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11)
纵观苏教版教材中,古诗基本都是成对出现,编者的整合意图昭然若揭。因此在教学苏教版古诗时,教师就应该遵循编者意图,通过对两首古诗写作方法、表现策略等维度,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阅读,从而提升古诗教学的整体效益。本文提出要整体感知,梳理整合古诗共性的主题内价值;精读体悟,深度品析古诗内在的情韵意境精;斟酌鉴赏,有效积累古诗独到的表现艺术,从而借助对比性阅读让"古诗两首"的教学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6)
古诗是流传千年的中华经典文化,具有极高的人文与美学价值,由于古诗的文字特点,对于知识水平有限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其学习兴趣不高,很难领悟古诗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和精神,更难以体会古诗词作者的情怀。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教学始终是一大难点,需要老师采用更加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探讨了"声"与"画"相结合的古诗教学对于儿童审美情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23)
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古诗歌中的语言文字表述比较生涩,学生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更无法体会到古诗歌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和人生哲理。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新时期高中语文古诗歌教学现状,从"激趣""深思""体情"三个角度切入,奠定古诗歌学习基础,明确古诗歌特征,把握诗歌意象,增强对古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效果,确保古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三美"教育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对学生的行为教学、书法教学和朗诵教学。小学古诗教学要紧跟时代潮流,融入对学生的"三美"教育,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练习书法,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朗诵水平。融"三美"教育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3)
古诗教学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要求并不明确,教学研究也缺乏根本的理论突破。文章旨在从小学古诗常态课教学"尴尬的三大表征""尴尬的产生原因"及"尴尬的化解策略"三方面作论述,希望能明晰当下的小学古诗常态教学的一些问题,并能为其提供一定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数十首古诗,因此,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新大纲在"附录"中推荐了80首小学生古诗词背诵篇目,由此数量上的增加,可以明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古诗教学,扩大小学生对诗词的阅读。这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2)
<正>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文要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在教学小学古诗时不仅要对诗人写作这首诗的背景的了解,还要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更要注重对古诗意境的体味,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下面我以《清明》这首诗为例,谈谈我在古诗教学中是如何融入情境教育的。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学好古诗的前提。如何将学生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
我仅立足于自身的实践教学,以"重视诵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感""介绍古诗背景,强化学生理解"和"增加表演活动,激发学生想象"这三方面为切入点,围绕小学语文古诗有效教学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2)
<正>古诗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小学语文每册教材中都有涉及,为小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思想、储备知识、训练能力、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我们语文教研组在本学期初以研讨"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古诗教学整合"为题,在古诗教学的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获主要有以下方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古诗意境,由境悟情;运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2)
古诗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却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如何让学生爱上朗朗上口的古诗,去品赏这一宝贵的文化财富?作者认为可以借助白板展示、诗境绘画、舞台表演、"诗海采花"等形式,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轻松学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