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初中语文课本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除了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更应注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内容和传统文化精神,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科学、理性地继承、看待传统文化。本文拟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叫许U额经验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文字不仅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当下的初中语文教材紧跟国家"文化自信"战略目标,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做好传统文化教育应该得到较之以往更多的重视和更有效的落实。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就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邃的思想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从研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0)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成为当今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目标之一。而语文教学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与语文学科的教学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27)
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需要加强对书本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还需要不断发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因此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开展教学。在此基础上,基于传统文化角度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7)
基于对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研究,首先,分析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具体实施,其中包含挖掘教材内容、经典诵读以及利用现代技术等。最后,语文老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41)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变化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更多的要求。这不仅仅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文化进行了解和掌握,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个人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并且如何将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9)
<正>初中语文课程为学生准备了大量优秀的古诗文教学内容,以使得学生通过初中阶段语文的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强化自己的传统文化修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往往对古诗文的教学工作投入大量的研究,以期望通过古诗文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更能获得教学效果拓展的效用,强化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特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谈个人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12)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任务。借助语文教材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应当成为初中语文教师的基本选择。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坚持传承、努力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究学生,把握初中生诗词学习的特点,了解初中生已有的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知识或经验基础,寻找有效的传统文化渗透途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因为核心素养的改革要求,提出了"大语文"观。即要以更大的视角和格局,重新认识语文,审视课堂教学,突破传统的语言学习,拓展充实基础常识、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等内容;突破语文课本,创新课堂教学载体,与时俱进多样化地实施教学。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落实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进行探究,希望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