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正##近日,山西省大同市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国家灾害预防体验主题公园(基地)正式落户大同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园区。主题公园属国家发改委重点研究项目,旨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对现代条件下自然灾害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大同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园区位于大同县西南部,占地面积600多公顷,毗邻大同县土林、火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生态良好、发展空 相似文献
6.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与资源整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第五届地方政府应对灾害和 紧急事件国际会议上,美国纽约应急管理集团罗尔有限公司的史蒂文·格拉先生在总结“911”世界贸易中心遭袭击后的工作时曾表示“我们从未进行过如此大量的资源配置与人员和部门之间的协调,尽管许多事情没有做错,但纽约市被迫重新评价在某些方面的应急相应系统”。而此前的5月,在唐山召开的首次全国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研讨会上,我们曾就 相似文献
7.
8.
9.
随着人们对"安全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迫切要求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进一步完善与提高。但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起步晚、起点低,目前还未形成一套系统而完善的灾害对策体制,参考借鉴它国经验具有十分必要的现实意义。邻邦日本的灾害对策事业在全世界均处于领先水平。文中从法律法规体系、防灾组织体系、防灾规划体系三方面对日本灾害对策体制的内容进行了扼要介绍,以此为参考,提出我国今后灾害对策事业完善发展的方向与目标,最后着重于防灾规划层面,借鉴日本经验,结合重庆,提出我国城市防灾规划应改进完善的具体方面。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抗灾,防灾的重点,加强城市灾害管理,提高减灾管理水平是城市乃至整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我国70%以上的城市分布在气象、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多发地区,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加强城市综合减灾管理,科学构建城市灾害管理机制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以灾难为主题的博物馆在世界各地悄然发展,随着近年来一些重大灾难事件的发生,此主题博物馆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引起社会关注。汶川地震的发生及汶川遗址博物馆的兴建是中国公众对灾难博物馆认知的原点。灾难博物馆灾难博物馆从众多专题性博物馆独立出来而自成一类,其意义何在?第一,已具备一定数量规模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是灾害大国,同时也是减灾大国。从20世纪初的关东大地震,到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再到2011年的311大地震和海啸,日本在每次巨灾后,都能够举全国之力总结防灾经验与教训,因此而取得的成绩也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笔者借参加第三届联合国减灾大会的机会,在日本各地观察和体验了日本面向公众开展减灾教育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人人参与减灾大会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损失日趋严重,且公民防灾素养不高,在对正规灾害教育进行研究之后,需要把研究视野从学校灾害教育扩展到公众教育,其中防灾安全类博物馆、科技馆、遗址地、纪念馆等是开展灾害教育的最佳场所,以解说为主要手段和途径进行.目前关于灾害类解说研究尚处于空白,故需对这类场所的解说理论与实践进行系统研究.解说的概念解说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环境解说是社会环境教育的重要手段.灾害教育是环境教育的深化与发展,环境解说(解说)的理论也适用于灾害教育,成为灾害纪念遗址、博物馆等地进行社会灾害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促进灾害教育发展,提高全民防灾素养与减灾意识,培育安全文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3)
目的分析我国灾难护理的医院健康教育研究,为增强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近2年的灾难护理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载文量、灾难护理的医院健康教育研究对象和方法、基金资助情况。结果总计265篇灾难护理文献中包含63篇灾难护理健康教育文献,其中25篇为灾难护理的医院健康教育,其研究对象包括伤病员、医院护理人员等7类人群,研究方法有纪实法、培训法等6种,基金资助11篇。结论灾难护理的医院健康教育研究方法滞后,健康教育的超前观念和防患意识薄弱。依据灾难各阶段健康促进的要求,于常态下高标准的护理健康教育活动是改变医院健康教育脆弱性、提高护理人员灾难护理胜任能力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17.
正多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开展了一定的防震减灾教育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经验。但是迄今为止,这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现状长期以来,我国在地震减灾宣传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宣传教育活动不广不深,千篇一律,形式和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宣传是有区别的,宣传层次较低,支出成本较低;教育则是要求投入 相似文献
18.
19.
宏观掌握我国建筑物分布和抗震能力现状,震前对政府指导建设规划、建筑物抗震加固和民众提高防灾意识,震时指挥地震应急、损失评估等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该文在对我国各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开展大量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经济、土地利用、设防情况、人口密度和行政区划属性等因素与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的相关性,建立中国大陆区域建筑物抗震能力综合分区分类方法;利用实际地震震害资料、震害预测资料及建筑物群体震害预测方法,建立不同地区各种结构类型的建筑物地震易损性矩阵;结合不同区域内所具有的各类建筑物存量,基于GIS软件平台,计算并绘制在基本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中国大陆地震灾害风险损失分布图。文中提出一套评估区域建筑物地震灾害风险损失较为完整的思路和方法,可为生命线地震灾害风险损失和人员伤亡分布等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