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染色淀粉膜法测定血清α-淀粉酶,介绍了染色淀粉膜法反应机理及制备工艺,建立了该试剂的测定方法。并通过稳定性、重复性、抗干扰性、相关性等实验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染色淀粉膜法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批内最大变异系数c.V≤4.48,批问C.V≤5.28;胆红素和血色素对测定无明显干扰;与碘淀粉法相关性良好(R2=0.9857); 216例正常人血清参考值范围33-137 Udl-1。  相似文献   

2.
王立刚  李安东  杨杨 《塑料科技》2007,35(12):54-57
将α-淀粉酶降解淀粉在引发剂硝酸铈铵的作用下与丙烯酸甲酯接枝生成共聚物,用该共聚物与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熔融混炼制成可降解薄膜,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扫描电镜、热失重分析和降解性能实验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可降解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在微生物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3.
一、开发降解地膜的必要性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农膜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地膜用量的总和。1990年我国地膜覆盖面积达4000万亩,棚膜面积220万亩,全国地膜用量为50万吨,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棚、地膜覆盖总面积将翻一番。目前,国产地膜是由高压聚乙烯经过高温吹塑而制成,这种薄膜抗生物降解,易老化、破碎,其残体遗留田间,清除困难,阻  相似文献   

4.
α-淀粉酶降解淀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玉米淀粉在α-淀粉酶作用下,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所得到的变性淀粉分子的微观结构变化、性能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的生物降解并未生成新的官能团,酶解淀粉的分子结构没有变化.在70℃,pH值为4,α-淀粉酶用量0.2 g的反应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理想,黏度变化率达到71.35%.  相似文献   

5.
国产染色淀粉片剂法检测工业α—淀粉酶的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采用具有双反应基团的国产活性染料M-8B与马铃薯淀粉经共价结构制成的红色染色淀粉片,已可成苗取代原有国外淀粉片剂检测工业用α-淀粉酶的活力检测。新开发的方法可缩短反应时间、简化检测工艺、降低检测成本,并且所得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可满足用户需要。  相似文献   

6.
根据碘试液与淀粉溶液呈蓝色这一特性,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通过添加α-淀粉酶抑制剂(α-AI)前、后淀粉酶对淀粉水解促进作用的变化确定其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碘与淀粉络合后,在580 nm处产生特征吸收,ρ(α-AI)=0.003~0.018 mg/L,对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与其质量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0 5)。该实验方法条件易于控制、操作简单,为α-AI活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许立宪 《河北化工》2011,34(3):32-35
微孔淀粉是一种新型的变性淀粉。介绍了酸法和高温α-淀粉酶与糖化酶联用的方法水解玉米淀粉制备微孔淀粉,通过比较发现酶法优于酸法。并且当高温α-淀粉酶与糖化酶联用重量比为1∶3、pH=4.5、50℃、水解18 h时,可获得吸油率较高的微孔淀粉。  相似文献   

8.
α-淀粉酶降解玉米淀粉对淀粉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制备高固含量的淀粉胶配方、工艺条件及过程。通过正交设计选择α-淀粉酶对玉米淀粉降解的最佳条件,使胶固含量高、流动性好;再交联、接枝,以提高胶的粘结性与稳定性,满足高速卷烟用胶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
10.
BDM型淀粉基生物降解地膜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1.
赵斯梅 《涂料工业》2007,37(10):25-28
以聚酰胺酸作为基体,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和异丙醇铝发生水解缩合反应,然后与聚酰胺酸发生溶胶凝胶过程,从而制备出无机纳米掺杂聚酰亚胺薄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质量、介电谱及击穿试验对其热性能和电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考察了相应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含淀粉与光敏剂的LDPE膜可控光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含超淀粉及硬脂酸铁或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铁/N,N-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光敏剂的低密度聚乙烯膜光氧化降解羰基指数,粘均分子量和真菌侵蚀(级)的变化。结果表明,只需在LDPE膜中添加5%-15%淀粉和0.1%-0.3%FeSt3或0.05%-0.20%FeDBC/NiDBC光敏剂,在自然曝露条件下可控LDPE膜的使用寿命 。  相似文献   

13.
将乙基纤维素树脂与指示剂(MCP)、塑化剂磷酸三丁酯(TBP)、催化剂(TBAH)以及二氧化钛共混制备成呼吸末二氧化碳变色薄膜,探讨了制备工艺中乙基纤维素相对分子质量、乙基纤维素添加量、TBP添加量、干燥温度、涂膜厚度对薄膜变色敏感度和变色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工艺制备的变色薄膜具有在0~5 %二氧化碳含量下,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产生可恢复的颜色改变的能力;物料组成上选择乙基纤维素作为载体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000的乙基纤维素最为适宜;随着乙基纤维素添加量的减少、TBP添加量的减少、干燥温度的升高以及涂膜厚度的降低,薄膜的敏感度逐渐升高;随着TBP添加量的减少、涂膜厚度的增加,薄膜的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均增加,且薄膜厚度从50 μm变化到300 μm时,恢复时间增加了3倍。  相似文献   

14.
以淀粉、聚乙烯醇为主要成膜原料,通过溶液流延法制膜,主要研究了聚乙烯醇的醇解度、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料液比、淀粉添加比例、增塑剂甘油、葡萄糖的添加量、淀粉类型对淀粉-聚乙烯醇水溶性膜力学性能、水溶性的影响规律.最优工艺条件为聚乙烯醇醇解度88%,淀粉和聚乙烯醇添加量为60 g/L,淀粉添加比例40%,甘油添加量为5 g/L...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液流延法以豌豆淀粉(PS)和聚乳酸(PLA)为原料制备了豌豆淀粉/聚乳酸(PS/PLA)双层薄膜。通过对双层薄膜的吸水性、溶解性、水蒸气透过性、拉伸性能、表面形貌等进行测试,研究了薄膜的力学性能、疏水性能以及水蒸气阻隔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双层膜中聚乳酸层的比例增加,双层薄膜的吸水性、溶解性和水蒸气透过性逐渐降低,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逐渐增加,断裂伸长率逐渐下降,表明水蒸气阻隔效果明显,增加了膜的韧性,降低了膜的强度。当PLA和PS的质量比为50:50时,PS/PLA双层膜的拉伸强度为(13.47±0.75)MPa,拉伸模量为(0.848±0.002)GPa;断裂伸长率为(16.11±0.16)%,水蒸气透过系数为0.27×10-10 g·cm/(cm2·s·Pa)。  相似文献   

16.
郭旭侠  王江波  周小英 《广东化工》2008,35(2):27-29,34
铁电薄膜材料、集成铁电器件以及与之相应的物理问题,引起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人员和学者的关注。文章介绍了铁电薄膜新研究进展,对目前最常用的几种主要制备方法进行了评述,重点分析了铁电薄膜不同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可能进展作了简单的描述,指出了目前关于铁电薄膜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NMMO工艺天然高分子绿色复合膜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红霞  张雷  潘健 《中国塑料》2008,22(5):67-70
以纤维索、木质索和淀粉为原料,以N-甲基吗琳-N-氧化物(NMMO)为洛剂,制备了天然高分子绿色复合膜。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测试了复合薄膜的结钩,采用电子显微镜和轻敲模式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了该模型薄膜的表明形貌,并测定了薄膜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NMMO工艺技术,3种天然高分子打破了原有的结晶结钩,重组形成了具有一定塑性的均相复合薄膜;该薄膜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17. 25 MPa)和断裂伸长率(80.90%),表现出较好的耐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功能薄膜尤其是光学功能膜是目前平板显示器以及新技术和民用领域重要的产品。薄膜的功能化处理,为薄膜的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本文对防反射膜、防眩光膜、棱镜片、扩散片、IMD工艺用薄膜、建筑、汽车窗膜等功能膜的制备、性能和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综述了未来功能薄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功能薄膜尤其是光学功能膜是目前平板显示器以及新技术和民用领域重要的产品.薄膜的功能化处理,为薄膜的应用提供了更丰富的空间.本文对防反射膜、防眩光膜、棱镜片、扩散片、IMD工艺用薄膜、建筑、汽车窗膜等功能膜的制备、性能和应用,做了详细的介绍,综述了未来功能薄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百勤  张玉杰 《化学世界》2004,45(12):629-631,626
以硝酸镍为起始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得高稳定性的溶胶体系,用浸镀法在玻璃表面镀膜,研究了不同物质配比对溶胶稳定性和成膜性的影响,利用DTA、IR、XRD分析了凝胶和薄膜的结构,确定了氧化镍薄膜的制备条件;溶胶制备温度为60~80℃,pH=4,镀膜热处理温度为300~350℃,时间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