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认识《机械工人》是1988年,那年,我大学刚毕业分配在江西气体压缩机厂一车间技术组从事技术工作,当时办公室有3份技术杂志,其中有《机械工人》(冷加工),喜欢看书的我便常常翻阅这些杂志,起初,我首先翻阅的便是本大,印刷精美的另外二份杂志,而后才是其貌不扬的《机械工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翻阅后,觉得本大、印刷精美的那二份杂志理论文章太多,实用性不强,便对《机械工人》越来越感兴趣,因为《机械工人》名字取得好,机械工人可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同事啊,能不亲近吗?再者,《机械工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自学成才的科技人员,在我由一名工人成长为工程师的奋斗过程中,《机械工人》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值此《机械械人》创刊50周年之际,回想往事真是感慨万千,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要衷心感谢《机械工人》对我的培养之恩,敬祝《机械工人》越办越好,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 我是1960年高中毕业后进厂学徒的。由于高考落榜,  相似文献   

3.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认识的第一本关于技术方面的杂志就是《机械工人》。那时我刚从技工学校毕业来到煤矿机修厂,发现师傅经常拿出一个32开本的小本子看,他看的时候总是十分入迷,我就在想是什么书让他那么上瘾呢?他不在时,我悄悄地打开了他的更衣箱,几本《机械工人》小册子静静地放在那里。师傅看的就是她吗?我随手拿起一本依在门边看了起来,目录中的每一个标题让我感到亲近和好奇,干机械工人还有这么多道道吗?从那以后《机械工人》就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有空我就拿出《机械工人》看上一段,无论工作怎样变动,我对《机械工人》的眷恋一直不减。  相似文献   

4.
与《机械工人》的许多热心读者相比,我和《机械工人》结缘已有30余年。多年来,我一直从事机械零部件的加工制造工作,从最初的生产工人到后来的车间技术员、主任工程师,从主管热处理技术到后来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无不得益于《机械工人》。每天晚上当我干完家务活,白天机器的喧嚣渐渐淡去,案头放着一杯香茗,慢慢翻开《机械工人》,认真地浏览每一专栏,闻着丝丝淡淡的刊墨之香是何等惬意、何等舒畅。这种阅读习惯我坚持了多年,久久不愿改变。  相似文献   

5.
初识《机械工人》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那时我刚进车间上班,我的师傅订了一份《机械工人》(冷加工),那时的《机械工人》还是32开的小册子。一有空儿,师傅就爱坐在工具柜旁看此书,别看它小,里面的内容却很丰富。记得在每年的厂技术小改小革评比中,师傅总能获得一两个奖项。因此,受师傅的影响,我也特别爱看《机械  相似文献   

6.
《机械工人》是我喜爱的期刊,是我们机械工人的启蒙师长,是架设作者和读者之间桥梁的无名英雄。 我是1970年初步入机械行业的一名机械工人,而认识《机械工人》则是在4年后从邮局购买杂志时发现的。记得当时翻看目录及内容时,觉得其中有些文章似乎正是针对自己的工作难点而论,便不由分说买了下来。从此,我便成了邮局的常客,也和《机械工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杂志出版,总要去看上一看,哪怕只有一点可取之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买回。至今想来,《机械工人》就具有那么一种吸引力,老工人爱看,青年工人也爱看,文中那些  相似文献   

7.
早在60年代我刚走出大学校门,就跟《机械工人》交上了朋友。我对《机械工人》的认识和感情是逐步加深的。起初我也和一些大学毕业生有相同的看法,认为《机械工人》是工人读物,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大学毕业生看收益不大……。但在工作中使我认识到:《机械工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深入浅出,具体实用,能解决实际问题,对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贵州省贵阳市读者杨昌龙敬爱的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有着18年订阅《机械工人》杂志经历的老读者,除了有5年因到广州没有连续订阅,后来这5年的杂志我也收集齐了。本人也从一个工人成长为在机械方面比较全面的技师,这中间《机械工人》给我的帮助最大,而且也最直接。《机械工人》不仅让我学有所成,而且也让我了解了新中国机械行业的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让我成了一个书籍收藏的爱好者。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70年代进厂工作接触到《机械工人》杂志以来,《机械工人》就像一个慈祥的老师在关爱着我,我也时时感觉到这位老师的存在,甚至感觉她就在我的身旁。 我热爱和尊敬这位老师。我把每期《机械工  相似文献   

10.
最近,有一位广东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讲述了他对《机械工人》的一些感受和希望,令我深受感动,以至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把我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位读者在来信中这样写到:“我认识《机械工人》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这几年中,每每看到新来的杂志,我都有一种感觉,《机械工人》好像不断地在发生新的变化,总有新的东西在吸引着我。前几天,因为单位  相似文献   

11.
《机械工人》是我必看的刊物之一,也是四十多年来一直连续不断阅读的唯一的刊物。 1958年上机械学校到一个大厂实习时,在一个老师傅处,第一次见到她就爱不释手,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说饥不果腹也不过分),我不但白费订阅《机械工人》,连她出的一些小集子,如《机械工人小经验集》我也都购买来。  相似文献   

12.
《机械工人(冷加工)》2009,(10):I0001-I0001
敬爱的编辑: 你们好!我是一位有着18年订阅《机械工人》杂志经历的老读者,除了有5年因到广州没有连续订阅,后来这5年的杂志我也收集齐了。本人也从一个工人成长为在机械方面比较全面的技师,这中间《机械工人》给我的帮助最大,而且也最直接。  相似文献   

13.
我开始接触《机械工人》是在2000大学毕业后进入机床厂车间实习,公司为每个部门订阅了《机械工人》,就是此时,爱好读书的我第一次接触了这本杂志。由于《机械工人》中的技术文章通俗易懂、贴近工厂实际、实用性强,其中介绍的结构或原理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对我的车间实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我因此与《机械工人》结下不解之缘。此后每期的《机械工人》我都无一错过,  相似文献   

14.
在千禧之年,《机械工人》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伴随着祖国机械工业的发展壮大,迎来了她50周岁生日。回想十几年和《机械工人》的朝夕相处,发觉她正一天天成熟,内容更日趋丰富完善。 十几年前,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地一家机械生产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为拓宽技术人员的知识视野,技术部门订阅了很多种机械期刊,但  相似文献   

15.
感谢与建议     
我是一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得到过《机械工人》(现更名为《金属加工》)的很多帮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机械工人》是我最早的启蒙老师,我也曾是《机械工人》的优秀读者。因此,当8年前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机械工人》的姊妹杂志《通用机械》和《现代零部件》时,我就倍感亲切,不久这两本杂志就发表了我十几篇论文,帮助我宣传液力传动技术。借此《通用机  相似文献   

16.
说起来,认识《机械工人》是在1999年刚刚改版扩容之时。当时,不经意间在资科室看到了《机械工人》,随手翻了翻,立即被里面许多短小、精悍、实用的文章所吸引,从此《机械工人》成了我每月必读的刊物,而其中的内容就成了我从中汲取营养、提高技能、掌握经验、打稳事业根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我结识《机械工人》已近20年了。20年来,她像我的良师益友,丰富了我的业务知识,哺育我成长,在我的工作生涯中留下了难忘的一页。 真正认识《机械工人》,还得从一件事说起,那是80年代初,单位承接了一批球墨铸铁的生产任务,因当时没有生产经验,球化处理技术掌握得不够全面,大批的铸件产生缺陷。看到这种情形,我很着急,翻开从前的学习资料,那里面理论性的内容较多,没有多少可供实用的具体方法。我试着去技术科查阅了《机械工人》,期望着能从中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有一位广东读者在给我的来信中讲述了他对《机械工人》的一些感受和希望,令我深受感动,以至我不由自主地拿起笔,把我的感受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这位读者在来信中这样写到:“我认识《机械工人》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这几年中,每每看到新来的杂志,我都有一种感觉,《机械工人》好像不断地在发生新的变化,总有新的东西在吸引着我。前几天,因为单位要买几台设备,由我来负责提出选型方案,于是,我把这几年的《机械工人》都摆了出来。翻着一本本的杂志,在对比中,我更加清晰地感觉到《机械工人》几年来快速发展的足迹和可喜的变化:面貌更新了,编排形式和报道方式更活泼多样了;信息量更大了,内容与行业和技术发展的方向结合的更紧密了,与我们读者交流的内容也更多了;广告数量的不断增长,也说明《机械工人》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同,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量较大的了解新技术新产品、选购设备的好渠道;另外,我感到贵  相似文献   

19.
亲密战友     
我与《机械工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怀着对未来从事行业的新奇,我翻开了校办工厂图书室的一本《机械工人》,我马上对她一见钟情。里面的文章让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真是相见恨晚。参加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老朋友。真巧,所在部门就订了一份《机械工人》,我真是欣喜若狂,同时,有一份与人分享好东西的快感。我衷心希望《机械工人》的芳踪遍布大江南北。 我是做工艺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在机械加工方面要不断摸索、总结和积累。在这方面,《机械工人》成了我的左右手。我们办公室有四名工艺人员,每来一期《机械工人》,我们都欲先睹为快,许多加工者也来借阅,最后由我小心地归置起来,以供随时查阅。《机械工人》对我们熟悉本职工作起了引导作用.对我们提高水平起了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机械工人》为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滋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人才。正因如此,才会有数以千百万的读者始终如一的在关注着《机械工人》。我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为有这样的杂志感到自豪和骄傲。是它,引导我走上技术工作道路,我伴随着《机械工人》的步伐成长发展。饮水思源,要衷心感激我终生的良师益友——《机械工人》。 30多年前,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工厂的铸造车间当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