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Planning》2014,(33)
<正>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理解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注意情境的真实性、情境作用的全面性、情境作用的全程性、情境作用的发展性、情境的可接受性。那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呢?笔者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一、从化学与生活的结合点入手,创设情境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知识。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6)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需求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从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延伸认知范围,学习并积累语文知识。主要做法是活化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之中;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拓宽活动时空,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5)
创设情景式教学是一种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产生积极性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将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与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巧妙的结合,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堂知识,加深对英语的记忆。开设情景式教学不但能够充分地调动课堂气氛,让全部学生进入情境教学环境,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教学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9)
<正>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过的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出现了探究式教学方式。在探究式学习中,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知识和问题进行思考。在这种教学方式中,教师不再对知识的灌输进行关注,而是要对课堂教学情境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一、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现实联系紧密的学习情境,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学会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创设的情境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8)
<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的创设,能把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官来直接感受,对知识能有更直接的接触,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来让他们在其中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有效情境的基本特点(一)生活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具有生活性,其目的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段,老师要立足教学内容,创设求知情境;调动学生想象、联想,创设审美情境;开展合作学习,创设合作情境;立足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3):148-150
<正>物理课是一门通过实验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生活实际来让学生体会知识应用的一门学科。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立足于学生的现有知识经验,积极创设生动的物理情境,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9)
重分数、轻课堂;重知识、轻能力。这是目前很多学校教学存在的弊端,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优质的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0)
结合教学目的,创设质疑情景;结合教学目的,创设操作性情境;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结合内容特点,创设说练结合、生生互动情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6)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是提高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生活游戏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生活故事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生活探究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生活体验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有效性、启发性和多元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