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 缩酮 与图1和图2所示制备缩醛的反应相类似,含缩酮键的表面活性剂可由长链酮和二醇反应制备.近期,一类由长链羰基化合物(酮或醛)与甘油乙氧基化物制备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已商品化.  相似文献   

2.
可分解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可以消除表面活性剂发挥作用后不希望出现的情况(如泡沫、乳化等),增加分解产物所产生的一些新功能。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缩醛型(或缩酮型)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分解原理是缩醛或缩酮在酸性条件下可分解为醛(或酮)和醇,合成过程一般包括缩醛(或缩酮)的合成和亲水基的引入两步。对可分解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还较少,已见报道的有日本大阪市工业技术研究所将其应用于乳液聚合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应用于电子材料清洗的研究。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可分解型表面活性剂研究的深入,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的可分解型表面活性剂将大大推动表面活性剂科学和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单质碘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单质碘为催化剂,对以乙酰乙酸乙酯、环己酮、丁酮、苯甲醛和正丁醛与二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2-甲基-2-乙氧羰甲基-1,3-二氧环戊烷、2,4-二甲基-2-乙氧羰甲基-1,3-二氧环戊烷、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丁酮乙二醇缩酮、丁酮1,2-丙二醇缩酮、2-苯基-1,3-二氧环戊烷、4-甲基-2-苯基-1,3-二氧环戊烷、2-丙基-1,3-二氧环戊烷、4-甲基-2-丙基-1,3-二氧环戊烷10个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醛或酮与二元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醛或酮):n(乙二醇或1,2-丙二醇)=1:1.3,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4%,反应时间为40~60 min条件下,10种缩醛(酮)的收率为45.2%~92.2%.  相似文献   

4.
三氯化铁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141,自引:0,他引:141  
三氯化铁催化合成缩醛(酮)俞善信,彭红阳(湖南师范大学化学系,长沙410081)缩醛或缩酮大多具有特殊的香气,可用于香精中,在化学工业中可作为合成中间体和溶剂。缩醛(酮)合成反应的传统催化剂为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磷酸等),但由于副反应多(如磺化、氧...  相似文献   

5.
MCM-41分子筛负载磷钨钼酸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CM-41分子筛负载磷钨钼杂多酸H3PW6Mo6O40为催化剂,以不同的酮或醛(乙酰乙酸乙酯、环己酮、丁酮、苯甲醛和正丁醛)和二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不同的缩醛(酮)化合物(2-甲基-2-乙氧羰甲基-1,3-二氧环戊烷、2,4-二甲基-2-乙氧羰甲基-1,3-二氧环戊烷、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丁酮乙二醇缩酮、丁酮1,2-丙二醇缩酮、2-苯基-1,3-二氧环戊烷、4-甲基-2-苯基-1,3-二氧环戊烷、2-丙基-1,3-二氧环戊烷和4-甲基-2-丙基-1,3-二氧环戊烷),考察了醛或酮与二元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缩醛(酮)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醛或酮与二元醇摩尔比为1∶1.5,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2%,反应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缩醛(酮)的收率为46.8%~88.5%.  相似文献   

6.
紫外光固化涂料的原料发展趋向(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氧在涂膜表面惰性化方法较多,选择合适的极性单体就是方法之一。含有什OH基的单体与其他的一COOH基、伯OH基、苯氧乙基相比,容易引起氧的惰性化。乙烯基醚和脂环式环氧化合物,如前述那样被采用于阳离子光引发聚合中,不受氧的阻碍,并且还具有体积收缩性小的特点。但是存在因受湿气、碱性物质的作用而阻碍聚合的缺点。新开发了具有酮缩醇(缩酮)构造、醇缩醛构造、双环戊二烯构造的低收缩性且附着力优良的单体。4光敏引发剂光敏引发剂可以分为脱氢型和裂解型二种类型。前者以二本甲酮为代表。后者有苯偶酸二甲基缩酮、a一羟烷基苯…  相似文献   

7.
TiO_2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催化合成缩醛(酮)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杨水金  李臻  童文龙  吕宝兰 《精细化工》2005,22(11):842-844,852
以TiO2负载磷钨杂多酸(H3PW12O40/TiO2)为催化剂,对以乙酰乙酸乙酯、环己酮、丁酮、苯甲醛和正丁醛与二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2-甲基-2-乙氧羰甲基-1,3-二氧环戊烷、2,4-二甲基-2-乙氧羰甲基-1,3-二氧环戊烷、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环己酮1,2-丙二醇缩酮、丁酮乙二醇缩酮、丁酮1,2-丙二醇缩酮、2-苯基-1,3-二氧环戊烷、4-甲基-2-苯基-1,3-二氧环戊烷、2-丙基-1,3-二氧环戊烷、4-甲基-2-丙基-1,3-二氧环戊烷10个缩醛(酮)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较系统地研究了醛或酮与二元醇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醛或酮)∶n(乙二醇或1,2-丙二醇)=1∶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25%,反应时间为1 h条件下,10种缩醛(酮)的收率为45.2%~92.2%。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催化剂全氯乙烯—三氯化铁催化缩醛(酮)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将高分子催化剂全氯乙烯-三氯化铁应用于缩醛和缩酮的合成中,乙二醇或1,2-丙二醇与醛或酮的羰基作用生成缩醛或缩酮。当0.2mol醛或酮与0.3mol二醇的混合物在0.5g催化剂作用下,用苯为溶剂回流反应一小时,其收率为49-86%。  相似文献   

9.
甘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化合物,可以和羰基化合物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缩醛和缩酮,缩醛和缩酮可广泛应用于燃料添加剂、香料、兽药制剂、塑化剂和多元醇等领域。从甘油缩醛和缩酮的合成机理出发,简单比较了传统的液体酸催化剂与固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重点介绍了丙酮甘油缩酮、环己酮甘油缩酮、苯甲醛甘油缩醛、甘油甲醛缩醛和甘油乙酰丙酸酯缩酮等几种重要甘油缩醛和缩酮的合成工艺,并概述了其生产技术,最后展望了生物质基甘油缩醛和缩酮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将短链二元酸(丁二酸(SA)、戊二酸(GA)、己二酸(AA))和长链N-(3-(二甲基氨基)丙基)硬脂酰胺(C18N3N)以1∶2的摩尔比混合,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构筑了三种新型的拟双子表面活性剂。该过程无需复杂的合成。通过表面张力仪和流变仪测试了该系列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和流变性能。结果发现,2C18N3N/GA拟双子表面活性剂的cmc为4.60×10-5 mol/L,该值远低于传统双子表面活性剂,说明构筑的拟双子表面活性剂2C18N3N/GA具有很强的胶束聚集能力,2C18N3N/SA和2C18N3N/AA体系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在浓度超过50 mmol/L时,该系列表面活性剂可形成蠕虫状胶束,溶液表现出黏弹行为,且黏弹溶液具有较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还考查了上述黏弹溶液的pH和温度响应性,发现体系pH为6.1时,溶液黏度很高,pH为4.0或9.3时,黏度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体系的黏度也会迅速增加。在60℃时,该体系的零剪切黏度可高达11 967.73 Pa·s。该表面活性剂制备简单,性能优良,拓展了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1.
拟通过增加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碳氟链的数目,从而增大有机溶剂表面吸附层的碳氟链密度,以提高其降低有机溶剂表面张力的能力。合成了2个系列的氟表面活性剂:将全氟辛基磺酰氟与二胺(NH_2(CH_2)nNH_2,n=2,3,6,10)反应,合成以磺酰胺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含有2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通过全氟辛酸与多元醇(乙二醇、1,2-丙二醇、丙三醇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以酯键为连接基、分子中分别含有2,3和4个碳氟链的油溶性氟表面活性剂。研究了这2个系列氟表面活性剂在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以及乙醇-乙酸乙酯-丁酮三元混合溶剂中的表面活性,考察了氟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溶剂种类对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单纯增加碳氟链数目与降低表面张力之间不具有必然的依赖关系,分子整体构型也很重要,同时有机溶剂的种类对氟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5合成5.1基本合成路线在AAS中,疏水基团可以连接在胺或羧酸部位,或通过氨基酸的侧链进行连接。以此为基础,有4种基本的合成路线可供选择[54],如图7所示。路径1:通过酯化反应生成两亲性酯胺(ester amine),在这种情况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通常是在脱水剂和酸性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回流脂肪醇和氨基酸来实现的。在某些反应中,硫酸同时起着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山苍子精油及脂肪酸的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山苍子精油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山苍子精油可制取柠檬醛、紫罗兰酮、柠檬醛二乙缩醛、柠檬腈、α-环柠檬醛等香料原料;山苍子脂肪酸可制取酯类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山苍子精油和脂肪酸的开发利用。山苍子精油可制取柠檬醛、紫罗兰酮、柠檬醛二乙缩醛、柠檬腈、α-环柠檬醛等香料原料;山苍子脂肪酸可制取酯类表面活性剂等精细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反Y-型表面活性剂,该表面活性剂由芳环或脂肪链连接两个短的碳氢链作为疏水尾基,糖苷作为亲水头基。系统研究了它们的液晶相行为、气液界面性能和乳化性能。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相比,反Y-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更好的稳定W/O乳液能力。分子结构中苯环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表面活性剂对疏水介质的亲和力,既可以提高W/O乳液的稳定性,也可提高O/W乳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新显色剂4-(2-吡啶偶氮)-邻苯二酚(PACP)与Hg(Ⅱ)的显色反应。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及pH=9.5NH3-NH4Cl缓蚀溶液中,试剂与Hg(Ⅱ)反应生成稳定的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03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0×10^5L·mil^-1·cm^-1,汞含量在0~3.0×10^-6mlo·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应用于合成样和废水中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CpTiCl_3-LiAlH_4还原体系对芳香族醇、醛、酮、缩醛、缩酮的还原作用,发现这一还原反应可以很方便地使苄基位置上的含氧官能团转化为氢。  相似文献   

18.
杜锦发  周瑾 《化学试剂》1993,15(6):327-328
缩丙酮-(R)-甘油醛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加成产物在酸作用下易发生缩酮交换,生成1,2-和2,3-缩酮的平衡混合物,苏式有利于1,2-缩酮,赤式有利于2,3-缩酮的生成。  相似文献   

19.
《苯酐通讯》1996,(1):29-32
在THF(四氢呋喃)的作用下,将苯酐加到3-锂呋喃“2”中,可以得3,3-双-(3-呋喃基)-1,3-二氢异苯并呋喃-1-酮“4”,反应,在THF的作用下,用逆加法,将“2”加到苯酐中,则可得到2-(3-呋喃并基)苯甲酸了,接着,将“3”与两个等克分子当量的LDA反应就可得到母萘并(2,3-b)呋喃-4,9-二酮1。  相似文献   

20.
环十二烷基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梁晓梅  徐燕莉 《化学试剂》1999,21(2):109-110
环十二烷基胺(Ⅰ)可以由硝基环十二烷的还原[1,2]、或环十二碳烯在硫酸存在下与氢氰酸加成[3,4]或环十二酮(Ⅱ)的还原胺化法来制备。其中后者是为最简洁、合理的方法。前人曾报道Ⅱ与氨反应,催化氢化还原的方法获得较高收率的Ⅰ[5]:O(Ⅱ)+NH3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