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己烷和水构成反相悬浮体系,Span60和Tween60为复配乳化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采用人工肠液对所得淀粉微球进行体外降解,运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对所合成的淀粉微球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淀粉微球在消化液中的降解有规律,从时间上推理,能够在结肠部位准确释药。因此,淀粉微球有望成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的理想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2.
模拟人体胃肠环境,对淀粉微球的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使其在人体中的可控降解成为可能;借助FT-IR对微球降解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粒度分析仪跟踪微球降解过程中的粒度变化;以亚甲基蓝为药物模型,考察了淀粉微球的载药及释药行为。结果表明:可以控制微球在3h内基本不降解,12h内缓慢降解;微球载药率约20%,包封率可达90%;微球在0-2.5h释药迅速,释药量31%,2.5-12h均匀释放,释药量40%,12-24h平衡缓释,释药量10%。  相似文献   

3.
主要介绍制备载药淀粉微球的3种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反相悬浮法,综述了载药淀粉微球的性质及其不同给药部位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可降解淀粉微球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可降解淀粉微球,并测定了它的粒度分布、红外光谱、降解性、载药性等.结果表明:可降解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423μm,94%分布在1~50 μm,8 h后被淀粉酶降解11.72%~24.58%,淀粉微球具有很好的可降解性.  相似文献   

5.
淀粉微球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综述淀粉微球特点、典型合成方法、作用机制及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玉米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亚甲基兰为模型药物,选取0.1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PBS)、生理盐水(PS)为介质,分别模拟人体的胃、肠、体液环境,考察淀粉微球的载药性能。以淀粉微球为修饰剂制作修饰碳糊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电活性的抗坏血酸为模型药物,采用伏安扫描法研究淀粉微球对药物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7.
磁性淀粉微球固定化脂肪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磁性淀粉微球为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法固定化脂肪酶。磁性淀粉微球的主要组成是淀粉和磁粉。结果得到,磁性固定化脂肪酶的总活力、蛋白载量、比活、活性回收率、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897.15U/g、50.59mg/g、98.58U/mg、72.73%、45℃和8.0。Ca2+、Na+和Mg2+对固定化脂肪酶和自由酶有激活作用,作用大小顺序为Ca2+>Mg2+>Na+。Cu2+和Fe2+对固定化脂肪酶和自由酶有抑制作用,Cu2+的作用尤其明显。脂肪酶被固定化后其热稳定性(在水介质和正己烷中)、操作稳定性、pH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明显提高。固定化脂肪酶和自由酶在4℃下,pH8的PBS和正己烷中保存34d后,其相对活力分别是78.3%和98.8%。  相似文献   

8.
变性淀粉是天然增稠剂中发展活跃的品种,其中磁性淀粉微球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磁变性淀粉,它以淀粉类物质为载体,包埋金属或金属氧化物,或者在磁流体上共价吸附或聚合淀粉类物质形成的具有磁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以金属或金属氧化物为磁变性淀粉、多糖的核时,磁核通常是具有尖晶石铁氧体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晶体或结晶簇合物,如四氧化三铁、r-Fe2O3或过渡金属与铁的氧化物等.目前在固定化酶中使用磁核以四氧化三铁最为常见.且当磁性粒子晶体直径小于30nm时,则具有超顺磁性.磁性淀粉微球的直径一般在微米级或纳米级,因此其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快速分离,容易被磁力控制、定向、定位移动和测定,此外,还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功能基特性等纳米材料微粒子的特性,通过磁性淀粉微球表面的高分子壳层,可在其表面可引入一些功能基团(如-OH,-COOH,-NH2等),通过这些功能基可将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核酸、酶等)修饰于磁性微粒表面,也可以偶联特异性生物大分子(如特异性配体、抗体、抗原等),作为一种新的变性淀粉材料,磁性淀粉材料不但具备无毒、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制备方便、可生物降解等优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其在磁性材料、生物工程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文章着重介绍了磁性淀粉微球的性能及其在在固定化酶中使用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所制得的淀粉微球的性能进行测定与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木薯淀粉微球呈圆形,表面粗糙有孔,粒径约100μm;傅立叶红外光谱显示淀粉微球明显交联;在0.1 mol/L的盐酸、pH7.4的磷酸缓冲液以及0.9%的生理盐水中淀粉微球表现出较好的载药性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耐高温、耐酸碱的β-甘露糖酶对改性淀粉进行可控降解,在(90±0.5)℃用旋转粘度计测量粘度,用DNS法测酶活。由此,得到β-甘露糖酶降解改性淀粉的最佳降解条件为:缓冲液的pH为9.0,β-甘露糖酶的用量为5%(v/v),改性淀粉的用量为2.5%(w/v),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3h。在此条件下,改性淀粉的粘度变化是2.5Pa.s,酶活为1262mg/mL.min。  相似文献   

11.
以可溶性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环己烷和三氯甲烷为油相,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探讨了各因素对淀粉微球平均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相用量对淀粉微球粒径影响最大,较小淀粉微球合成的最佳条件为:淀粉乳浓度10%,水相用量4mL,乳化剂用量0.5g,交联剂用量3mL.通过电镜照片表征了淀粉微球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2.
淀粉微球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微球是一种新型的可生物降解材料,诸多优良特性使其应用在医药、食品、化工等领域.对淀粉微球的性能、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概述,并提出淀粉微球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反相悬浮体系中以K2S2O8-NaHSO3引发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与淀粉的接枝共聚,制备了淀粉接枝典聚物微球.用人工肠液对所得淀粉微球进行体外降解,运用FT-IR、SEM、粒度分析仪对微球及其降解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用正交实验分析了合成因素对微球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物微球形态圆整,平均粒径50.2μm,微球中存在酰氨基结构.正交实验表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油水比对微球的平均粒径影响较大;体外降解表明:微球在3~4 h内基本维持稳定聚合结构,之后降解迅速.  相似文献   

14.
淀粉微球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微球在生物医药领域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该文综述淀粉微球在医学领域中应用,并展望其今后开发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国内外可生物降解型载药微球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可生物降解型载药微球的载体材料、制备方法、载药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米淀粉多孔微球的开发及吸附性能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籼米粉为原料,用均匀设计方法,研究酶用量、温度、pH值、反应时间、底物浓度等因素对米粉表面形成多孔结构的影响,制得对色素吸附量是原料籼米粉6倍的多孔淀粉微球,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交联玉米淀粉微球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用反相悬浮法合成交联玉米淀粉微球(CSMs),运用红外、X射线衍射仪、电镜、粒度分析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分析,测定淀粉及淀粉微球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后pH值与Zeta电位,研究两者吸附性差异。实验表明,合成淀粉微球大小均一、结构致密、表面粗糙、孔隙发育良好,粒径在30μm以下微球占83%;与淀粉相比,随交联度增加,淀粉微球溶解度、溶胀度下降,吸水量增加,淀粉微球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间存在比淀粉更强吸附作用,可作为一种良好吸附剂。  相似文献   

18.
以木薯淀粉为材料,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采用反向乳化法制备木薯淀粉微球。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等因素对载药量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制备工艺条件。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IR)、XRD等对所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木薯淀粉微球呈表面粗糙的圆球形,大小为10μm,载药量增加明显并且有很好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淀粉类酶降解鲜烟叶中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为降低烤后烟叶中淀粉含量,研究了烘烤过程中外加淀粉类酶对淀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通过外加淀粉类酶来降解烤烟中的淀粉是有效的.烘烤变黄初期,不同外加淀粉类酶烟叶淀粉降解动态基本一致;变黄后期至定色前期,淀粉降解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加剧.烤后烟叶淀粉含量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减少,水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随外加酶量增加而增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烤后烟叶之间淀粉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K326品种适宜的外加酶量为(6 60)U/g;HD品种适宜的外加酶量为(8 80)U/g.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