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2.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腐竹脂肪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收集不同生产线、不同时间的腐竹样本180 份,利用积分球附件采集漫反射光谱(4 000~10 000 cm-1)。为消除颗粒散射影响和光谱基线漂移,二阶导数和卷积平滑用于光谱预处理。采用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搜索组合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和遗传偏最小二乘法优化建模变量,最终构建了定量预测模型。结果显示,4 种方法均可有效地提取信息变量、降低模型维度、提高预测性能;遗传偏最小二乘法一次优选获得143 个变量,构建的模型性能最佳,其校正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预测相关系数、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6、0.95、0.92和1.17。研究表明,经过信息变量提取后所构建的近红外模型简单、预测精度高,可用于腐竹脂肪含量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3.
在腐竹制作过程中,添加0%~0.12%的低亚硫酸钠,测定其对腐竹成膜速率、出品率、抗拉伸强度、断裂延伸率、色泽等膜特性的影响。结合腐竹中二氧化硫的残留量,确定低亚硫酸钠的适宜添加量。结果表明,随着低亚硫酸钠添加量的增加,腐竹的出品率、成膜速率、抗拉伸强度先增后降,断裂延伸率下降,L*值增加。0.02%~0.06%添加量时,可提高腐竹的成膜速率、出品率、抗拉伸强度和L*值。添加量为0.02%时,出品率、成膜速率最大;添加量为0.04%时,抗拉伸强度最大。添加低亚硫酸钠,会使腐竹膜的断裂延伸率下降,但在0.02%~0.04%的添加量下,腐竹膜的断裂延伸率为可接受状态。添加量为0.04%~0.06%时,所有腐竹颜色均处于良好状态。但0.06%添加量时,揭竹后期腐竹存在低亚硫酸钠超标的安全风险。综合考虑色泽、出品率、成膜速率、膜的机械特性与使用安全性,腐竹中适宜的添加量为0.04%。腐竹断裂延伸率受浆液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4.
旨在为低变性豆粕制备腐竹提供参考,分析了豆粕陈化对豆粕中蛋白质结构性质(溶解度、粒径分布、蛋白质组成)和氧化程度(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羰基含量)的影响。同时,以新鲜豆粕和陈化豆粕为原料制备腐竹,考察豆粕陈化对腐竹制备(产率、基本成分、机械性质、颜色、耐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豆粕中的蛋白质在长时间储藏过程(相对湿度40%~50%,温度16℃,储藏时间150 d)中发生疏水聚集导致其溶解度降低,粒径增大和蛋白质组成改变,同时蛋白质氧化导致其游离巯基含量下降,降低了豆粕中蛋白质的共价结合能力;新鲜豆粕制备的腐竹在产率和蛋白质利用率上显著高于陈化豆粕,同时在机械性质、亮度和耐煮性上也显著优于陈化豆粕。综上,豆粕陈化导致豆粕中蛋白质的成膜能力下降,不利于制备高产率和良好品质的腐竹。 相似文献
5.
腐竹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工艺采用腐竹生产的最佳条件 :浸泡时加 3 5倍于大豆的水 ,调pH值为 7 5 ,浸泡 8h ,磨浆时加 8倍于大豆的水 ,浸出时调 pH值为 7 5 ,温度保持 70℃ ,浸出时间稳定在 3 0m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腐竹 ,大大提高了出品率 ,采用 3次分离法 ,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分离 ,进一步提高了腐竹的出品率。 相似文献
6.
腐竹生产工艺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工艺采用腐竹生产的最佳条件;浸泡时加3.5倍于大豆的水,调pH值为7.5,浸泡8h,磨浆时加8倍于大豆的水,浸出时调pH值为7.5,温度保持70℃,浸出时间稳定在30m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腐竹,大大提高了出品率,采用3次分离法,更有利于蛋白质的分离,进一步提高了腐竹的出品率。 相似文献
7.
影响腐竹形成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明,腐竹形成受到豆浆温度、豆浆浓度、pH值、空气流通情况以及添加剂的影响。当豆浆的温度稳定在85℃-90℃、豆浆浓度约在50%、pH70,30米/秒的环境风速以及加入10%的单甘酯的条件下最有利于腐竹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确定腐竹高效优质生产适宜的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方法:探究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对腐竹得率、成膜速率、营养成分、机械性能、蒸煮损失率和复水比等的影响。结果:当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豆浆浆液深度为6 cm时,腐竹得率(34.68%)和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51.05%,脂肪含量为23.42%,且抗拉强度和复水性较好,分别为3.74 MPa和3.80 g/g。结论:综合考虑腐竹得率、成膜速率和食用品质等指标,建议采用豆浆固形物含量6%,豆浆浆液深度6 cm进行腐竹的高效优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市售腐竹中吊白块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竹由于营养价值丰富而深受人们喜爱,但是近年来不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在生产中添加了国家多次明令禁止的甲醛次硫酸氢钠(俗称"吊白块"),由于吊白块在使用过程中易分解,可通过测定其分解产物甲醛和二氧化硫来判定产品中是否含有吊白块. 相似文献
11.
揭竹过程中浆液成分与腐竹品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揭竹过程中浆液成分与腐竹品质的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竹过程中,浆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从2.80%、5.10%增加到4.35%、10.0%,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呈下降趋势,浆液的pH值由7.00下降到6.47,氨基酸与还原糖的含量分别从0.71、0.34 mg/mL增加到2.49、1.8 mg/mL;腐竹中的蛋白质呈下降趋势,脂肪含量呈增加趋势,腐竹的感官品质、耐煮性以及亮度L*先升后降;腐竹中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与腐竹的感官品质有很大相关性,L*与感官指标中腐竹的颜色、光泽呈极显著正相关,还原糖、氨基酸含量与腐竹的颜色有很大相关性,且氨基酸的相关性大于还原糖。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大豆品种与腐竹品质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0个大豆品种,测定大豆理化指标及其制成腐竹的品质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大豆品种理化指标与腐竹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与腐竹吸水性、耐煮性、得率、腐竹脂肪及蛋白质含量呈显著相关(r分别为-0.511*、-0.488*、0.510*、0.498*、-0.498*);大豆蛋白含量与腐竹揭膜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97**),与腐竹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达到显著相关(r分别为0.524*、-0.504*);大豆总糖与腐竹得率、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7*、r=0.483*);大豆的蛋白/脂肪与腐竹蛋白质、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相关(r=0.628**、r=-0.603**),与得率的相关系数r=-0.479*,达到显著水平;大豆的蛋白/总糖与腐竹揭膜速率、得率呈显著负相关(r=-0.444*、r=-0.530*),与腐竹蛋白质、脂肪含量均达到极显著相关水平(r=0.630**、r=-0.646**)。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各回归方程的F值与复相关系数R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从入选回归方程的各指标来看,腐竹的品质指标受到大豆灰分含量、脂肪含量、蛋白/总糖以及蛋白/脂肪等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不同氧化程度的脂肪促进肌原纤维蛋白氧化模型,研究脂肪氧化对肌原纤维蛋白氧化的促进作用 及其对蛋白氧化后性质和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脂肪氧化产生的自由基可以促进蛋白质发生氧化反应,随着脂肪 氧化程度的增加,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巯基含量和二酪氨酸含量发生显著变化(P<0.05),当硫代巴比妥 酸反应产物含量为2.5 mg/kg时,羰基含量、巯基含量和二酪氨酸含量分别为4.12、81.33 nmol/mg pro、563.36 AU, 表明蛋白质的氧化程度和表面疏水性逐渐升高,流变学特性储能模量和损失模量也随之降低,稳定的α-螺旋和β-折 叠部分遭到破坏,转变成不稳定的β-转角和无规卷曲,肌原纤维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都随着脂肪氧化程度的增加 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