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3)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使用教材教",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教材",新课程改革对教材的使用理念为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认真研究、吃透教材,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本文以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这一册为例,结合具体内容和实际的教学情况展开,从教材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法两个方面浅析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创造性阅读,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发现,启迪学生的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互动、有机、趣味的情感场,因因灵动的"生成"而璀璨夺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8)
《语文读本》作为与教材同步、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学习辅导书,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程资源由教材文本扩展到课外资源的最新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合理地使用教本与读本,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2)
<正>现代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做教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具备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其中如何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式开发,使之成为适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有效学材,让教材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体验中软着陆,考量着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也间接影响着课堂乃至课程在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方面发挥的作用。同时,教材整合也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教材编写与使用建议"提出的能力之一。1.单元有效整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32)
<正>教材是信息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媒介。在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培养中,难度最大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说、读、写的活动。如何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之一。笔者结合人教版《高中英语》,探讨教师如何整合教材资源,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
文本既包括普通的教科书,也包括一些课外读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汇聚了中外古今众多名人作家的思想和智慧,本文结合文本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实际开展情况,通过深入分析文本教学的深刻意义,在下文将提出几点针对文本教学发展的有效建议与各位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2)
校本教材是贴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发出的教材,能极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教学。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中等职业学校晨读英语》(以下简称"《晨读英语》")如何做到符合中职学生群体需要,兼顾生活和职业场景的实用性晨读读物,以达到情境交融,"导学—活动—育人三位一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源,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知道"教教材",使科学课堂失去了精彩与活力。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切性处理,这不仅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也是科学教师发挥创造力的机会,更是落实课程目标,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7):85-8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自2016年正式使用以来,在农村中学使用中体现了新教材积极的一面: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悟;教材中多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它也体现了其消极的一面: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课堂,不吸收知识,不完成作业。在农村中要学好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要适当挑选或修改教材上的素材,使之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内化知识的同时更要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4)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教材,考虑低年级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以图画、照片和较少的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教材内容。因此,品德与生活课教师要有备图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有效地利用这些插图,让这些精彩的教学资源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合理利用教材插图。一、运用插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画面的兴趣程度往往比文字更强烈,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品德与生活》教材在每个活动主题前设计单元导图,由优美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