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2)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较为抽象的基础性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重要作用。而小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要坚持生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从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创设多种教学情境、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探索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20)
生本教育理念是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文章立足于实践,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期能够在日后的小学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7)
生本教育理念与传统应试理念相反,更为注重学生的体验,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需在高三数学中有效渗透。基于此,从高三数学教学现状入手,将生本教育内涵为基础,以人教版教材为案例,阐述高三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的策略,为高中数学教师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3)
生本教育倡导的是减少或者最终取消学习成长期的频繁统一考试,这对于数学学科来说无疑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就目前的实践结果来看,应用的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多所中小学学校开展后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教育界引起很大的重视。生本教育的出现,更新了我国以往的师本理念。在生本理念下构建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的参与度。阐述了生本理念对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优势和其相应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9)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生本课堂是当下很多学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想要构建一个高效的生本课堂,首先要能够理解"一切为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全面地依靠学生"这样教学理念。且生本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等各个阶段自主参与课堂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而让学生在生本课堂中邂逅幸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
<正>"生本"教育就是以学生为本,它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生本理念使得课堂成为了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生命场。如何让生本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笔者结合几节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笔者听了一节生本实验课《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2)
<正>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学习实践中,笔者以生为本,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升了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一、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本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规范的数学课堂用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生本"理念以其独有的魅力脱颖而出,它倡导教师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构建教育的生态文明中,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然而,有的小学数学课堂依旧枯燥乏味,学生处于"被学习"的状态。因此,数学教师应顺应"生本"理念,并以之为数学教学把脉,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1,(3)
对于生本教育而言,旨在以学生作为主体开展一系列教学设计和管理工作。由于小学数学课程中包含很多十分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一些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为了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将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活动中,依靠合理设计和实施,达到既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将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策略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从不同方面加以展开论述与分析,提出有效提升生本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的总体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8)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其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涵,即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和核心素养一样,生本课堂也是从学生的更好学习和发展出发,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生本课堂进行了一些初步的分析,以求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