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改善生态是风景园林的3大作用之一,衡量生态功能的变化是衡量居住区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生态服务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生态服务功能补偿的概念,并对4个相关指标,即绿当量、径流、温度和固碳量来进行测度。绿当量从总体上反映了生态服务功能的变化,而其他3个指标分别从气候、水文以及对二氧化碳固定等人类对环境主要影响的方面进行了测度,通过对比居住用地建设前后指标的变化情况,更为定量和定性地了解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为绿地的规划和配置提供指导。以扬州海德公园居住区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建立低碳城市规划工具——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碳汇功能评估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当前城市规划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要推动低碳城市规划,无论在理念、工具、方法和管理手段等方面都需要创新。城乡生态绿地空间系统对大气温室气体含量产生的影响作用应该受到重视,生态系统清除碳排放的能力在城乡规划决策过程中不可忽视。本文希望通过建立以城乡生态绿地空间为本位的碳汇功能评估模型,探讨将新规划理念与方法引进法定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内:要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需要建立低碳规划工具,而以生态绿地空间为本位的低碳规划,最重要的是要确立有科学基础、有操作性的碳汇功能评价方法。本文同时以案例说明有关评价方法如何应用在空间规划方案编制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给生态环境、资源、能源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走低碳绿色的开发之路是未来必然面对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规划的城区低碳绿色开发方法,并结合天津市解放南路地区开发的实践案例进行了研究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评价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公园和绿地为主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其空间的格局与功能的水平是体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上海为对象,在综合城市总体数量特征指标的同时,将考虑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空间的游憩需求和空间格局的特征,以体现可达性、人均占有量、功能完整性、城市空间和游憩满意度等为目标,选择更能反映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水平的综合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目前上海综合评分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不是其绝对的空间数量值低,而是空间格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功能受损。据此,从定位、目标的角度提出优化服务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6.
科学划定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定量化分析视角,运用长时间序列数据,综合多种模型算法分析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芜湖市村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簇时空演变特征。依据其演变规律将芜湖市域分为主导生态系统服务稳定供给区和波动供给区2个功能大区,并进一步细分为都市生态修复、长江生态保护、生态农业维护、丘陵生态保育、生态农业建设、都市农业发展和丘陵生态恢复区7个功能区,并提出差异化的生态系统管理建议。研究有助于提升生态功能分区客观性和科学性,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8月1日启动2014年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评选工作,密云生态商务区正式获得市规划委"北京市绿色生态试点区"授牌。在全国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既定生态发展目标有效落实,并且能够与传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相结合,指导规划建设,是生态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密云生态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经验为例,从与绿色生态城区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为生态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8.
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了利用高分辨率影像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这种小尺度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的技术体系,并在该体系的指导下,开展了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研究。首先获取了2004年和2009年现代黄河三角洲的湿地景观格局,并分析其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对2004年和2009年现代黄河三角洲湿地各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估算,并从价值构成和空间分布上对其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物质生产功能和营养物质循环功能是研究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其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5.22%和22.57%;而从空间上来看,整个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体的分布趋势是从内陆到浅海方向逐渐增大,芦苇-沼泽草甸湿地分布区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体上高于其他区域。基于以上分析结果,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情况,得出从2004年~2009年总价值由100.30亿元减少到96.59亿元,其中除了物质生产功能价值处于增长的趋势,其余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芦苇沼泽-草甸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最大,5年间减少了6.48亿元。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是人与自然的完满而和谐的理想城市,现代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将城市规划与生态相结合,将城市的发展与自然生态有机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绿地系统建设是建设生态城市的中心环境,绿地系统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绿地系统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取四川省十八个地级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文献挖掘和实地调研为基础,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相关指标中,选取13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指标,构建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因子分析和象限分析对四川省十八个地级市2015—2017年的生态城市发展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成都市与攀枝花市发展最优,达州... 相似文献
11.
12.
城市高密度发展与绿色空间需求的矛盾促使城市公共空间向立体化方向延展,为绿色屋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为人们提供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参考生态系统服务的通用国际分类(CICES)体系和深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文献研究选取评估指标和决策方案,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估法,首次构建了绿色屋顶的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模型,并通过案例研究与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生态系统服务中,调节和维持服务在准则层中最为重要,气候调节在指标层中最为重要;2)在5种绿色屋顶类型中,生物多样性屋顶最为重要;3)专家对绿色屋顶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实际项目中决策者对绿色屋顶的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位。该评估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辅助城市绿色屋顶规划布局的选址和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目的]城市滨河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详细评价其生态系统文化服务(cultural ecosystem services, CES)水平,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方法]以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城区段滨河绿地为例,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滨河绿地的CES感知评价方法,通过获取场地社交媒体评价数据,提取评论文本中的有效信息并与场地信息关联,将评价数据落位到具体景观空间进行CES制图。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识别优先改造区域。[结果]研究发现:1)高CES综合价值场地主要集中在滹沱花海与滹沱生态岛区域;2)场地可分为高服务-高使用的热点区、低服务-低使用的冷点区、高服务-低使用的改造区和低服务-高使用的提升区。[结论]研究为基于社交媒体文本的CES评价拓展了可用数据源。同时,融合词频分析与文本分词技术的文化服务感知评价方法可以提升CES评价精度,更准确地将社交媒体文本与景观特征耦合,为城市滨河绿地的改造提升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作为沟通人与自然的桥梁,风景园林空间在人类福祉提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由MA开启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关系研究日趋完善,近些年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也逐渐出现在风景园林学研究中,然而生态系统服务概念框架并不能完全适用于风景园林对人类福祉影响的研究。基于此问题,首先,回顾了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概念框架研究,以及建立在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上的景观相关概念;其次,在梳理多项风景园林空间对人类福祉影响的实证研究后,归纳出使用者视角的风景园林空间的3个价值维度,即物理环境、生理活动和心理感受;最后,基于风景园林-生态环境-人类社会三者空间尺度耦合,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与使用者价值维度,总结出适用于多尺度的风景园林空间与人类福祉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19.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不均衡性与空间异质性往往难以表征,而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可以有效表征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需求”的级联结构与水平过程。首先,在厘清相关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特征和尺度效应方面分析其基本特征;其次,从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影响因素和权衡协同关系方面厘清其流动过程,从生物物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文化视角梳理生态系统服务流的评估方法;最后,从供需-流动和情景模拟2个层面总结生态系统服务流的空间制图方法、模型等,发现服务路径属性网络模型对生态系统服务流的动态量化和路径模拟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生态系统服务流研究经历了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效用评估到流动全过程测度模拟的转变,对生态系统服务流传导机制的理解逐渐深入的同时,生态系统服务流空间的精确识别及优化提升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