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荷兰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给城市住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部分国家的经验显示,政府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并逐步建立国家住房保障体系,是应对这一困境的必由之路.对于正在经历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的中国而言,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国经历了多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当前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在此过程中,汲取其他国家住房保障体系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尤为重要.荷兰作为"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国家在住房保障体系上投入之大、方式之有效、成果之卓著,都堪称"西欧模式"的典范,许多政策经验也一直被其他国家广为学习.本文全面回顾了荷兰住房保障体系的发展过程,分析荷兰公共住房发展多个历史阶段的政策特征,力图全面把握其发展的宏观脉络,评价其优点和缺陷.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荷兰模式对中国住房保障体系健康发展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3.
从2007年8月13日国务院颁布24号文,到11月26日出台了《廉租住房保障办法》,再到11月30日颁布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再加上建设部住房保障与公积金监督管理司的设置,都标志了我国的住房保障政策又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4.
5.
6.
针对我国现行制度在项目构成、待遇标准以及调整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指出制约军人整体待遇体系完善和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是军人住房资金,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改善军人住房资金问题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住房保障是对实物福利保障的一种改革和发展。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的内在需求。要立足政府主导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方式来解决。通过建立国家(单位)与受助家庭建立股份制共有产权制度和租金共担的租赁住房制度。达到逐步建立中国特色“常青树”式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财税政策的设计,要在住房市场中引入具有自动稳定器功能的规则机制房地产经济活动的成本与效益预期,对房地产税种设定、税率高低、财政投入、信贷利息等财税金融政策高度敏感。在既定的土地制度下,财税金融政策设计的合理与否,对房地产资源能否高效配置和实现国民住房权 相似文献
9.
10.
建立和谐住房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住房保障是一个大制度、大框架、大概念,应当形式多样、水平不一,应当因时、因地制宜。在市场经济社会,人们的生活问题一般是通过市场办法解决的。然而,市场不是万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些问题永远无法由市场来解决,住房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住房有了很大改善,但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法国住房数量严重短缺,政府在城市郊区大规模集中建设社会住宅,虽在短时期内满足了住房数量需求,但导致了社会隔离的产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自1980年代开始寻求促进社会融合的方法。2000年法国颁布了《社会团结与城市更新法》(SRU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住宅的选址和建设方式,对社会住宅的均衡分配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SRU法的出台背景、内容、适用范围以及实施效果,并结合中国国情,对中国保障性住房在选址及建设规模方面提出建议:从城市整体尺度的角度考虑选址;不同区位的住房建设应采取多样化的资金筹措方式;建立监管体系,促进住房均衡分布。 相似文献
12.
美国自大萧条之后以及法国在二战之后,分别发展了补贴性的出租房居住区,然而在这之后,出租房的开发急剧变化,更多地依靠私有部门可以采用的措施。本文通过案例对比,说明如下道理在特定的环境下,解决住房问题的有效方法应基于对该问题的正确诊断,并且考虑该国的国情及其局部地区的特征。对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这是创造高效、可持续以及可负担住房财政机制的最佳途径。本文将讨论美国与法国解决住房问题的不同方法。对美国案例的探讨,我们关注两个计划:运用税法作为激励措施的低收入住房返税计划,以及容许公共住房机构将资金流证券化,以此更新住房的投资基金融资计划。在同一时期,法国在私人出租房产业内实行税收补贴,除此之外,这种补贴还在公共住房领域内推行。重税措施抑制了私人投资之后,慷慨的税收激励措施使资金重返祖房市场。这些计划对于中等收入的住户而言,大多数是不可负担的。于是,这导致了最近几年内公共住宅小区的建遣需要更多来自政府的承诺。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上海已基本构建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动迁安置住房"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分别解决城镇户籍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公共租赁住房主要解决城镇户籍青年职工、来沪务工人员和引进人才等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困难;动迁安置住房主要解决城市改造区域动迁居民的住房改善问题。各项基本制度和配套政策已在推行实施,并将不断优化完善。"十二五"规划期间,上海居民的住房困难将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世界上住房保障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荷兰自20世纪初期以来长期重视社会住宅,即公有出租的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和建设,将其作为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的主要方式,并根据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对其发展政策和策略进行合理的调整.与此同时,荷兰也已将社会住宅的规划建设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克服不同收入阶层与种族间的居住空间隔离问题,促进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结合政策与实例分析对荷兰社会住宅发展进行具体探讨,以期对我国目前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1950至1970年代的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法国在城市边缘和郊区进行了以大型住区为主要形式的大规模社会住房建设,虽然有效缓解了战争破坏和人口增长带来的住房短缺,却因廉租性社会住房在城市特定地区的大量集聚,以及大型住区本身存在的选址远离中心、建筑形式单调、空间尺度夸张、建设质量低下、设施配套缺失等不足,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引发了居住空间的社会分化现象,并在1980年代随城市社会经济结构转型而不断加剧,迫使法国城市不得不从社会、经济、环境、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实施一系列城市政策和项目计划,对其进行综合整治和更新改造,以抵制社会排斥,鼓励社会混合,促进城市整体和谐发展。文章通过梳理法国社会住房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社会住房的建设发展,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旨在为当前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中国城市的社会住房建设提供有益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法国社会住宅系统创立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以后,二战后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以政府贷款、补贴等优惠政策为刺激,通过公私舍作的方式建设管理社会住宅的系统。社会住宅系统起到了解决贫困人1:2居住问题,缓解社会矛盾,调控房地产市场等多种作用。但社会住宅空间分布集中,建设规模偏大等原因,造成了1980年代以来法国严重的居住隔离问题。2000年以后,法国确立了通过社会住宅的重新分布实现社会混和的战略目标。文章通过对法国社会住宅政策演变历程的回顾,总结出它的成功与失败之处.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应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扩大融资方式,建立以租赁为主的保障性住房系统,并以此调控厉地产市场;同时注意通过综合规划,防止居住隔离现象进一步加剧,维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Thomas J. Sheridan Jonathan Manley Craig MacDonald Brendan Flynn 《Housing Studies》2002,17(2):337-347
Public and social housing providers in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re try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how to construct and maintain quality affordable housing at the lowest cost to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enants. As might be expected, each country has found its own solution to these issues, leading to a sliding scale in the degree of support that different governments give to their housing providers. This study examines developments in the UK, US, Sweden and New Zeal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redit rating agency.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欧盟的27个国家中存在三种主要的社会住房政策模式:“剩余”模式(residual model),主要存在于南欧及前东欧的共产主义国家,其主要特征是社会住房仅供给那些最贫穷的阶层。“一般”模式(generalist model),这一模式下,虽然受到一种或多种形式的收入和租金上额的限制,但社会住房将提供给更广大的社会群体,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德国、英国、法国和比利时。“普惠”模式(universal model),社会住房更多的以一种不带任何社会目标的“公共住房”的形式出现,其目的在于形成强大的社会租赁部门,为所有人提供大量的可支付的租赁住房。瑞典、丹麦和荷兰仍在一定程度上执行这一模式。第一部分介绍这三大模式,以及当前欧盟众多国家不同的社会住房情况。第二部分揭示了欧洲住房政策的普遍趋势以及为何走向“普惠”模式的废除,许多实行“一般”模式的国家如何向“剩余”模式靠拢及其原因。最后一部分重点是法国的情况,揭示2000年代的住房危机以及国家住房政策的主要方向是怎样向社会住房的“剩余”模式靠拢。最后,分析了这一过程对城市问题的主要影响,如社会融合和房地产的贬值。 相似文献
19.
Marianna Filandri 《Housing Studies》2014,29(7):977-993
On the basis of European Survey on Income and Living Conditions (EU-SILC) data,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housing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European countries by focusing on social class. The variance in housing conditions by social class could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about the divergence/convergence hypotheses stemming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ving conditions of European countries. To support this claim, two main dimensions of housing inequality will be identified: tenure and housing well-being. A micro-level data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take account of individual and family costs of access and maintenance of ownership in settings and in periods (such as the present day) of rising housing prices and income resources that decrease in terms of amount and stability. The aim is thus to demonstrate that, despite the difference in well-being in Europe between owners and non-owners (on the average the firsts are better off), homeowners cannot be regarded as a privileged category per se. 相似文献
20.
荷兰社会住房比例在全欧洲最高,其社会住房主要由住房协会建设和管理.文章追溯了住房协会的发展历程以及对荷兰政府不同住房政策的反应,总结了住房协会的双重二元特征:私人机构但是却承担了公共责任,是资金来源于政府的NGO组织.在1990年代资金独立之后,公共使命和从事市场活动成为了住房协会新的特征.文章还分析了住房协会在与政府、协会之间以及居民的关系中所扮演的的不同角色,反映了其各项职能.此外,对荷兰住房协会管理的模式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以期对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