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9)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基准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搭建开放的识字平台,让其尝试开放的学习方法。入,能感受汉字之美,高效广泛识字;出,能形成提笔有字、规范用字、传承汉字的大格局。在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文章探索推进识字开放性进程,以实现汉字学习过程有活力、汉字使用有活力并使汉字获得自然传承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3)
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此讲述了在识字教学中,从文字学角度解说汉字,让学生发现汉字之美,在轻松有趣的故事中识字的一点感悟和做法,分为灵感来源、故事识字、学习传承三个板块。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教学中去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一、美在识字与书法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农村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到底怎么教?湖南省邵阳县送教下乡通过研课磨课到成果展示,坚持"随文识字,识写结合"的教学原则,抓住字音、字形、字义特点,给学生"搭梯子""设台阶",进行语言思维训练。识字写字教学的基础性决定教师教学应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在引导学生认识汉字的形体美的同时,感受汉字的内涵美,激发学生喜欢并主动学习祖国汉字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中华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在发展过程中蕴含着五千年文明的精华,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德育内涵。而识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也自然成为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契机。从汉字本身的文化和道德意义出发,结合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特殊地位与意义,通过举例发掘汉字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契机,从而发挥小学语文学科"润物无声"的巨大德育力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8)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所以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写字教学不容忽视,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故事引路,激发热爱之情;教给学法,了解构字规律;自编字谜,培养创造思维;书法欣赏,提高审美能力。这些多媒体手段,极大优化了小学识字写字教学,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使学生形成了扎实的写字技能,体会到了学习之乐、领略到了汉字之美。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语文是一门研究文字和语言的学科,识字与阅读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中应逐步培养的重要基本能力,备受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的阅读内容得到扩展,识字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识字与阅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意义重大。当然,教学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当教师面临识字与阅读存在的问题时,该如何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是要重点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汉字春秋     
书画缘 西方有修养的美术家即使不识汉字,他在优秀的书法前必然会领悟到其造型之美,在他眼里也可说是抽象绘画吧,这又何妨,反正书法被不识字的人们所欣赏,造型美感的交流跨越了语言文字的隔阂.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7)
<正>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是一个机械枯燥的过程,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该如何让这枯燥无味的识字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识字活动,使其在乐中学、学中乐,并提高识字质量?将识字趣味化,就是赋予了识字教学以生命的活力,学生学起来会倍感轻松。"科学识字"要点有三层意思:第一,从汉字的字形、字义、字音的固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7)
最近几年,有关是否应该对幼儿进行汉字教学的话题争议颇大。赞同者认为幼儿可以通过汉字学习来促进语言的发展,有利于阅读与他人交往;而不赞同者担心错误的汉字教学阻碍了幼儿的身心发展。事实上,教师应当通过随机识字法、游戏识字法、实物识字法等方法吸引幼儿的兴趣,在这样的一个大的汉语文化中感受到汉字的美,让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为以后的汉字学习作铺垫,而并非强制性地要求幼儿掌握汉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