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文喆  李瑞金 《治淮》2003,(7):17-19
1983年,根据《国务院批准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的通知》([1981]148号文),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立了沂沭河管理处(现更名为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对沂沭河骨干工程进行直接管理。直管20年来,按照《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水法规及水利部流域机构管理职能的要求,依法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科学合理调度洪水,确保防汛安全,为沂沭河两岸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苏冠鲁 《治淮》2004,(6):19-20
治淮50年来,沂沐河经过多次大规模的治理,防洪体系基本形成,工程防洪能力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1983年,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立沂沭河管理处,对沂沭河河道及控制性闸涵工程进行统一管理.沂沭河管理处下设5个管理所、13个管理段,担负着山东境内沂沭河513.4公里河道、705.6公里堤防及5座大型控制性闸涵工程的管理运用.近20年来,管理处认真履行流域机构管理职能,不断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管理水平逐年提高,工程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工作初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为沂沭河地区的防洪保安、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苏冠鲁 《治淮》2001,(9):27-28
沂河和沭河是沂沭泗水系的两条大型山洪河道,同发源于沂蒙山区,流经鲁、苏两省14个县(市、区),流域面积21070平方公里。为加强工程管理,解决省际水利矛盾纠纷,合理调度洪水,1983年,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在山东省临沂市设立沂沭河管理处,对沂沭河河道及控制性闸涵工程进行直接管理。管理范围:沂河从跋山水库至省界,  相似文献   

4.
赵焕雪  孙涛 《治淮》2001,(9):31-32
沂沭河是沂沭泗水系两条大型山洪河道,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淮河流域的统一管理,根据国务院国发[1981]第148号文件,1983年,沂沭河管理处成立,承担着沂沭河513.4km河道、705.6km堤防和江风口  相似文献   

5.
<正>河道采砂事关河道行洪安全,涉及工程安全与砂石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水利管理的难点。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沂沭河水利管理局采砂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采砂管理秩序较为混乱,乱采滥挖严重,沂沭河水利管理局广大职工不断增强防洪保安的大局观念,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忠实履行法定职责,以《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支撑,坚持依法行政,对非法采砂"零容  相似文献   

6.
沂沭河管理处统管河道总长513.38公里,堤防总长705.62公里。由于沂沭河的治理标准起始不高,加上年久老化、自然退化,河道、堤防的行洪、抗洪能力逐年下降,险工隐患增多,工程现状令人担忧。一、工程现状堤防工程单薄,高程不足。705.62公里长的堤防中,堤顶达到4~6米宽、高程标准超过20年一遇洪水位1.5米的仅有161公里,其余堤防大部分顶宽不足  相似文献   

7.
经过多年努力,沂沭河水利管理局(以下简称沂沭河局)的水政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采砂实现了精细化管理,初步实现了采砂许可"零失误"、非法采砂"零容忍"、汛期禁采"零船只"、水行政执法"零败诉"等目标。水政科获得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2015年5月1日将要实施的新《行政诉讼法》,对做好水行政管理工作影响深远。本文主要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对水行政管理的影响进行解读,并就进一步做好沂沭河的水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8.
《治淮》1999,(6)
沂蒙山的命脉之河——沂河,哺育了具有优良传统的沂蒙老区,如今她又浇灌出一朵亮丽的文明之花,这就是沂河水政监察大队。这支文明执法、文明服务、成绩显著的队伍,今年4月被淮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命名为“水政水资源文明服务窗口”。 沂河水政监察大队,隶属沂沭泗水利管理局沂沭河管理处沂河管理所。该所承担着山东省境内沂河、祊河、邳苍分洪道三条河流的288公里河道、574公里堤防的日常管理及防汛任务,繁重的管理任务就落在了1997年成立的沂河水政监察大队的肩上。  相似文献   

9.
沈万合 《治淮》2001,(9):33-34
沂河和沭河是纵贯沂蒙山区的两条大型山洪性河道,自源头平行南下,经鲁南流向苏北,两河相距20~30公里。建国初期,人工开挖了分沂入沭水道后,使两河脉络相通,山东境内流域面积17253平方公里。沂沭河管理处直管工程主要包括:沂河(跋山水库至省界)、沭河(青峰岭水库至大官庄)、老沭河(大官庄至省界)、新沭河、邳苍分洪道、分沂入沭水道、总干排、枋河(姜庄  相似文献   

10.
工程建设     
《治淮》2011,(10):50-51
2011年是沂沐泗水系统一管理30年。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的通知》,成立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对沂沭泗水系的主要河道、湖泊、枢纽工程及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调度运用,沂沭泗水利工作进入-个新的发展阶段。30年来,沂沭泗水利工  相似文献   

11.
大官庄水利枢纽是沂沭河洪水东调关键控制工程,是沭河、分沂入沭河道、新沭河、老沭河连接的咽喉,承接沭河来水和沂河部分洪水(分沂入沭河道调尾后),控制分泄入新沭河和老沭河。就近将沂沭河洪水东调入海,为扩大南四湖洪水出路创造条件。 大官庄工程于1993年11月10日开工建设,历时两年,  相似文献   

12.
刘培成 《治淮》2001,(9):8-9
沂沭河水利管理处组建于1983年,隶属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下设6个管理所。现有在职职工337名。担负着沂沭河山东境内513公里河道、705公里堤防和“四闸一涵”5座控制工程的管理运用。近20年来,管理处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下,认真履行流域机构管理职能,使各项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沂沭河流域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综合经营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1988~1999年度文明单位等荣誉;1993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评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3.
《治淮》1993,(7)
在改革浪潮席卷神州,水利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沂沭河管理处走过了十年战斗历程,迎来了它的第十个生日。沂河、沭河是纵贯临沂地区的两条大型山洪河道。由于地理、气候和河道自身的特点,历史上多次漫溢决口,给沿河人民造成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后,全区人民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了大规模的“导沭整沂”和“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相继建成了人民胜利堰、  相似文献   

14.
李相庆 《治淮》2010,(1):17-18
<正>一、水土资源开发基本情况沭河水利管理局(以下简称沭河局)现直管山东省莒县、莒南、临沭县境内沭河、老沭河、新沭河、分沂入沭、总干排等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河道长180.62公里,堤防长218.30公里。  相似文献   

15.
在沂蒙山区这块神圣而文明的土地上,有两大重要河流——沂河和沭河。由于它们流经山东、江苏,国家于1983年实施直接管理,组建沂沭河管理处,隶属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长年奋战在这里的300多名管理者,面对513公里河道、705公里堤防和5座大型控制性闸涵的管理重任,创造了令  相似文献   

16.
<正>沂沭泗水系是淮河流域内相对独立的水系,系沂、沭、泗(运)三条水系的总称,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统一管理沂沭河水利工程。沂沐泗局直管河道的采砂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特别是2000年以来,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河砂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南四湖、骆马湖水域和沂沭河等956 km河道采砂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一些河道非法采砂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到河势稳定,危及河道防洪工程安全、南  相似文献   

17.
孙涛 《治淮》2009,(8):50-51
沂沭河局的河道采砂管理工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已走过20年艰难曲折的历程。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局上下的不断努力和艰辛探索,河道采砂管理从原来的简单、粗放状态逐步走上依法、科学、规范的轨道,为河道工程安全、防洪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开创了沂沭河河道采砂管理及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肖幼 《治淮》2011,(7):4-5
沂沭泗水系位于淮河流域东北部,是沂河、沭河、泗(运)河三条水系的总称。1981年10月,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对南四湖和沂沭河水利工程进行统一管理的请示》,成立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对沂沭泗流域的956公里河道、1692公里河湖堤防和  相似文献   

19.
张学才 《治淮》2001,(9):45-46
骆马湖管理处组建于1985年,现有在职职工261人,隶属于水利部淮委沂沭泗水利管理局,管理沂沭泗流域下游江苏境内的新沂河、中运河、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骆马湖等河道堤防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淮委沂沭泗管理局沂沭河管理处沭河管理所,在搞好工程管理和防汛工作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想方设法让水走向市场。近几年来,沿着“近抓黄砂远抓树,依法收费抓力度,实体项目挖潜力,努力开拓新支柱”的经济工作思路,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加快了水利经济发展。目前,河道管理单位发展水利经济项目主要有依法收费、国有土地承包使用、绿化提成、河道工程维护管理费、建设项目占地补偿费及兴办各种经济实体等,1996年完成创收任务118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