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1)
<正>《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现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就要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合作交流精神。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经验,与各位交流。一、创造合作交流的氛围课堂教学的氛围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充满活力、具有生气的数学课堂对学生有吸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7)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那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从"巧设情境、激趣导入,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联系生活、构建本质,实践操作,学做结合"这五个方面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
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主要包括: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知识迁移、解惑释疑、深化知识、矫正错误时运用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缩小优差生"距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
<正>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又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想。"由此可见,"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等学习意识。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即使在相同的学习生活中,他们所思考、感悟的东西也是富有个性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数学课堂交流,就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基本方式与手段,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扩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性。但是在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并且就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6)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能靠单纯的模仿和记忆,它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上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讨论与交流,来使问题得到解决,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构建结构合理的学习小组,并能够合理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在小学数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以往主要通过自身讲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记忆,从而掌握数学学习基本要领。在数学学习中,初中是学生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奠定坚实数学知识基础、形成数学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进行探究,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
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8)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希望学生能够把数学这门课程学好。要想帮助学生掌握好、掌握牢数学学科的基本知识,需要教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下功夫。立足学生实际、开展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兴趣等是破解数学课堂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8)
<正>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学习的集中体现。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小组内展开充分的交流与激烈的讨论,既可以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与数学思想,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更利于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数学是初中一门重要学科,也是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