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大都市区最新综合交通规划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学习和借鉴美国大都市区新一轮的交通规划经验十分必要.本文对美国25个大都市区最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报告进行系统整理,总结了25个大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的远景、总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针对当前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对综合交通规划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采用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可达性分析方法,对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等级划分,并以此为主要依据确定宏观层面的交通策略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交通引导策略和土地使用反馈模式。以宏观交通分区为基础制定区域差异化交通发展引导策略,将有效促进交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交通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曹鸿雁 《华中建筑》2011,29(12):95-97
随着许多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日益严重,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往往与城市旅游资源的保护发生矛盾。城市旅游交通低碳化转型将成为实现城市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在城市交通中落实低碳化理念,如何引导城市旅游交通向绿色环保交通转变,是旅游交通规划必须面对的问题。结合蓬莱市城市旅游交通规划的实践,提出了适应低碳交通发展的规划策略框架,探索一条适应低碳经济时代的旅游交通发展的新道路,为低碳交通的构建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郑炘  尚川 《建筑与文化》2016,(2):178-181
本文从城市规划学科的角度,分析了低碳交通体系的实现途径与策略,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从中观规划与微观设计层面初步探索了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低碳交通优化设计方法,并对经过优化后的交通体系碳减排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5.
我国快速的机动化进程推动了城市空间扩展和新城建设的步伐,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影响了城市土地利用形态、住房和就业分布,交通系统的可达性直接影响大都市区的增长模式和经济活动水平.国外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区在综合交通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学习和借鉴国外发达地区大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经验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国际上35个大都市区最新一轮综合交通规划报告系统整理的基础上,统计和总结了35个大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的远景、总体目标以及目标实现的对策.针对当前中国城市交通问题,从重视交通安全规划,环境保护,建立完善的交通拥堵管理系统、改善城市机动性,健全交通规划机构、最优化综合交通系统管理和运营几个方面对城市综合交通系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州海珠生态城低碳交通规划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低碳交通是实现我国城市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结合国内外生态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提出低碳交通规划的体系框架以及各子系统规划的关键性策略,并以广州海珠生态城交通规划为例,探讨低碳交通规划实践的具体路径和措施,包括以TOD模式引导城市交通和用地规划整合、构建"公交+慢行"优先的路网系统、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绿色公交系统、建设高品质慢行系统等。  相似文献   

7.
慢行交通的发展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低碳交通发展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分析了开发区慢行交通发展的必要性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难点,并提出了政策管理层面及空间规划层面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废气与噪声污染的多重压力下,低碳生态交通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题,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课题紧扣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兼顾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提出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指标体系、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方法、低碳生态综合交通规划关键技术,并对相关方法与技术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确保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大都市区交通规划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规划机构,其发展历史、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能;考察和分析美国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若干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美国大都市区的交通规划机构,其发展历史、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能;考察和分析美国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研究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若干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历史古城正普遍饱受旧城盲目改造、交通拥堵及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建立低碳绿色多模式交通系统将是解决古城交通问题并引导古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历史古城交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古城交通发展战略,并重点从4个方面提出了构建低碳绿色多模式交通系统的核心举措:(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2)建立系统、舒适的步行与自行车道系统;(3)控制古城小汽车保有量,调控小汽车通行;(4)积极发展旅游特色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止2 018年底,我国已开通高铁 2.9万公里,高铁车站超过500座。由于我国东 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高铁车站选 址各具特色,同时也出现一些“舍近求远”的 高铁车站选址“怪象”,没有从“以人为本”的 角度对高铁车站的接驳交通进行系统规划建 设,高铁的功能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旅 客出行的便利性大打折扣。为此,基于我国现 行高铁车站城市规划空间特征,本文从宏观 和中微观两个层面分析我国高铁车站的选址 特征,从战略规划、成本技术、绿色环保三 个方面阐述高铁车站选址“怪象”产生的深层 次原因,梳理影响高铁车站选址的内外部因 素,论证高铁车站合理选址的原则、方法与 策略;探讨高铁车站选址与接驳交通体系的 关系,提出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理念, 总结国内外高铁车站接驳交通一体化建设经 验,挖掘我国高铁车站接驳交通系统需解决 的主要问题,并以重庆西站为例,提出改善接 驳交通一体化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低碳交通是通过对运输结构和运输效率的优化,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排放总量,创建以低碳交通系统为主导的交通发展方式和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是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探索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模式,从规划性减碳、结构性减碳、技术性减碳、制度性减碳、消费者减碳等五个方面提出低碳交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低碳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的重点,文章通过总结我国进行低碳规划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现状,提出应加强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目标体系和实践研究。对区域性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界定,提出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应从土地利用规划、低碳环境规划、低碳建筑规划、低碳交通规划以及能源利用规划等5个方面开展;依从低碳规划前期分析、低碳目标规划、低碳方案规划三个步骤,构建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实现途径;对低碳规划目标选取的方法和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构建了大型公共建筑区域性低碳规划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低碳规划作为实例进行了案例分析,以期对国内大型公共建筑的区域性低碳规划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刘丰  邓艳春 《规划师》2006,22(9):30-32
针对天府广场目前存在的交通问题,结合成都市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根据天府广场的功能定位,以绿色交通及一体化交通为理念,提出合理的交通政策,减少交通出行数量、规模;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建立方便、快捷的地铁、公交、步行换乘系统;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为步行者建构良好、舒适的空间;限制机动车的大量驶入,分流过境机动车流量;严格限制机动车停车泊位,加强停车管理.  相似文献   

16.
曹妃甸生态城交通和土地利用整合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问题与城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关系密切,只有将交通运输规如与城市土地利用相结合,减少交通量,并组织良好的交通运输才能使交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曹妃甸生态城的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相结合,以交通导向发展和位置策略的规划理念为基础.在城市系统中采用了一系列综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大力发展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运输网络,减少机动车出行比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对云 南省布朗族传统村庄老南东村的现状交通 体系进行分析与评价,预测老南东村未来生 产生活方式的发展与交通的关系,分析老南 东村传统干栏式民居在当下交通发展下的 适应性,并根据其现状交通体系的特点,尝 试总结我国山地小聚落台地式建筑布局的 交通组织模式在满足交通规划体系条件下 的适应性,这对当今传统村庄发展下的交通 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博览会会展综合体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由于会展交通具有规模庞大、周期循环及短时冲击性强等特征,会展综合体对于外部交通配套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对会展交通特征的分析,明确会展综合体的交通需求,结合周边现状及规划交通条件,提出了针对城市轨道、道路网络、客货停车设施等综合交通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碳城市规划——一个新的视野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对国内外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和规划建设实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提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应关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方面,并针对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理论基础以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低碳城市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