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针对聚氯乙烯(PVC)耐热性和韧性差的缺陷,利用共混-交联协同技术对PV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VC改性纤维,采用红外、动态力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纤维PVC/PS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聚苯乙烯(PS)能有效地提高PVC的韧性,在交联助剂苯乙烯单体和三乙醇胺的作用下,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有效地交联PVC,苯乙烯单体与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接枝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可作为就地增容剂改善PVC/PS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聚氯乙烯(PVC)耐热性和韧性差的缺陷,利用共混-交联协同技术对PVC进行改性,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VC改性纤维,采用红外、动态力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镜对纤维PVC/PS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聚苯乙烯(PS)能有效地提高PVC的韧性,在交联助剂苯乙烯单体和三乙醇胺的作用下,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可有效地交联PVC,苯乙烯单体与大分子自由基发生接枝聚合,生成的接枝聚合物可作为就地增容剂改善PVC/PS体系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不同配比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PS/PC)共混体系的结构与力学性能及彼此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增容剂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SEBS-g-MAH)对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PS/PC表现出2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而PS/PC/SEBS-g-MAH则只有1个Tg。扫描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PS为连续相,PC为分散相,而且SEBS-g-MAH的加入使PS与PC的界面变得模糊。可见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具有明显的增容作用。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在PC用量大于30 phr时明显提高,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在低PC含量时较纯PS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随PC含量增加又逐渐提高;增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比未增容的有较大提高;当PC用量约40 phr时共混物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将聚氯乙烯(PVC)树脂、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α-MSAN)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通过改变共混物的组成,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橡胶含量和基体组成的PVC/α-MSAN/ABS共混物,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机理。结果发现,随着基体树脂中PV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韧性显著提高,而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同时促使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橡胶含量逐渐减少。形态结构研究表明,由于基体树脂链缠结密度的增加,共混物的形变机理逐渐由银纹向剪切屈服转变,进而导致体系韧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3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苯乙烯(St),制备了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为70/30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聚苯醚(PPO)和聚苯乙烯(PS)树脂进行熔融共混制得了一系列HIPS/PPO/PS/PB-g-PS共混物,研究了PPO/PS的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HIPS/PPO/PS共混体系中引入PB-g-PS后,HIPS中的大粒径橡胶粒子(2μm~4μm)和PB-g-PS小粒径橡胶粒子(300 nm)具有良好的协同增韧作用;随着基体中PPO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呈上升趋势;当PPO/PS质量比在25/75~50/50范围内3时,共混物冲击强度出现突变式增大,由300 J/m提高至600 J/m。形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基体中PPO含量增加,PB-g-PS弹性体粒子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获得明显改善;当PPO质量分数低于10%时,主要为银纹屈服形变;当PPO质量分数高于20%时,主要为剪切屈服形变。  相似文献   

6.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考察了热塑性酚醛树脂(Novolak)增容聚甲醛(POM)/丁腈橡胶(NBR)共混物的亚微相态。通过对共混物的TEM及经刻蚀后脆性断裂面的SEM观察发现,对于POM/NBR共混物,NBR在基体中呈现不规则的“海-岛”结构,由于两相不相容导致分散相NBR在基体中的分散性很差。对于POM/NBR/Novolak共混物,在NBR含量为30%时,共混物仍然呈现“海-岛”结构,但NBR在基体中的分散性有所提高;当NBR含量为40%时,NBR在基体中呈现带状网络结构相态,文中提出了Novolak增容POM/NBR共混物的增韧机制,即高含量的NBR通过Novolak的增容作用,在POM中基体形成互锁的带状网络结构;当材料受到外力冲击时,这种橡胶网络带给够终止受到外力作用而在基体中产生的银纹和剪切屈服,增加了共混物的破裂能,从而使共混物的韧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MA)(n(St)∶n(MA)=75∶25),将PSMA与聚苯乙烯(PS)和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了PSMA含量不同的PS/PLA共混物(m(PS)∶m(PLA)=1∶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和转矩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相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少量PSMA即能有效提高PLA与PS的相容性,减小PS/PLA共混物中分散相的相尺寸,提高PLA与PS两相间粘接作用;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PSMA时,PS/P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未加PSMA时,PS/PLA共混物在高剪切速率下剪切变稀显著,甚至低于纯PS,加入PSMA后,在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变稀程度与纯PLA相当。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接枝聚合技术在粒径为100nm的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制得了具有不同核壳比(PB与PS的质量比)的一系列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考察了核壳比对PS/PB-gPS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了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核壳比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并在核壳比为70/30时达到最大值,而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逐渐增大;均匀分散在基体中的橡胶粒子不能引发银纹,而发生聚集形成的橡胶粒子簇引发了大量的银纹成为共混物的主要形变机理。  相似文献   

9.
利用同步热分析仪对不同质量分数下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共混物从室温升至800℃热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用Kissinger、Flynn-Wall-Ozawa等对PP/PVC共混体系的热反应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VC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热降解过程逐渐表现为两个热降解阶段,体系两个阶段的活化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熔融峰温相对于纯PP均得以升高,而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逐渐下降。由Kissinger法得出,当PVC的质量分数为10%时,第二阶段的Ea最小(191.462kJ/mol),较纯PVC降低了33.56kJ/mol。  相似文献   

10.
利用乙酸钯催化体系合成了一氧化碳和苯乙烯的线型交替共聚物-聚(1-氧代-乙苯基丙撑)(STCO),并将其加入到通用聚苯乙烯(PS)中,得到了具有良好光降解性能的PS/STCO合金。通过对聚合物和共混物拉伸强度及特性粘数的测定,分别对STCO、PS、PS/STCO三种体系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STCO的加入,可以明显加快PS的光降解速度。利用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分析对降解过程中PS/STCO合金的结构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提出了PS/STCO合金的光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1.
EVM基共混物的阻尼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双叔基过氧化异丙基苯(BIPB)作为硫化剂,采用动态粘弹谱仪(DMA)对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EVM)/乙丙胶(EPDM)和EVM/丁腈胶(NBR)两种共混体系的阻尼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氯乙烯(PVC)、N-环己基-2-苯井噻唑次磺(CZ)以及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对EVM基共混物阻尼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聚氯乙烯与丁腈橡胶交联反应的分子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分子模拟方法对聚氯乙烯(PVC)与丁腈橡胶(NBR)化学交联机理及交联反应位置进行了研究,通过DMol 3计算反应的自由能、活化能和反应热,进而研究他们对交联反应行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453K时,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能够引发NBR发生夺取α-亚甲基活泼氢的反应和双键的加成反应,产生NBR大分子自由基,进而引发NBR的自交联反应,加成反应的速率要快于夺取α-亚甲基活泼氢的反应速率;DCP能够引发PVC发生脱氢反应,形成PVC大分子自由基进而引发PVC的交联,但不能引发PVC发生脱氯的反应;PVC与NBR能够发生共交联反应;NBR的自交联反应最快,PVC与NBR的共交联反应次之,PVC的自交联反应最慢。  相似文献   

13.
Elastomer-plastomer blends based on polybutadiene rubber (PBR) and polystyrene (PS) giving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s (IPNs) were studied. The semi IPNs were formed by allowing the initially formed elastomer (PBR) network to swell in styrene monomer and then completing polymerization of the monomer through the swollen elastomer network. For full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formation selected low doses of divinylbenzene (DVB) was used in the monomer styrene and copolymerization of the styrene-DVB system through the monomer swollen elastomer network was effected subsequently. Dicumyl peroxide (DCP) was used to form the initial PBR network and benzoyl peroxide (Bz2O2) was used as the initiator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or styrene-DVB mixture. Effects of variation of DCP dose, DVB dose and PBR-PS blend ratio on the physical-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blends were examined. The full IPNs exhibited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nd modulus while the semi IPNs exhibited greater toughness. A PBR-PS blend ratio of around 5050 to 4060 resulted in blends morph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by spherical domains of PBR encompassed by PS phase appearing fibrillar in nature and a synergism in the toughness property was most prominent in blends of this blend ratio range. For PBR>50%, the elastomer phase is apparently the continuous phase, while it is just the reverse for PBR<40 to 50% in general.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系列分子量和单体组成比不同的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两嵌段共聚物 ( PS- b- PMMA)作为PVC/SB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系统研究了 PVC/SBS的组成比、增容剂的用量以及增容剂的分子结构等因素与共混体系相态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容剂的不同结构对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影响很大 ,在所合成的 4种增容剂中 ,分子量相对较小 ,分子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的分子量与聚苯乙烯嵌段的分子量比较接近的增容剂分子 ,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 ,其增容的共混体系具有典型的韧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一系列分子呈和单体组成比不同的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酯甲酯两嵌段共聚物(PS-b-PMMA)作为PVC/SBS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研究增容剂的用量、PVC/SBS的组成比以及增容剂的分子结构等因素与共混体系动态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容效果与增容剂的分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在所合成的4种增容剂中,分子量相对较小,分子内聚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嵌段的分子量与聚苯乙烯嵌的分子量比较接近的P  相似文献   

16.
PVC/NBR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力学谱仪和测定凝胶含量等方法,研究了动态硫化的聚氯乙烯/丁腈橡胶40(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形态结构,并探讨了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混物的性能决定于动态共硫化时形成的凝胶含量和凝胶组成。为了达到良好的综合性能,凝胶含量应大于60%。PVC/NBR-40是单相的共混体系,动态共交联增加了PVC与NBR分子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使两种聚合物混合的均匀程度增加。本文提出了此材料的结构模型,指出动态硫化PVC/NBR-40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新型的热塑性半互穿网络聚合物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丁腈橡胶(NBR)及其氢化还原后产物(HNBR)为PVC/HDP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研究了增容剂结构、用量及丙烯腈含量对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丁腈橡胶(NBR29及HNBR29)对PVC/HDPE体系有较好的增容作用,而NBR40及HNBR40较差。当增容剂用量为2%,PE含量为8%~12%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受阻酚AO-80/NBR/PVC交联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动态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丁腈橡胶(NBR)/聚氯乙烯(PVC)共混基体中添加了受阻酚AO-80, 制备了AO-80/NBR/PVC交联复合材料, 并研究了其微观结构和动态力学性能。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的结果证明, 大部分AO-80溶解在NBR/PVC基体中, 少量的AO-80以亚微米尺寸的微粒分散于基体中; X射线衍射、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证明, AO-80在基体中处于非晶态。DSC、 动态热机械分析的结果表明, AO-80与基体之间形成了很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使材料的玻璃化温度大幅度上升。同时, AO-80/NBR/PVC交联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tanδ-温度T曲线只有一个单峰, 与纯的NBR/PVC交联橡胶相比, 随着AO-80用量增加, tanδ峰明显向高温移动, 并且峰值由0.96增加到1.56。AO-80/NBR/PVC交联复合材料呈现明显的拉伸取向, 具备优异的力学强度, 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