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艺菁张代青程乖梅张惠马森付江凤 《水力发电》2022,(10):13-18
水质评价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对水环境系统进行环境要素分析,对其做出等级评价,为区域环境系统的治理规划提供依据。依据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监测数据,选取pH、DO、COD、TN、TP、氨氮、COD等7个常规水质监测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集对分析法4种水质综合评价法,对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进行水质评价,并进行比较分析。比较结果显示,4种方法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有所不同,且评价方法各有特点,其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集对分析法的评价结果更为接近水质等级公示结果,相对更适合应用于高原湖泊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2.
水土流失监测评价可为防治水土流失灾害、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CSLE模型,采用遥感分析、野外调查、模型计算的方法,结合SL 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等技术标准,分析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水土流失因子及特征。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1 306.92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6.67%。从土地利用类型方面,水土流失面积主要分布在林地和耕地,分别占九湖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35.69%和31.60%,主要以轻度侵蚀为主;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主要分布在耕地中,占九湖流域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的82.85%。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内,影响耕地和建设用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是坡度;而影响园地、林地和草地水土流失的主控因子则为植被覆盖度和坡度。根据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特点,针对林地需建设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植被体系,加强远山封育保护等措施;对耕地进行以坡耕地整治为主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研究通过获取九湖流域的水土流失空间分布特征,掌握流域内主要发生水土流失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云南典型高原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阻碍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继而引起了人们极大地关注。已有的研究从富营养化特征、机制、演化以及生态、工程修复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其1980—2010年湖泊水体总磷、总氮、透明度、叶绿素、生化需氧量及营养状况指数等均指示和记录了近30年来云南典型高原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及演化过程。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云南高原湖泊富营养化的典型性与差异性、富营养化演化及其修复现状的背景下认为:近年来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好转大多只是季节性或区域性迹象,云南高原湖泊整体上乃处于持续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状态,部分湖泊因为周边农业用地和建设的扩展已经导致湖泊处于不可恢复状态,抚仙湖、阳宗海等湖泊周边因开发需水量大,导致湖泊水位出现快速下降和湖容大量减少。进一步对云南高原典型富营养化湖泊开展更大时间尺度的研究,特别是湖泊变化机理的研究和趋势预警的升级是今后努力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云南省湖泊污染的污染源有点源、面源、内源三类。主要污染物中,氮、磷、悬浮物主要来自面源及城镇生活点源,有机污染物来自点源和面源的比重相当。本文通过对湖泊污染来源的分析,提出了对各类污染源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6.
在了解芬兰水概况的基础上,通过整理芬兰地图册及相关文献中的湖泊信息,统计出各行政区的大型湖泊。对比分析不同时期的水质监测数据,得出湖泊水质总体要好于河流水质,80%以上的湖泊水质可评定为好和较好;湖泊的治理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由于政府对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大,加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措施到位,目前湖泊水环境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是保持湖泊水环境健康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湖区进行产业集群与合理的资源开发有机结合的开发模式,以及充分重视面源污染对湖泊区域影响的重要性,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一直以来是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云南采取革命性措施全力推进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以洱海保护治理为例,阐述洱海保护治理相关理念以及工程措施,分析洱海保护治理问题,总结洱海保护治理的成效,为我国高原湖泊以及河湖生态保护治理提供洱海保护治理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体概述我国淡水湖泊现状,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淡水湖泊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了国外以及近年来我国进行湖泊治理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以流域角度的视野,从湖岸上入手,与湖泊水体结合,运用湖泊水动力水质模型辅助手段,进行湖泊流域污染物控制、入湖污染物的阻断、水力调度控制系统和管理保障措施研究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以湖泊二元水循环为基础,综合考虑湖泊治理的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结合污染物在湖泊水体中的存在和灭失的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能有效地促进湖泊水环境保护与总量控制制度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9.
《人民长江》2021,52(10)
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和长时序的Landsat遥感影像,研究了近30 a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面积的时空变化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表面水体面积由1988年的1 024.91 km~2减少至2018年的1 000.98 km~2,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总面积减少了23.93 km~2。(2)大部分高原湖泊的水体面积保持稳定,但从2008年以后,杞麓湖和异龙湖的水体面积明显缩小。(3)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总面积的变化在2013~2017年和降水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9,p=0.08),在1988~2018年与气温呈负相关性(R=-0.63,p=0.001);影响九大高原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包括湖泊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政府的经济发展和湖泊保护政策。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了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的面积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梳理桐乡市河湖管护现状,以问题与需求为导向,探索与破解河湖管护难题,提出了交界区域联动机制、四位一体长效保洁机制、河长制细化升级、水利管理应用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创新思想,以期提升桐乡市河湖管护水平,同时也为全国平原河网地区河湖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闫俊平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1):71-75
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但许多工程的环境保护投资在评估中被较大幅度核减,致使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无法完全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技术层面深入分析了环境保护投资估算的各个环节及存在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通过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将过鱼与分层取水设施投资纳入环保投资,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等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措施落实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典型综合利用水库”的概念;论述了典型综合利用水库在水环境方面的主要特点;以张峰水库为例,研究了污染源、上游来流、库区及下游河段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结合2个已建水库-屯绛水库和后湾水库,论述了其水环境保护的经验;最后,对典型综合利用水库需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落实保护中应注意的问题。本文的成果及观点对于典型综合利用水库的水环境保护管理及工程设计等方面将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城市依水而建,城市河湖的水环境影响着整个城市人口的生活环境,也体现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文章分析了九江市城区河湖的水质现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河南孟州市水环境基本情况,分析了该市水环境逐渐恶化现状,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农村乡镇企业污染、化肥和农药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以及居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的不当排放等.最后针对水环境污染恶化提出了保护与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和分析汉江中下游流域各污染源,以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_3-N)为污染负荷指标,分析了流域污染负荷现状,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在此基础上,选择COD和NH_3-N作为计算因子,利用一维水质模型测算汉江中下游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江汉污染源主要为中心城镇生活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 2015年排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污染负荷量为340 572. 15 t,以COD为主;潜江段以规模畜禽养殖污染源为主,其他均以城镇生活污染源为主。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推知,汉江中下游干流河道COD的水环境容量目前尚较富足,但NH_3-N的水环境容量已接近负荷阈值;汉江中下游支流唐白河、竹皮河和天门河的COD和NH_3-N水环境容量均较小。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得到微动力曝气技术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优化后的条件参数及预测模型,以曝气量、曝气时长和曝气位置为自变量,脱氮效果(氨氮消除时长和总氮削减率)为响应变量,根据Design-expert设置了17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考虑内源污染释放等因素,然后以试验数据为基础,结合响应面模型分析,研究得出优化后的条件参数和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响应面模型调整后的拟合度分别为0.99和0.96,预测模型的拟合度为0.95和0.69,具有良好的拟合度;优化后的条件参数曝气量为1 L/min、曝气时长12 h/d和曝气位置位于上覆水中部;此试验组下的氨氮消除时长和总氮削减率分别为5.50 d±0.00 d和51.84%±1.14%,与预测模型的预测值相比较,两者标准差分别为0.00%和0.98%。最终得出结论:优化条件参数后的微动力曝气技术应用于黑臭水体治理可以取得较好脱氮效果,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水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湖泊水污染防治中征占国有渔场的情况日益增多。然而,在此领域的补偿安置活动却面临着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款分配矛盾、叠加转制改革过程中的利益纠纷,以及渔业职工生计恢复与持续发展困难等问题。以湖北省国有NH渔场补偿安置活动为例,分析总结了征占国有渔场采用“贫困、风险和重建”模式(Impoverishment, Risk and Reconstruction Model,简称IRR模式)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政府应当明确渔场渔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和补偿属性、完善征占国有渔场的法规和政策、合理确定补偿标准及资金分配使用办法、结合国有渔场转制改革保障职工权益,以及采用多样化安置方式等策略,以化解当前面临的补偿安置难题。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护滩带损毁机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护滩带是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工程中的主要护滩结构型式,在工程应用中,常出现塌陷、悬挂、架空和鼓包等破坏,减弱了护滩效果.通过对护滩带损毁过程的试验观测、损毁影响因素分析、护滩带块体间脉动力及受力分析,研究了护滩带常见的边缘塌陷、悬挂、排体中部鼓包或塌陷等破坏类型的损毁机理.结果表明:流速是护滩带破坏的动力因素,局部冲刷坑的形成与发展是护滩带破坏的诱发原因,编织布、系结条及接缝部位的抗拉强度不够是护滩带破坏的直接原因.并提出在护滩带边缘抛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增大排体自身的抗拉强度、选择合理的平面布置型式等应对措施,研究成果对护滩建筑物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