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6)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一方面,其具有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其也承担着传承、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语文不仅是语言与文字的融合,其更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结晶。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了语文教师所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出发,结合到高中语文教学实际,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渗透传统文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说明了当前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程度,并且提出了深入挖掘语文课本教材、了解文章作者的情况和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5)
语文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积累和开拓丰富的精神财富。随着我国逐渐推进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为素质教育添砖加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应提升人文精神的渗透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5)
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近些年不断落实新课改,教育部门也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论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一步提升当代高中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8)
语文是我国文化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学科,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对语文的教学也不仅仅是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必修课程的考试,更多的是想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内涵。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谈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中教学体制也在随着新时代规律不断发展更新。而高中语文的新课改要求就是让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提高。由此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还要通过语文知识去让学生去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文化底蕴得到全面的渗透。本文主要阐述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并对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高中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些有利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0)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颁布和实施,我国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就要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语文是语言学科的一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大有裨益,直接关系着学生语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正>语文是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学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教学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对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关注作者背景,寻找文化源头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都取自我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0)
在当前新课改持续深化的背景下,对初中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语文教学,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思想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载体,但是在现阶段教育中的渗透却少之又少,而初中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必须要承担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任,提高初中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基于此,对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与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4)
在高职院校中渗透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主动的承担起继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