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新时期找国水安全问题突出,特别是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给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管理中存在管理目标不统一、管理标准和规范不兼容、管理体系缺乏统筹联动、管理环节衔接不顺畅、管理内容存在交叉等突出问题。因此,建立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协作机制需解决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阐述海河流域水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基础上,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加强团结合作、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和努力做好海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相似文献   

3.
岳中明 《中国水利》2011,(21):14-16,38
近年,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开展了珠江水量调度、搭建“泛珠三角”水利协作发展平台、推进建立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组织签订《珠江流域片跨省河流水事工作规约》等流域综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通过剖析制约珠江流域水利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完善管理法规体系、建立执法监督体系和执行工作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流域综合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太湖流域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①省界缓冲区难以发挥缓冲作用;②省际边界地区存在水污染矛盾隐患;③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够;④省际边界地区水生态环境恶化;⑤省界监测还不能满足功能区管理的需要。提出进一步推进省界水体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措施:①加强省界缓冲区监督管理;②建立完善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协商机制和突发污染事故预警机制;③大力推进省际边界地区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④完善省界水体监测体系;⑤优化水资源调度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博 《中国水利》2014,(21):21-24
水资源的流域特点决定了建立流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是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经过数年的探索实践,桂黔跨省(自治区)河流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已经逐步健全完善,为流域水环境改善提供了制度保障,也为其他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应以流域为单元建立联动机制,同时加强法规体系建设,搭建民主决策框架,建立灵活多样的运作模式,有序扩大协调内容和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词语释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正词语释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词语释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词语释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词语释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全面建立省、市、县、乡四级河长体系,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运用近年水质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结合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水库供水、河流水系分布概况,分析汾河水库及其上游饮用水功能区水环境状况及来自点源、面源的污染因素,指出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在污染控制、水源保护、流域水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实现该区域水资源保护目标的关键,提出了节水减排、执法监督、污染源治理、水质监控等水环境治理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GEF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知识管理系统是GEF海河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管理信息的存储、管理和共享交换中心;利用先进的3S(GIS/RS/GPS)和IT技术,建设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知识共享平台,实现海河流域水利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以遥感监测ET为管理措施、水功能区为管理单元、水权为管理核心、模型为支撑工具、取水许可与排污许可为控制手段,构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为加强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促进各级水行政管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改善海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水资源和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海市的水域分布、水资源总量和水污染状况等方面分析上海市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 ,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上海市水资源和水环境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三大因素 :废污水的排放和治理问题 ;河网水动力条件和人工调节能力问题 ;流域资源的配置和环境影响问题。上海市水资源配置的主要目标是 :以水资源综合利用为核心 ,确保市民饮用水优质供给为首要目标 ,建立完善黄浦江水源、长江水源、地下水源和供水管网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系统 ,形成城镇供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内河航运、环境用水相协调 ,水量、水质实时监控系统和合理的价格机制相配套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上海市水环境治理的主要目标是 :以水功能区划为依据 ,以“一江一湖十二河”为重点 ,以“六线六厂”污水处理骨干设施为基础 ,统筹兼顾城乡河网的内河航运、城市景观、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 ,形成污水收集处理、长期调水、定期清淤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水环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涵之一。黄河流域水安全问题是中国水安全问题的缩影,探索构建行之有效且具有黄河流域特色的纳污红线管理制度体系和工作格局,对于提高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意义重大。针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质量状况,探索建立流域与区域相结合、水利与环保相联合的黄河水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构建流域水功能区划及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依法强化以入河排污口为重点的水功能区管理,积极探索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措施,为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和能力支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黄河流域实施纳污红线管理的整体构想与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水环境研究所组建近1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其创新性研究工作主要体现在:(1)水环境监测与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了从常规污染物监测到技术难度较大的痕量有毒有害污染物监测的转变,水质监测技术实现了标准化;(2)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控制。开展了水环境演化机理、水环境污染模拟及水污染修复等理论的研究与实践;(3)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着重关注了重大水电工程因改变水文情势所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我国重大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4)饮用水安全保障。研究了饮水安全保障技术及相关设备;(5)水环境综合管理。研究了基于3S技术的水环境信息管理技术,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开展了大规模的水环境状况调查,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最后提出了水环境研究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分析了流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了2010年以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1)水环境监测技术与标准。形成了水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标准体系,研发了系列水环境监测标准物质,研究了水源地健康风险评价技术与水污染事件应急预警预报关键技术,研发了水环境监测新技术与设备;(2)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过程演变机理与模型。在大型水库重金属污染物水环境演变机理及效应、生源物质流域迁移转化特征及驱动机制、生态水文过程变异与河湖生态响应机制与流域水环境与生态模型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3)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与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形成了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技术体系、流域容量总量控制技术体系,提出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技术与湖库沉积物污染评价与生态疏浚方案制定技术,研发了生物慢滤水处理水质净化技术及设备;(4)河湖健康评估与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提出了河湖健康评估标准,研究形成了河湖水系生态连通技术、生态流量确定技术、水质水量联合调度技术与水生态修复技术。最后分析了新时期水环境与生态学的科技需求,提出了水环境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7.
苏州河网水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指出关于苏州水环境的现有法律保障体系存在局限性;如:统一协调管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生态修复制度以及水资源补偿机制等方面。为完善法律制度,建议:①明确苏州市水利和环保部门的职责分工;②全面考虑排污对整体水资源的影响,要提高排污成本,从而有效地制止排污;③规定清洁生产是企业的义务,不履行者给予处罚;④需要立法修复生态,明确生态修复制度,制定生态规划;⑤明确水资源利用者对保护者的补偿机制,受益者对受害者的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流域视角下京津冀水污染协同治理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  牛桂敏 《人民长江》2019,50(9):6-12
京津冀协同治理水污染是海河流域建设的核心与立足点,探寻三地联防、联控、联治措施与协同机制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在系统梳理三地分治水污染的局限性和区域协同治理的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出"扎实区域协同、迈向流域共治"的流域化治理理念。通过剖析海河流域治理瓶颈,发现瓶颈主要在于: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双重水资源压力,流域权威机构和顶层立法缺失的管理矛盾,以及局部性工程和阶段性补偿的治理局限。针对上述问题,从流域资源保障、管理机制和治理模式方面提出一体化实现路径,即从统筹配置水资源量、制定流域水环境目标、重塑流域管理机构、确立统一流域法体系、发展一体化治理模式、深化多元长效补偿机制6个方面,解决跨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中合作不彻底的问题。流域一体化理念及其实现路径的研究可为海河及类似跨界流域的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昭通渔洞水库饮用水源地进行分析,提出实施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生态恢复、监测监控等工程措施,落实责任、立法保护等非工程措施,为渔洞水库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中若干定量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日趋严重的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已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成极大威胁,为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而“水资源保护规划既要定性,也要定量”,即,对水功能区范围,水功能区保护标准,污染排放区的大小,污染物的允许排放量等提出科学,合理的数据。目前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尤其是对于湖泊,水库,感潮河网等特殊水域,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准确地定量还有不少困难,必须加大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力度。同时,应抓紧开展采用数学模型这一定量化手段所必须的基础资料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