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东北产大豆为原料,利用雅致放射毛霉(AS3.2278)菌株,研究了腐乳发酵过程中异黄酮总量和成分的变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腐乳发酵过程中异黄酮糖甙含量降低,异黄酮甙原含量升高,后酵50 d 腐乳中总甙原含量约为白坯中的20倍。在6%食盐的条件下,发酵过程中染料木酮甙酶解速度高过黄豆甙,在后酵30d染料木酮和黄豆甙原含量分别达到局部峰值191.24μg/g(干物质)和106.65μg/g(干物质)。  相似文献   

2.
腐乳后发酵过程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存在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 究 了 腐 乳 恒 温 后 发 酵 不 同 时 期 大 豆 异 黄 酮 的 存 在 形 式 与 含 量 的 变 化 ,找 出 其 变 化 规 律 ,以 指 导 生 产 实 践 。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04,(04):69-71
研 究 了 腐 乳 恒 温 后 发 酵 不 同 时 期 大 豆 异 黄 酮 的 存 在 形 式 与 含 量 的 变 化 ,找 出 其 变 化 规 律 ,以 指 导 生 产 实 践 。   相似文献   

4.
腐乳前发酵和盐制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腐乳前发酵和盐制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腐乳前发酵和盐制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总含量逐渐减少;大豆异黄酮总含量的损失主要是由白坯的制作和盐制过程引起的。在腐乳前发酵和盐制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分也发生改变:随着大豆异黄酮糖苷(daidzin和genistin)含量的减少,其相应的苷元(daidzein和genistein)明显增加。盐制过程中较低盐含量下的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6%、10%食盐含量的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含量和β-葡萄糖甙酶活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构型转化密切相关.酶的活性在毛坯发酵24h后开始快速增长,在腌制2d时达到最高值102.60U/g.6%食盐含量样品中异黄酮糖甙构型转化较快.食盐对染料木酮甙和黄豆甙酶解的影响不同,对染料木酮甙酶解的抑制作用更强.大豆甙在白坯中的含量仅44.86μg/g干物质,在腌制3d后完全分解.  相似文献   

6.
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 6 %、 10 %食盐含量的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食盐含量和 β -葡萄糖甙酶活性与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构型转化密切相关。酶的活性在毛坯发酵 2 4h后开始快速增长 ,在腌制 2d时达到最高值 10 2 6 0U/g。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6%、10%食盐含量的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构型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食盐含量和β—葡萄糖甙酶活性与腐乳发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的构型转化密切相关。酶的活性在毛坯发酵24h后开始快速增长,在腌制2d时达到最高值102.60U/g。  相似文献   

8.
腐乳中的大豆异黄酮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olaris C18(2.0mm×100mm,3μ),水(含0.3%H3PO4)、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0mL/min,柱温50%,测定波长(λ)260nm,分析腐乳中大豆异黄酮.在选定色谱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线性范围为0.2 mg/L~40mg/L,样品加样回收率为90.0%~95.2%,相对标准偏差为0.90%~2.45%.本方法精密度好,结果可靠,适合于腐乳中大豆异黄酮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荧  潘思轶 《食品科学》2010,31(21):101-104
研究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腐乳后酵过程中,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呈下降趋势;当食盐含量较低时,糖苷(daidzin 和genistin)分解较快;大豆异黄酮糖苷形式(daidzin 和genistin)转化为苷元形式(daidzein 和genistein)。说明腐乳后酵有效提高了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姜雪  迟玉杰  许岩  刘红玉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401-403,408
雌马酚是大豆异黄酮在人体肠道中的最终代谢产物。众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广泛的保健价值,在预防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大豆异黄酮的生物活性在某种程度上归因于雌马酚,并且雌马酚具有较其前体更高的生物学效用。大豆异黄酮在特定的肠道菌作用下降解产生雌马酚,但并非每个人体内都可代谢产生雌马酚。总结了雌马酚在人体中的生理活性,并且综合论述了化学合成制备混合型雌马酚的方法,以及生物合成雌马酚过程中,动物及人体内可降解大豆异黄酮的肠道菌筛选情况。  相似文献   

11.
加热预处理对大豆胚芽风味及其异黄酮存在形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传核  杨晓泉 《食品科学》2004,25(7):109-111
大豆胚芽含有大量异黄酮化合物,天然异黄酮存在形式主要丙二酰型糖苷,此类异黄酮化合物是大豆胚芽的苦涩、豆腥味的主要呈味物质。研究显示采用加热处理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大豆胚芽的苦涩味,从而改善胚芽的风味。采用HPLC分析显示,加热处理可使丙二酰型异黄酮糖苷转换为乙酰型糖苷,甚至糖苷化合物,后者的呈味显著低于丙二酰型异黄酮糖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青腐乳发酵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试验研究以北京市腐乳厂的青腐乳为例,对其生产工艺分为白坯、毛坯、盐坯,后发酵7d、14d、21d、28d、35d、42d等9个阶段,在各阶段采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理化检验以及黄曲霉毒素B1的分析。基本搞清楚了青腐乳发酵机理及腐乳风味与产品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在腐乳生产工艺上是一突破。  相似文献   

13.
全发酵腐乳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邵伟  刘世玲  肖汶  李爱华 《中国酿造》2002,(2):10-11,21
文中初步探讨了以大豆为原料 ,通过乳酸菌发酵所产酸使蛋白质变性凝固 ,来代替传统的凝固剂 ,然后再在毛霉的作用下酿造腐乳的工艺 ,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腐乳氨基酸含量高 ,口感独特  相似文献   

14.
腐乳发酵过程中细菌种群变化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腐乳发酵过程中各阶段的发酵样品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取样品中细菌的总DNA,通过PCR的方法获得其16S rDNA扩增片段,对所得片段进行克隆、转化,得到40个转化子.通过16S rDNA-PCR方法对转化子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中16个为假阳性,对其余24个转化子进行双向测序,分析序列同源性,将具有显著同源性的序列归为一类.同时对所得序列进行检索分析,它们中部分与GenBank中已知基因序列具有显著同源性,另一部分序列检索分析显示为目前仍不能通过人工培养得到的未知微生物.通过对复杂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一步认识了腐乳发酵过程中菌种以外的杂菌分布情况,找出细菌群落变化规律,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发酵过程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豆异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抗氧化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乙醇浸提法、酸水解法及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测定还原能力、清除•OH能力和抑制猪油氧化能力比较了大豆异黄酮甙和甙元的抗氧化性能及热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6.
酸水解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甙元工艺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以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取酸水解后用无水乙醚萃取的方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甙元成分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酸水解法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和产品纯度均高于常规有机溶剂浸提法。  相似文献   

17.
腐乳混合发酵菌的筛选及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的乳酸溶液喷在豆腐块上富集培养发酵菌,分离纯化出3株毛霉属菌株和3株根霉属菌株,经过蛋白酶活力测定确定2#鲁氏毛霉和1#米根霉为优势菌株,其相对蛋白酶活力分别达到了94.8%和89.3%;筛选所得毛霉∶根霉以7∶3制成混合菌悬液,最后利用正交试验确定混合菌种发酵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8℃、豆腐坯水分含量80%、酒精度12%、用盐量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