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20,(40)
字理识字讲究以构字法为基础,通过形声和象形引导小学生了解汉字的含义和构造,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7)
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是最基础的知识学习,认识汉字和词语。字理就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通过这些规律达到让学生快速识字并牢记于心的方法是每个小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图示法、合成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几个方面的讲解,详细论述了如何运用字理巧识字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8)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将字理识字法渗透在平常的识字教学过程中,激发了学生识字的主动性,体验到识字过程的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直观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28)
<正>在低年级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就是在低年级的教学课堂中依据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揭示和解析字理,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掌握识字的方法。汉字构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象形、指事、会意字,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笔者遵循汉字的构字方法,就低年级进行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的字理识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8)
<正>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8岁能读会写"课题目标中,一年级的任务是集中识字,解决识字"量"的问题。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上,每课有2050个生字。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怎样才能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1、游戏识字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1)字卡游戏。字卡是教材中的配套学习工具。充分利用字卡,让孩子玩出花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48)
汉字是我国古代人根据生产和生活需要创造的,每一个汉字都有其道理和含义。字理识字根据汉字的形、义、音等关系实施教学,它能让学生通过析形而索义,因义而记形来形象地识字记字,让知字与明理相得益彰。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学生易记难忘,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轻松学习。所以教师应抓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基于此,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就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文章通过对阅读课中采用俗解汉字和字理识字两种识字效果优劣的实证研究进行实验分析,并提出了俗解汉字与字理识字结合教学的三种策略。多种识字方法并用,丰富识记形式,让学生喜欢识字,让课堂趣味横生,才是真正好的识字课堂。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0)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识字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鉴于识字教学的重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于以实际行动让更多的教学同仁关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不利因素,进而得以找到办法尝试去解决这些问题与克服这些不利因素,从而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也使得学生从中学会字、学好字、会用字、用好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1)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型教育形式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课堂上,识字教学的成败,会对整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但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需要在课堂上对识字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而字理识字教学法就属于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措施,通过字理识字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字理识字"教学法的梗概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9)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基准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搭建开放的识字平台,让其尝试开放的学习方法。入,能感受汉字之美,高效广泛识字;出,能形成提笔有字、规范用字、传承汉字的大格局。在最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文章探索推进识字开放性进程,以实现汉字学习过程有活力、汉字使用有活力并使汉字获得自然传承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