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基于交流最优潮流的电力市场日前出清能够提升安全性,并给出无功配置结果.目前的线性化最优潮流存在较大误差,为提高其准确性,将潮流方程中网络损耗的非线性部分分解为电压幅值部分和相角部分,分别松弛为线性不等式组,提出一种线性松弛的交流最优潮流模型(linear relaxation-based alternating cur... 相似文献
2.
3.
交直流迭代法求解含网损节点边际电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直流最优潮流计算节点边际电价的方法已经很成熟,但由于其对电力系统进行简化计算,因此,优化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采用交流最优潮流计算节点边际电价,目前工程实用化并不广泛。为此,提出交直流迭代求解含网损节点边际电价。该方法采用直流最优潮流模型进行有功经济功率分配,采用交流模型计算精确潮流和网损。两者交互迭代,直到收敛后采用转置雅可比矩阵法计算网损微增率,结合直流最优潮流得到的节点边际电价计算含网损的节点边际电价。通过IEEE14节点和IEEE118节点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参考节点对该方法的影响。算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经济意义和物理含义明确。计算简单,适合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推进,区域中长期交易市场逐渐成熟,现货市场成为深化电力改革推进的突破点。针对现货市场下的节点边际电价展开研究,基于各省电改政策分析了最优潮流下的节点边际电价计算方式,采用预测-校正原偶内点法进行优化,并通过Psat搭建仿真模型进行验证。基于阻塞对节点边际电价的区域影响特性,考虑空间分布、发电企业报价和节点边际电价,提出一种电力市场分区策略。经仿真验证,所提策略可以较好地应用于现货市场分区,能够明确反映电力市场价格信号,为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的投资提供方向,促进电力现货市场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力市场环境下经济补偿分析的需要,采用分布式松弛节点的超解耦潮流算法对某实际电网发电偏离电量的现象进行了模拟分析计算.通过计算并动态调整各个调节电厂和联络线的调节分配因子,得到比单个松弛节点计算时更加实际的潮流变化.以上数值方法经实际运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松弛节点电压对优化潮流及电力市场经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优化潮流(OPF)寻求发电总成本最低的运行方案是电力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网络拓扑和负荷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松弛节点电压的改变对优化程序和电力市场的经济性指标,如程序收敛性、系统发电总成本、有功网损和无功网损均会产生直接影响。文中运用优化工具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并对IEEE-11、14和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技术可显著降低系统的发电总成本;维持恰当的松弛节点电压幅值也有助于节省发电费用和降低网损,带来理想的经济效益。对无功网损为负的网络,要对电压稳定和系统安全予以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9.
一种基于独立电价变量的节点电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电力市场环境下节点电价的新模型.模型的特点在于:节点电价和阻塞乘子作为独立的变量嵌入模型中,使市场中调度目标与结算目标达到统一;在考虑机组最小出力限制的情况下,模型包含特殊的约束条件以正确确定系统的边际机组.以RTS-24系统为例,通过内点割平面算法求解所提出的模型,结果表明产生的节点电价能有效缓解网络阻塞,并提供正确的市场信号.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节点边际价格LMP(Locational Marginal Price)在解决交易的公平性和电网阻塞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层面反映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可中断负荷作为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地缓解阻塞。文中对发电出力再调度和可中断负荷量进行了均衡分析,提出了LMP机制下可中断负荷用于阻塞管理的最优调度原则。验证了可中断负荷在降低节点电价、增加社会效益以及解决阻塞方面的优势。文中采用IEEE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证明了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黄辉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23(4):32-35
该文对以电力市场长期效率为优化目标的长期节点电价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长期最优潮流模型的分析,可以对各个时段的发电功率、用电功率和该投资周期内的电网容量实现优化,并在此基础上计算输电线路的阻塞租金和各节点的长期节点电价.研究结果表明,输电线路的最优容量取决于其阻塞租金,而以长期效率为目标的节点电价能提供正确的价格信号.... 相似文献
15.
16.
美国电力市场中的金融交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美国电力市场中,为了规避价格风险而设计的日前市场和实时市场双结算体系,以及双边交易和电力金融期货的交易结算模式,分析了其对电力市场的稳定和电力系统运行的作用,揭示了其规避风险和适应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的原因,并指出,日前市场、双边交易和电力金融产品等非实时电力交易是为适应电力商品的特殊性而提出的金融交易模式。最后对我国的电力市场交易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