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室温下用磁控溅射法在Si(111)衬底上生成Au/SiO2复合纳米颗粒膜,并分不同温度进行退火处理。1000℃退火时自组装生成空间分布均匀(直径约为70nm)的Au纳米点,从而用自组装生长方法制备了生长一维纳米材料的模板,然后,将Au催化剂模板在1100℃下退火处理,生成纳米线,SEM和TEM测试,制备的SiO2纳米线直径约为100nm,长度约为4μm,表面光滑,直且粗细均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酒石酸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乙醇为共溶剂,在氨水存在的条件下合成SiO2纳米管的方法和结果,探讨了静置时间对合成SiO2纳米管纯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当静置时间为30min时,SiO2纳米管的纯度最高,达90%以上。对SiO2纳米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陈云平  程贤甦 《功能材料》2007,38(A09):3600-3602
采用高沸醇(HBS)木质素制备得到了HBS木质素/纳米SiO2复合材料。对产物进行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材料复合后的特征,表明木质素/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是可行的。把木质素/纳米SiO2复合材料作为橡胶的补强剂应用于乙丙橡胶。实验发现,HBS木质素/纳米SiO2复合材料添加到橡胶中可提高胶料的断裂伸长率,从165%提高到229%,但拉伸强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双介孔独立分布的SiO2,并用FT-IR、HRTEM、BET等方法对SiO2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双介孔SiO2中存在大量无序排列的2~3nm的小介孔和18nm左右的大介孔,具有高比表面积(716.4~968.6m2/g)和大孔(1.03~1.63mL/g):通过改变氨水及模板剂的用量可以实现对孔分布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子模板法及旋转涂覆法在硅衬底上制备掺杂TiO2的SiO2薄膜,并采用差热分析(DSC-TGA)、红外吸收光谱(FTIR)、X射线衍射、小角衍射(SAXS)、原子力显微镜(AFM)、台阶仪(Atomic-Profiler)以及纸擦拭法(paper-wiping method)和胶带剥离法(adhesive tpe-stripping method)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薄膜的最佳热处理温度为400℃,所制备的掺杂TiO2的SiO2薄膜为多孔结构的无定形态,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平均孔径随着膜层的增加而减小,一层膜和两层膜的平均孔径分别为87.4nm和62.8nm,厚度分别为538.7nm和1032.3nm。  相似文献   

6.
郭孟狮  杨靖华  周心艳 《材料导报》2006,20(Z2):108-110
近年来管状结构的纳米TiO2在微电子、应用催化和光电转化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其制备技术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热点.主要综述了TiO2纳米管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发展现状,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形貌、晶体结构、形成机理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大尺寸大孔径SiO2为模板,通过丙烯腈溶液浸渍、原位聚合、溶剂蒸发制备出聚丙烯腈(PAN)/SiO2复合物,再经800℃真空炭化处理得到大尺寸大孔径的C/SiO2复合材料。用SEM、FTIR、XPS和粉末XRD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iO2模板特有的毛细管效应使复合物中PAN以薄膜形式包覆在SiO2材料的三维...  相似文献   

8.
聚烯烃/纳米SiO2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纳米SiO2的表面处理方法、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及其力学和光学性能。表明纳米SiO2分散于聚烯烃(PP、HDPE)中,可以提高基体的韧性、强度和模量。以纳米SiO2作为填料的聚乙烯棚膜,呈现优良的红外线吸收性能和可见光透过性能。为此,纳米SiO2可作为一种聚乙烯农膜的新型保温剂。  相似文献   

9.
候发秋  陈永军  卿宁 《材料导报》2013,27(Z1):66-69
综述了近年来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展望了此类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SiO2改性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聚酰亚胺(PI)作为一种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介电性、优良力学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微电子领域,但其明显的吸水性和热膨胀性限制了其在高温和精密状态下的应用。纳米SiO2具有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和较低的吸水性,非常适合于对PI的改性。介绍了纳米SiO2的生产原理、纳米SiO2/PI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及其在气体分离膜、光电材料、摩擦材料及包装材料方面的应用,并对这类材料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种子生长法制备不同粒径的单分散二氧化硅颗粒的基础上,采用KH-570(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在乙醇溶液中作为氧化硅颗粒的表面处理剂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再将改性SiO2与苯乙烯单体进行分散聚合反应,在聚合时间不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参与反应的SiO2颗粒粒径、浓度以及SiO2的加入时间可以得到SiO2与PS复合的3种不同构型.  相似文献   

12.
以尿素为模板剂,丙烯酸为有机相,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并通过高温烧结去除模板剂,制备丙烯酸修饰介孔材料.采用FTIR、TGA、XRD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得了六角结构的介孔材料,同时在材料中引入了羧酸根.并考察了凝胶在烧结过程中的变化情况,以及探讨了有机相、模板剂、醇水比对介孔材料有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硅藻土-莫来石陶瓷负载SiO2膜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液晶模板技术与溶胶 -凝胶法相结合 ,制备了硅藻土 -莫来石陶瓷 (K -M )负载型SiO2 膜 .表征实验结果表明 :SiO2 膜层与TiO2 过渡膜层间通过Si—O—Ti键的价联方式形成了紧密、稳定的化合型复合膜 ;SiO2 膜孔径集中在 4~ 5nm ,孔分布较为均匀 ;K -M负载SiO2 膜管对气体具有较强的渗透能力 ,并有较好的气体分离作用 .根据实验结果探讨了模板剂的性质及用量对SiO2 膜孔结构的决定性作用 .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胶-凝胶旋转涂敷法在通孔的多孔阳极氧化铝(PAA)模板中制备了锆钛酸铅(PZT)纳米管,研究了溶胶浓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利用SEM和TEM观察了纳米管阵列和单根纳米管的形貌,采用XRD和EDS图谱分析了纳米管的相结构和化学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合成的PZT纳米管结晶良好,具有钙钛矿结构(属于四方晶系);纳米管具有较高的韧性但表面较粗糙,直径和管壁厚度分别约为75和7nm,直径与原始PAA模板的孔径相吻合。在一定范围内调节PZT溶胶的浓度(0.1~0.4mol/L),均能在PAA模板的孔洞中形成PZT多晶纳米管,且组成PZT纳米管的晶粒随着溶胶浓度的增加而变大。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概括碳纳米管的制备基础上,着重对其性能和应用做出了阐述,并对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首次采用温和的制备方法制得Al2O3-TiO2纳米管.TiO2粉体在700℃下熔融、110℃水热反 应,制备了管径约为数纳米、单层管壁厚约为0.2纳米,管长约为数微米的复合Al2O3-TiO2纳米管.组织形貌和特性使用TEM、DRS和XRD进行表征.由于Al2O3的沉积在TiO2纳米管上,导致纳米管对紫外光的吸收蓝移40 nm.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杨靖  李悦  李鹏程 《材料导报》2014,28(20):34-37,46
以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疏水性前驱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单质银掺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Ag/SiO2)材料。通过XRD、紫外-可见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对Ag/SiO2材料的物相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大肠杆菌和地表水样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Ag/SiO2材料中的银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具有疏水性Si-CH3基团,单质银的掺杂对Ag/SiO2材料的化学结构影响不明显。随着银含量的增加,Ag/SiO2材料的抑菌性明显增强,银含量nAg=0.15时,其对大肠杆菌抑菌率达91.86%,对地表水样的抑菌率达92.38%,具有较好的抑菌广谱性。  相似文献   

18.
碳纳米管的制备和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VD法制备了碳纳米管,并用TEM、BET吸附和~(129)Xe NMR对碳纳米管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BET吸附和~(129)Xe NMR的结果对比分析,可以推断碳纳米管并非全部是中空的,而是被许多隔膜分隔成多个锥帽形空腔,这些隔膜一般为无定形碳,五元环或七元环.经过纯化后的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吸附性能,有望作为新一代的储氢材料.  相似文献   

19.
Combining objects with diverse properties has often the advantage of giving rise to novel functionalities. In this scenario, metal-filled and decorated carbon nanotubes (m-CNTs) represent a class of hybrid carbon-based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ith enormous interest for application in several fields, ranging from nanoelectronics and spintronics to nanomedicine and magnetic data recording. The present review will provide the reader with an overview of state-of-the-art hybrid architectures based on m-CNT systems, methods currently employed for their fabrication, the set of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and how they can be applied toward novel devices with multifunctional properties for a broad range of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从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两方面出发,综述了碳纳米管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并预测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