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
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命题趋势是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高三历史备考策略应是"核心素养备考"。文章针对课前、课上和课后设置不同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提出将分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适应,帮助学生在高三历史复习备考中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0)
"活"化常态课,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初中物理教师应当追求"常态魅力",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常态课教学中,积极落实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巧用教学智慧来"活"化常态课,促进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新一轮课程改革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初中化学学科也进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呢?单元教学设计无疑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以课时设计为主的局面下,初中化学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单元教学整体设计,遵循整体性等原则,积极构建单元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系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2)
<正>初中英语写作课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的一种常见的课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英语写作课的教学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写作能力,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们将所学的英语基础知识落实到具体的书面表达过程当中。因此,新的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对于英语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实现英语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写作课堂实践。本文将在分析英语核心素养的基本的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在实际的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最重要的课程,它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首选目标。初中语文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当前最符合语文教学目标的开展方式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微课模式。这种模式以树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为基础,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为教学理念。初中语文的核心素养以四个部分展开: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语文能力素养要求学生能说会道,能够清晰准确表达自己的语言,并使对方能达到共鸣的效果。思维能力素养要求学生的话语逻辑严谨、深刻犀利,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深刻性。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素养则是要求学生在人文方面的修养,人文修养是表达语言的关键,是学生在表达自己语言时的导向,它为语言提供动力和来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微课这一教学方式以音频、视频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出来。它的优点主要是可以将语文中难以准确形容的教学内容和情境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从微课教学的重要性出发,给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微课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强化课程教学理念、方法与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是各学科教学的核心,高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该文在明确高中美术微课中核心素养培育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美术微课教学策略,以期有效利用微课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6)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围绕"如何开展有效听说课"探讨初中英语听说课实施原则、教学思路、课堂操作模式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8)
随着新课改和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内涵和提高教师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阐述,并从不断学习和钻研、参加"三课"活动、创新教学设计等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对策,进而提高语文教师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7):81-8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中学化学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包括分析课程标准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体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构建"素养"导向的教学结构以及选择适合不同素养内涵的教学策略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
<正>听说课作为一种基本的英语课型,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上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有效落实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本文从解决现有的高中听力课问题出发,以北师大版教材Unit 5 Lesson 2为例,探讨如何进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