拟试验工作。 <装置介绍> 1.设备及功能根据现有常规调节系统的实际情况,该装置目前由二台气动比例积分调节器,二台  相似文献   

2.
温浩  王宏 《高压电器》2011,47(4):104-107
飞机雷击附着点试验是确定飞机雷击区域和飞机试验鉴定的主要方法,能够为飞机防雷设计提供依据,并能对雷击防护特性进行试验验证.依据航标HB 6129-1987(飞机雷电防护要求及试验方法>,对飞机的缩比模型进行雷击附着点试验.确定了飞机的雷击区域,结果与F-4的真实雷击情况基本吻合,为飞机的防雷设计提供了依据,通过对试验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110 kV MSVC装置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针对110 kV MSVC装置原理和特性,进行了110 kV MSVC现场特性试验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些现场特性试验新方法,通过工程现场实践,测试结果较好地反映了110 kV MSVC主要特性,验证了现场特性试验方法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为开展新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现场特性验证和试验研究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输电线路导线、绝缘子覆冰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覆冰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是研究导线、绝缘子覆冰机理的关键。该文从旋转圆导体空气、水滴二相流分布出发,计算分析了不同直径圆导体水滴碰撞特性和冻结特性,以此为基础,推导了不同直径旋转圆导体覆冰速率随风速、水滴中值直径的变化规律,确定了以五个旋转圆导体为积冰器进行覆冰参数预测的方法。运用差分进化算法理论,建立基于改进的差分进化算法的覆冰参数预测模型,模型预测误差小于10%。在雪峰山自然覆冰基地开展了覆冰验证试验,利用自主设计的分散型旋转圆导体对6.7h覆冰期进行了不间断监测,装置工作状态良好,将试验所得数据代入预测模型,所得风速、环境温度、水滴中值直径、空气液态水含量四个环境参数预测值平均误差均小于7%,验证了装置测量数据以及预测模型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汽车用永磁恒压发电装置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室内物理模拟试验.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数学建模方法,建立汽车用永磁恒压发电装置输出电压、电流的模型.分析了不同转速、频率下对输出电压、电流的影响,为汽车用永磁恒压发电装置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飞机模型雷击附着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击直接威胁飞行安全,为了确定飞机的雷击特性,依据航标HB6129《飞机雷电防护要求及试验方法》和国外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冲击电压发生器,对飞机的缩比模型进行了雷击附着点试验研究。讨论了模型比例范围、放电间隙尺寸和雷击方位等相关内容,通过对飞机的缩比模型进行试验确定了飞机的雷击区域,结果与F-4的真实雷击情况基本符合,为飞机的防雷设计和今后开展的相关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韩松  吴运国 《电站辅机》2014,35(3):17-20
核级气动执行机构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利用橡胶薄膜式膜片推动阀杆,控制阀门的位置.橡胶薄膜式膜片是气动装置中关键元件,需具有耐高温、耐辐照、高抗震等性能.膜片的性能与膜片材料的特性和质量密切相关,重点介绍了膜片在制造过程中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具有相同的几何参数和气动参数的两台弯掠动叶和径向动叶轴流试验风机(弯掠动叶弦长在中径处加长20.4%),在相同的转速条件下,进行变工况旋转失速前后气动-声学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弯掠动叶在旋转失速工况下性能曲线平坦,并且其旋转失达特征参数明显不同于径向动叶。弯掠动叶试验风机的噪声值和噪声频谱表明:弯掠动叶具有低噪声的特点。并通过对比分析多种旋转失速工况的气动噪声计算方案,得到了适于计算弯惊动叶旋转失达工况的气动噪声计算方法。上述实验研究和计算方法为轴流风机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指导开展南方电网直流融冰装置开路试验,研究了开路试验直流电压形成机理、交直流侧电压谐波特性、阀导通瞬间冲击电流、阀电压特性及阀关断状态电压上升率、开路电压控制功能和开路试验保护功能等,并推导出开路试验阀关断状态电压上升率计算公式。此外,介绍了桂林直流融冰装置、独山直流融冰装置和黎平直流融冰装置的开路试验功能和现场开路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开展地面物体雷电上行先导特性研究,亟需研制用于电场时变特征等效模拟的新型冲击电压发生装置。该文聚焦于装置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从装置技术要求出发,提出以电容可控充电单元电路为核心的多级串联式装置电路拓扑,分析了单元电路特性及拓扑应用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并以1.3 MV电压发生装置为典型实例,提出了装置的具体参数配置方案,通过装置性能分析验证了装置设计的合理性。进而提出实现多级串联的装置具体结构,并通过研制样机开展性能试验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解决了多级串联式装置电路拓扑的物理实现问题,为最终实现雷电上行先导模拟试验用新型冲击电压发生装置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风电主控系统和变频系统的一种半物理试验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风电主控系统和变频系统在设计和生产的测试验证环节,提出一种安全、可靠、廉价的半物理试验方案,方案中除了主控系统、变频系统及双馈发电机等物理设备,将输入不可控且可能危及试验安全的风速、风轮机和变速箱用可控的仿真系统来代替.方案还解决了转动惯量差异的问题,引入了转矩修正公式,使仿真系统更加逼近.给出了仿真系统的硬件组成...  相似文献   

12.
基于模糊PID的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功率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的结构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不测量风速及不使用机械传感器,利用模糊PID控制器实现系统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功率控制.在额定风速以下,采用最佳功率给定法进行最大功率追踪和负载跟踪控制;在额定风速以上,利用耗能负载卸荷和机械折尾翼限速相互结合,限制系统功率输出.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离网型风力发电系统在工作风速范围内的最佳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13.
基于PLC技术的中小型回转窑风煤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基于PLC编程实现PID控制的回转窑风煤控制技术和方法,阐述了PLC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并设计出PID控制器的软硬件结构。通过实践表明,该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能有效地改善传统风煤控制系统中所出现的调节波动大、喂煤精度不高等问题,节省了实际煤耗,对发展环保型绿色水泥工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风力机运行特性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风力机模拟系统。通过对比风力机与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异同以及运行特性的相似性,提出基于BUCK斩波电路的直流电动机电流闭环控制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梯度下降法的自适应PI控制的风力机特性的模拟,比传统PI控制具有更高的精度及更快的响应速度,可方便应用于实验室环境下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储能电池的柔性控制作用使其在参与电网调频方面具有优势,将风电和储能相结合,构成风储联合发电系统参与电网调频,具有协同增效的优势。为此,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提出风储联合调频策略。该策略在考虑风电场和储能各自约束条件的前提下,通过求解滚动时域最优控制问题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出力分配,并使用滚动时域估计方法来实时估计电网的有功功率不平衡量,从而可根据更准确的系统状态信息来计算最优控制量。最后对提出的策略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提高电网的调频性能。  相似文献   

16.
MW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电气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W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种类和特点,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的风力模型、机械模型、空气动力学模型、双馈发电机模型,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控制系统中主控制器系统的软硬件、变换器系统的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控制对象、拓补结构、数学关系和控制策略,双馈风力发电机励磁变频器的工作原理以及与风电电气系统配套的低压电器元件及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永磁直驱风力发电机变流技术的特点,并根据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压和功率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直流变换器。该变流器采用三电平拓扑结构、内环电流峰值控制,以及适用于三电平Boost变换器电流峰值控制的双梯形波补偿控制方法,经Matlab/Simulink仿真,研究结果证明该变流器具有功率开关电压应力小、电抗器电流脉动小,以及运行可靠、动态响应性能好等优点,适用于海上风电柔性直流输电等大功率、高电压场合。  相似文献   

18.
介绍容错技术的特点、类型和实现方法 ,并引用实例 ,针对某一特定旋转机械子系统增加了容错技术后的性能进行讨论和仿真。说明容错技术对提高控制系统可靠性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Over the last five to ten years,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high‐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s and in thei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o power systems. This comes not only from sophisticat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but also from the demand for a higher degree of frequency and voltage stability, and for greater reliability in power systems. This paper deals with an adjustable speed rotary condenser capable of not only reactive power control but also active power control based on a flywheel effect of the rotor. The behavior of a power system consisting of the adjustable speed rotary condenser, a synchronous generator, and a transmission line is subjected to a set of non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The set of nonlinear equations can be linearized by limiting attention to small perturbations around a reference state, thus leading to the so‐called Heffron–Phillips model of the power system. The Heffron–Phillips model derived is effective in analyzing effects of the adjustable speed rotary condenser on power system stabilization.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is confirm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based on EMTDC. Finally, it is discussed how well power system stabilization is achieved by the rotary condenser. As a result, the rotary condenser has the function of decoupling reactive power control from active power control, thus producing a good effect on power system stabilization which would not be achieved by a conventional inverter‐based static var compensator. © 2000 Scripta Technica, Electr Eng Jpn, 133(1): 31–42, 2000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风能、太阳能互补特性、风光互补并网发电的系统结构及各部分的运行原理和工作特性,结合风机功率预测试验与光伏电站功率预测试验,提出风光互补系统的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