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感应电动机(IM)动态负荷模型(IM_DLM)不足以描述综合负荷特性,因而不实用的问题,采用解 耦辨识的方法分析了综合负荷有功功率特性和无功功率特性所对应的IM_DLM的不同;提出了在IM_DLM中引入一个无功功率“静态补偿”(LSVC)项的新模型 (LSVC_IM_DLM),并对引入的LSVC项的物理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通过比较河北于庄和广东郭塘2个变电站的不同类型负荷特性对IM_DLM和LSVC_IM_DLM的辨 识结果,表明LSVC_IM_DLM较符合综合负荷的物理机理,其模型参数分散性小,LSVC项系数能反映不同负荷类型的变化,是一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机理 型动态负荷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计及转子电磁暂态的三阶感应电动机负荷模型在定子三相接地过程中的响应,指出位于系统送端的感应电动机负荷的无功倒送特性在一定时段内对系统送端电压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分析了电压支撑作用对系统送出极限的影响。将华北电网典型送端张家口地区实测综合负荷模型(以感应电动机为主)应用于沙岭—昌平线极限切除时间的计算,并与采用不同比例ZIP负荷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分析的结果。说明张家口地区(送端)负荷模型对系统送出极限的灵敏度很高;动态负荷模型具有静态负荷模型难以模拟的特性。强调了在电网稳定计算中采用动态负荷的必要性,从无功角度研究了负荷模型在暂态稳定计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负荷作为电力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模型的精确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分析的结果。采用电力系统同步数据对电力系统负荷区域进行建模、网络化简和负荷模型辨识,提出了基于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的综合区域负荷模型的概念,分析了该模型的参数可辨识性。确定了综合区域负荷的网络模型,为区域负荷的建模提供了依据。以一个简单电力系统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证明了该负荷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进行实际短期负荷预测时,对某个固定地区,用不同预测方法可能得到不同的预测结果。文中基于对这些不同的预测结果的分析,提出了以得到一个唯一的综合预测曲线为目标的优化模型。根据模式识别的基本原理,这个新模型以待预测日与历史日之间相关因素的最佳匹配为原则。通过虚拟预测结果与实际负荷曲线数据的误差平方和的最小化,可以得到综合模型中各种单一预测结果所占的权重值大小。实际算例研究表明,综合模型的预测结果优于各种单一方法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水轮发电机组甩负荷过程调速器开度模式控制方法,能够快速稳定甩负荷过程中水轮发电机组的运行频率,保障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构建水轮发电机组调速器数学模型,以模型中3个关键调节系数为目标输出,发电机组转速的误差变化率与误差为目标输入,设计5层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与控制规则;通过该模型依据此控制规则,模糊推理与模糊化目标输入,并持续迭代学习训练后,输出3个关键调节系数,向PID控制器内输入此类系数;由PID控制器以此输入为依据,控制水轮发电机组甩负荷过程调速器的开度模式,获得稳定频率输出。结果显示,该方法可通过对实验水轮发电机组甩不同额度负荷过程中调速器开度模式的控制,有效调整并稳定不同甩负荷过程中机组的运行频率,且控制中的控制精度较高,调整用时与超调量均较低,综合控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6.
负荷建模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问题,其模型结构一般由经验或机理方法确定(对综合负荷一般靠经验确定),而参数则由辨识获得。对综合负荷,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得到好的模型结构。本文介绍采用人工神经元网络(ANN)进行负荷静态综合性辨识的初步结果,并与阻尼最小二乘法(Marquardt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算例表明,用ANN进行负荷静态综合特性辨识可得到十分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MATLAB仿真工具并运用总体测辨建模原理,研究了风力发电对配电网侧综合负荷建模的影响。指出含风力发电的配电网侧综合负荷可以用异步电机并联静态负荷的广义综合负荷模型来等效描述;为了准确反映风力发电容量对综合负荷模型的影响,模型中的动态负荷所占比例的取值范围必须扩大到任意实数。对3种典型运行方式的建模表明,所提出的任意动态负荷比例的异步电机并联静态负荷的综合负荷模型,对不同风力发电容量和负荷水平的配电网综合负荷特性有很好的等效描述能力。  相似文献   

8.
地下工程空间分布优化设计是大型地下工程稳定性分析的关键。如今,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有两个:一是模型建立问题;二是优化方法的实现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基于其标准设计语言Python对其前后处理进行二次开发,将参数化模型可动边界的非线性关系编入到程序中,实现了有限元参数化设计;以MATLAB语言为平台,利用Nelder-Mead法与参数化设计相结合进行优化,将参数化有限元分析程序作为一个单独模块嵌入Nelder-Mead算法程序中,实现了地下工程问题的“智能连续”优化。文中涉及到工程应用将在本文的Ⅱ部分给出。  相似文献   

9.
一种实用的水电厂机组启停与负荷分配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借鉴虚拟机组技术,通过将机组工况转换成本转换成水当量来计算,建立了一种实用的水电厂机组启停与负荷分配模型。该模型既尽量减少水电厂发电耗水量,又尽量减少机组启停次数和通过机组汽蚀振动区的次数。在模型求解过程中将动态规划和网络最短路径搜索有效地结合,模型求解的结果能在发电耗水成本和机组工况转换成本之间取得较好的平衡,从而有效地降低水电厂发电的综合成本。该模型在对隔河岩水电厂实时经济运行的离线仿真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月10日WSCC大系统事故重现过程中,负荷模型的改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负荷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原因却一直无从知晓,因此,文中应用电力系统中长期动态仿真软件Eurostag,仿真分析事故过程中负荷与电力系统稳定器(PSS)控制的相互作用对系统动态稳定的影响;采用时域仿真与小扰动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的负荷特性对系统阻尼及对PSS参数整定的影响;讨论了负荷与PSS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导致系统失稳的原因。仿真分析表明,如果WSCC系统仿真应用准确的负荷模型,PSS参数整定正确,系统可能不会轻易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个典型的电力系统模型,综合考虑了负荷节点的有功和无功负荷对电压稳定的影响,对模型进行了双参数分岔分析,求得了参数空间中的鞍节点分岔(SNB)曲线和霍普夫分岔(HB)曲线。结果表明,在有功负荷水平较低时,系统在达到SNB点之前会首先遇到HB点,因此系统会出现振荡失稳;随有功负荷的增加,HB曲线将达到极限点;如果有功负荷继续增加,则HB点将会消失,电压崩溃将发生在SNB点处。并且通过计算Lyapunov指数得到了系统在负荷P-Q平面上的稳定性。SNB曲线是系统轨迹稳定与发散区域的主要分界;在HB曲线所包含的区域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特性,其中包含周期轨区域、混沌区域和轨迹发散等区域。因此,电压稳定分析应该充分考虑负荷模型的影响,而单纯考虑潮流方程解的存在性是不全面的;HB作为失稳的一种方式,其产生的物理机理和控制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重点讨论了BPA与PSS/E综合负荷模型异同,并以IEEE9节点系统为例,进行了两种软件的综合负荷模型仿真对比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两种软件综合负荷模型对应关系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有载调压器(OLTC)的动态建模问题。作为关键的电压控制设备,OLTC的动 态特性在各种动态研究中 显得格外重要。文中对各种类型的OLTC提出改进的离散-连续 模型,并将OLTC的模型应用于3机11母线系统 的仿真程序中,讨论 了其对长期电压稳定性的影 响。仿真的结果表明:在电压开始降落的最初阶段,OLTC 的调节作用能够维持负荷端的电压 水平,但在某些情况下,OLTC的动态特性会导致系统的负荷过重,从而 使得电压崩溃提前发生。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互补群能量壁垒/扩展等面积准则分析多机系统中特高压直流紧急直流功率支援(EDCPS)提高暂态稳定性的机理,研究了大扰动下恒阻抗 — 恒电流 — 恒功率(ZIP)静态负荷模型、感应电动机(IM)负荷模型对特高压EDCPS效果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送、受端网区ZIP静态负荷模型中不同比例的恒功率有功负荷、恒电流有功负荷、恒阻抗有功负荷及其不同比例感应电动机动态负荷对特高压EDCPS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大扰动下IM比ZIP负荷吸收更多有功。送、受端IM负荷对大扰动后EDCPS下的功角稳定性影响是相反的,送端改善其支援效果而受端则恶化其效果;至于全网采用综合模型后相对于ZIP模型对功角的影响,要衡量送、受端网区负荷量的大小,若送端负荷小于受端负荷则恶化支援下的功角稳定性,需适当增大直流提升量或适时提前投入功率支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以负荷统计法进行负荷统计,以综合系数法校核进行选择厂用变压器;另外调整接线,分块布置,解决厂变在厂内布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负荷模型向量基的概念,把基于元件的建模方法(综合统计法)和基于量测的建模方法(总体测辨法)结合起来,以聚合理论为基础,把实测点的负荷模型外推到其他未知点。通过负荷调查统计建立负荷模型系数矩阵,由实测点的负荷模型,通过不相容方程求最小二乘解,得到该地区的负荷模型向量基,区域内的其他任意未知点的负荷模型均可通过负荷模型向量基求出,建立该地区的负荷模型参数库。该方法已应用于实际电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献[1]中提出了负荷特性在线测辨的新方法,文献[2]中给出了各种动态模型之间的转换关系及由动态模型获取静态模型的公式,本文介绍了电力负荷特性在线测辨装置的硬件、软件及功能,数据采集应用了直接交流采样的处理方法。试验表明该装置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三峡机组运行水头变幅大、机组钤芳最成工况运行时间长等特点,在开发的三峡模型乐轮机组上进行了流态观测与水压脉动试验,本次试验选取了三峡电站动物范围内不同水头、不同负荷下的55个工况,对该选定工况进行如下工作,即利用光导内窥交易和闪光测频仪对模型转轮叶片进出口流态进行了不同空化系数下的观测及描绘;对过流通道上布置的8个水压脉动测点,进行了电站装置空化系数下的水压脉动试验;以及在同一工况的不同空化系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的能计及不确定性因素的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综合调整的区间方法。首先建立了多层分区的空间负荷预测区间模型,将预测单元分为总量层、数据收集层和仿真层,既能结合趋势法和仿真法的优点,又能在保证足够土地划分解析度和预测精度的前提下有效控制数据收集的工作量。然后提出了基于该模型的空间负荷预测综合调整区间方法,这是一种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的负荷分布估计方法,解决了实际中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综合调整的难题。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概率分析中目前普遍采用的两种负荷模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基于K均值聚类分析的负 荷模型。该模型采用负荷比重加权和显著性水平检验,提高了分类的精度和效率;结合正态 相关抽样技术,统一解决了负荷建模的两大难题——相关性和预测不确定性问题。算例分析 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阐明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