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找到汽轮机在不同负荷下的最优初压,利用改进的共生生物搜索(FSOS)算法和极限学习机(ELM)建立热耗率预测模型,并与BP神经网络、共生生物搜索(SOS)算法优化ELM和FSOS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等进行了比较。然后,在该模型的基础上用FSOS算法对主蒸汽压力和主蒸汽流量进行优化,使其在各负荷下的热耗率最低。最后,通过优化后的主蒸汽压力拟合出一条最优初压曲线,并与厂家设计的滑压运行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照最优初压曲线运行,热耗率平均下降约58.51 kJ·(kW· h)-1,提高了机组能量的转换效率,对汽轮机经济运行有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135 MW、300 MW等级凝汽机组高背压供热改造技术,由机组改后的性能试验,得到机组高背压运行的性能指标,高背压纯凝工况下的热耗率为3 690~3 740 kJ/(kW·h),高背压抽汽工况下的热耗率在3 690~4 060 kJ/(kW·h)之间。并分析了改造技术、冷端设计参数与运行参数对机组性能指标的影响,同样135 MW等级机组,满负荷工况下,循环水流量差3 500 t/h,凝汽器背压差15 kPa,机组额定工况下的发电功率差26.7 MW。由机组供热期调峰能力试验,确定机组高背压运行的调峰区间和调峰适应性,300 MW机组的调峰能力为65 MW,为改造前额定容量的22%;而135 MW等级机组的调峰能力为35~60 MW,为改造前额定容量的26%~44%。并分析了造成机组调峰区间变窄、调峰适应性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热电厂中凝汽发电的分配只能在凝汽机组和抽凝机组之间进行,对其分配之前首先要确定各个凝汽机组和抽凝机组的凝汽发电热耗量与其凝汽发电功率的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可以利用现在凝汽式电厂的各种成熟的负荷分配方法进行最优分配。本文讨论采用等微增热耗方法进行热电厂凝汽发电的分配发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200MW联合循环机组利用低真空循环水供热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背压15.9k Pa时的低真空供热和抽汽供热提供相同的供热量53MW,低真空循环水供热相对于抽汽供热增加机组发电量8.849MW。不同背压下的低真空循环水供热对机组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分析了机组不同背压对热网水温升、热网水吸热量、汽轮机热效率、汽轮机热耗和影响汽轮机发电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工艺流程,以某300MW抽凝供热机组为例,分析热泵供热前后机组供热能力的变化,对机组节能效益进行计算与分析,并对电厂安装热泵后节能效益的算法进行讨论。结果表明:供热机组安装热泵后,相同抽汽量的情况下机组对外供热能力大大增加;并且在供热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收益计算方法所得到的节能收益结果相差较大,因此,在计算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节能收益时,应以供热机组实际的运行工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火电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时滑压调整是当前的必然。传统喷嘴调节和新引进的节流调节机组滑压优化过程中,负荷与压力关系曲线走势不一致,导致节流调节寻找滑压运行曲线的方法也不一致。针对某厂由上汽引进西门子技术制造,660MW两只高调门全周进汽节流调节机组,通过高精度试验,研究分析如何获得该型机组滑压曲线,并提出区别于传统滑压曲线的调门开度与负荷关系滑压曲线。结合影响滑压曲线实施的AGC、一次调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给出解决建议。该文建议节流调节机组在负荷相应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采用调门半开的运行方式,以保证电网的快速响应需求。而在采用协调控制系统优化,充分利用机组大容器蓄热能力,参与调节负荷响应速度的情况下,采用调门全开的运行方式,这样既能保证机组最高的经济性,又能保证电网快速响应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供热机组的能耗特性对供热机组的节能减排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300MW供热机组为研究对象,采用变工况模拟及理论分析方法研究获得了煤耗率与热电比的关系,发现在大多数工况下,机组的煤耗率随热电比的增加而线性减小,热电比可作为衡量供热机组热经济性的辅助指标;但在单抽工业抽汽工况下,如设定工业抽汽量不变,则煤耗率随热电比的增加而增加;而煤耗率与热电比的关系与很多因素有关,其相互作用非常复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针对600MW机组在50%~90%负荷中投入滑压曲线后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滑压曲线的理论研究,现场参数收集和试验数据的分析比较,制定出600MW机组最佳滑压曲线。经过投入运行考验,该曲线不但安全配合了锅炉燃烧系统的投入,而且提高了机组经济性,收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135MW带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乏汽余热供热的热电联产空冷机组进行性能试验,并分析其运行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当热网首站热水出口温度为定值时,汽轮机真空变化对机组整体经济性影响较少,汽机真空运行约在-65.0kPa(背压25.0kPa)时,整体经济性相对较好;当热网首站热水出口温度随汽轮机真空变化而变化时,汽机真空越低机组整体经济性将越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供热抽汽量下已有供热比计算方法得到机组经济性指标相差较大,难以横向比较机组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供热机组纯凝热耗的计算方法。基于机组设计计算和试验计算的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得到供热状态下机组经济性指标具有横向可比性,能反映出机组的实际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抽汽供热机组的特点,研究分析了机组电与热负荷优化分配问题。以提高机组经济性为原则,通过将供热机组的耗差分析结果引入热、电负荷分配系统中对实验热耗进行修正,以解决机组的实际热耗获得问题,然后采用非线性规划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优化方法进行供热机组间的热、电负荷分配,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经济运行的潜力,真正实现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12.
风能、太阳等新能源的规模化并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性造成较大影响。为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电网对燃煤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负荷快速响应能力、深度调峰能力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提升协调控制的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凝结水节流"快速变负荷方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考虑凝结水节流特性的负荷预测模型及主汽压力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经典优化理论中的改进单纯形法,设计了协调系统智能优化控制策略,编制了实时优化程序。借助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仿真机开展了详细的优化控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可有效提高机组变工况负荷响应的快速性,减少主汽压力波动,提升协调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以某品牌多联机3个型号卡式天花室内机为例,将热管技术应用于多联机卡式天花室内机,计算不同室内设计温度条件下的换热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多联机室内机相比,其节能率可达28.46%~68.53%,同时在无需电加热或蒸汽动力设备的条件下提高室内送风温度,在节约能源消耗的同时满足室内人体热舒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解决大容量机组在低负荷时效率下降问题,提出并建设了1 000 MW高效宽负荷率机组示范工程。该工程对锅炉燃烧器、水冷壁及汽机蒸汽参数等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通过协同增设补汽阀、外置式冷却器、零号高压加热器、低温省煤器等设备,实现了机组在较宽负荷范围内依然保持较高效率的目标。热力计算结果表明,示范机组在50%负荷下较现有机组效率提高3%以上,运行灵活性显著增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经验对后续同类机组提升灵活性具有示范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锅炉与汽轮机等高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现代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蒸汽管道的投资成本与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损失,提出了锅炉与汽轮机采用等高布置的设计理念,即在火电机组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证锅炉的过热器出口、再热器进出口的标高与汽轮机蒸汽出入口的标高相同.采用该种布置方式,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可以依地势的高低把锅炉建在低处,而汽轮机则安装在高处,因此该等高设计理念可以用来指导电厂的选址.如果是在平原地带,则可以采用锅炉下沉的布置方式来缩短蒸汽管道长度,尽管增加了土建开挖的能耗,但是却减少了输煤的能耗,估算表明,锅炉运行5 a(年)左右两者的能量即可达到平衡.锅炉下沉的布置方式还带来了其他的一些优点,比如降低电厂噪音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论述喷雾式热力除氧的机理和设计方法。未处理的锅炉给水中溶有多种气体.其中对热力设备危害最大的是氧和二氧化碳.而且是锅炉及附属设备发生腐蚀的主要介质,因此.除去溶解于锅炉给水中的有害气体──喷雾式热力除气。是防止腐蚀.提高使用寿命.安全使用锅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某核电厂大修期间,发现高压加热系统中疏水阀气动头与阀门本体连接的6颗内六角沉头螺栓中有5颗发生了断裂。通过分析断裂螺栓材料、力学性能、显微组织和断口等,并结合阀门实际运行信息,认为疏水阀气缸中的工作压力超过公称压力致使螺栓长期处于高的拉一拉型交变应力状态,从而引起螺栓的疲劳断裂。同时提出了防止该类螺栓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类似断裂事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空分设备临时停车时,因气动蝶阀开关位失准,精馏塔内冷量外泄进入蒸汽加热器,致使蒸汽加热器管束爆裂后含有蒸汽的加热气体进入分子筛吸附器,导致分子筛失去吸附能力,影响空分设备的正常运行。详细介绍了故障的经过、原因分析及解决与预防该故障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