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利用双回路表冷器调节水侧入口参数(冷冻水供水温度与流量)可以降低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热湿补偿损失和系统能耗。基于软件TRNSYS 17搭建恒温恒湿系统仿真平台,并通过试验验证其准确性。通过调节水侧参数进行系统能耗最低点水侧参数寻优,参考显热比-冷量耦合数据平面验证寻优结果的准确性。基于最优水侧入口参数模拟四种典型工况下的部件能耗与总能耗,分析被调空间热湿负荷与最优水侧入口参数的定性关系;最后与常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比较,绘制节能率分布图。结果表明:低温高湿工况的节能率最低,但不低于16.45%;高温低湿工况的节能率最高,最高达71.13%。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地下室高热高湿的环境特点,研制了变风量恒温恒湿空调机组,对样机进行了机组性能实验及模拟地下室热湿环境的机组运行实验。设计了一套智能化模拟负荷发生器,在给定热湿负荷情况下,研究机组热湿负荷独立处理能力与运行特性。结果表明:机组循环风机的变风量可以调节机组的显热与潜热处理能力,机组热湿独立处理能力较好,误差在5%左右,可以定潜热变显热和定显热变潜热运行,房间温湿度控制效果良好,温度波动±0.2℃,相对湿度波动±3%。  相似文献   

3.
全新风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一些特殊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设计了一套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建立了空调箱三个功能段(表冷段、加热段、喷淋段)的数学模型,基于焓湿图划分了空调系统全年运行的三种模式:冬季、夏季和春秋季模式,实现了不同模式下各功能段的组合。获得了不同工作模式下室外空气温湿度变化对冷水、热水及喷淋水流量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基于室外新风状态划分的不同工作模式,使空调箱各功能段灵活组合,空气处理过程针对性强;通过对不同模式下空调箱冷、热能源供应规律的分析,为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医院手术室空调系统特点对独立新风系统进行建模,并通过VBA编写程序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室外环境参数、室内控制点温湿度和新风比等对以普通冷水机组为冷源的独立新风系统的能耗、运行特性及控制的影响,并将传统的一次回风系统与之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室内控制点温湿度过低会使得新风机器露点温度过低,尤其是新风比较小的时候,造成表冷器冷冻水流量急剧增加,使得系统出现不稳定的运行;和一次回风系统相比,独立新风系统的节能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的负荷特性,各空气处理过程的特点,本文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理论计算对能耗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分析了恒温恒湿全直流式空调系统在不同季节的运行特点和节能潜力,提出了系统在满足湿负荷的要求下,可通过设置热泵再热型空调机组,降低系统能耗,实现节能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热湿联合处理中存在的能源浪费、热湿平衡不匹配等问题,本文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上海市某住宅建筑进行全年逐时负荷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将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与双蒸发温度压缩机结合在一起,搭建了基于双蒸发温度的温湿分控空调机组实验台。在进行相关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对其在全年工况下运行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将具有双蒸发温度压 缩机的空调机组用于温湿分控空调系统是可行的,机组运行可靠且满足设计要求。夏季设计工况下该机组压缩机能效比为3.5,比同冷量常规空调变频压缩机的能效比3.04提高了14.8%。同时,冬季设计工况下该机组压缩机能效比为4.3,相对于同冷量常规空调变频压缩机而言,双蒸发温度的温湿分控空调机组节能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一个洁净室的恒温恒湿室空调工程及其温度、湿度、风量和静压的自动控制原理.在该工程中尽管对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精度较严,但由于采用了新的空气处理方式,取消了再热,避免了冷热抵消,从而展示了一个恒温恒湿型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范例.  相似文献   

8.
热湿独立控制系统对显热和潜热负荷分开独立处理和控制,通常比传统热泵空调系统高效节能。在冬季工况下对一种新型的湿负荷处理系统(DESICA)以及其与VRV组合构成的热湿独立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并将实验结果与传统全热交换器(HRV)和VRV构成的复合系统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HRVVRV复合系统相比,DESICAVRV复合系统能提供更舒适的室内环境(室温21℃左右,相对湿度50%左右);同时,DESICAVRV系统的能耗降低9%。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可能破坏设备的因素,需要对库房恒温恒湿系统进行深入研究,这将直接关系设备的保养状态。因此本文以某装备存储库房为例,采用试验验证的方法,构建标准k-ε计算模型,针对恒温恒湿库房的空调送风参数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析空调送风速度和送风含湿量对恒温恒湿库房温湿度的影响,得出最优参数设置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相关单位恒温恒湿库房空调的优化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一台核电站专用节能型双金属复合箱体结构的组合式恒温恒湿空调机,该机组利用新风冷却调节室内温度,能够实现多工况分区控制及风机变频控制。双金属复合结构箱体可以满足核电站防腐、耐辐照及抗震等特殊要求;多工况分区控制的应用,能够充分利用新风,改善传统空调机组冷、热抵消的弊端,实现机组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11.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其在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仍显缓慢。为了推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介绍该系统的去除显热和除湿系统部分,并对其中的冷水温度、供回水温差、系统节能性及优势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系统具有节能性、安全性、可调性等优势,推荐采用直接蒸发式的新风机组与干式风机盘管组合模式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在温和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和特定的使用功能要求下,分析比较了空调水系统采用大温差和常规温差对于风机盘管﹑新风和空气处理机组﹑冷水机组﹑冷冻冷却水泵﹑冷却塔﹑空调热水泵等设备运行工况的影响,认为对本项目最适宜的选择是空调冷水5∽12℃、热水60∽45℃,冷却水28∽36℃。  相似文献   

13.
介绍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高低温冷源负担的负荷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该空调系统中高低温冷源负荷主要取决于第一机器露点。因此,进一步分析该系统的第一机器露点发现:机组能耗均随着第一机器露点的右移而减小,即高温机组冷冻水温度越高,系统越节能。该研究为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试热管背板系统在不同进风温度、制冷剂冷凝单元(RCU)冷冻水进水温度及水流量工况下的换热能力,分析环境温度升高、系统供水不足等对高密度机柜服务器安全运行的影响,采用模拟负载机柜测试机房机柜安装热管背板后不同位置的换热能力。结果表明,热管背板系统对进风温度、冷冻水温度及流量具备良好的换热适应性,发热量大的服务器优先安装在机柜中下部,发热量小的服务器安装在机柜上部,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热管背板的换热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可以在冬季低温(-25℃)下最高提供80℃热水,但是机组结霜问题对机组的效率和供热性能影响较大。通过研究复叠式热泵热水器的结霜规律以及结霜对机组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并优化除霜控制方法提供依据。系统分为低温级循环和高温级循环,低温级循环为室外系统,高温级循环及蒸发冷凝器部分为室内系统,热泵循环低温级采用R410A作为循环工质,高温级采用R134a,热泵系统高温级冷凝温度为80℃,低温级的蒸发温度可达-40℃。通过在焓差实验室实验进行研究。测试复叠式热泵的结霜过程时间与结霜量,得到不同室外温湿度与结霜量之间的关系。结霜量通过测量低温级蒸发器进出口含湿量的方法获得,并分析结霜对于机组实际耗电量以及COP等性能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分析影响风机盘管冷量的因素,研究了在风机盘管空调系统中冷水温度变化对末端空气处理设备热湿处理能力的影响;确定了判断满足风机盘管设计要求的变水温工况方法及最大冷水供水温度,为风机盘管空调系统变水温节能运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基于高温水源热泵技术的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在三门峡中心医院新住院大楼工程中的应用,介绍空调冷热源配置以及新、排风系统的设计,重点对不同区域的具体空调系统形式进行介绍,并对本项目的设计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总结设计该类空调系统所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湿度控制设备测量精度差、控制算法简单、智能化程度低的不足,通过对被控对象的特性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家规则的湿度控制算法,并在带 RTOS 的 AVR 单片机上给予实现. 系统选用新型湿度传感器,并设计了针对不同温度下湿度的自动补偿算法,无须手动标定,测量精度高. 根据环境湿度和设备吸湿能力的不同,通过查询依据专家经验所构建的规则表,实现了对湿度的连续、动态、适时控制. 引入 RTOS(实时操作系统),按任务的重要程度规定优先级别,保证了系统的可靠运行. 设计了基于 C Builder 的上位机软件,实现了温、湿度曲线的绘制、数据的储存、报表打印等功能.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 系统运行平稳,人机界面友好,闭环控制精度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既节能又舒适,设计一种基于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协调性控制系统。该系统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元件,采用数字式、单总线型DS18B20作温度传感器和DHT11作湿度传感器,上位机采用VB编写,用户界面友好,能实时显示温湿度。现场调研和实验模拟研究表明,该系统通过协调性控制温湿度,既能满足人体热舒适要求,又能明显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