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目前影响柱施工质量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柱截面小、箍筋肢距过密对混凝土浇捣质量的影响问题;并强调应避免由于施工时高处一次性投料,作业不规范及各种违反《施工规范》的操作而造成的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规范与美国规范中核安全相关混凝土结构抗震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中美规范核安全相关钢筋混凝土抗震设计对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要求基本相同,框架梁纵筋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及最小配箍率、框架梁加密区的长度也基本相同,框架梁实现"强剪弱弯"的能力接近;框架柱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与美国规范的相当,最大配筋率比美国规范略小,框架柱普通箍筋最小体积配箍率与美国规范相比有大有小,框架柱抗震实现"强剪弱弯"的能力是相近的;中国规范实现"强柱弱梁"的能力比美国规范的高。中美规范框架节点区箍筋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均与框架柱的一致,中国规范框架节点的抗剪安全度比美国规范的略高。中国规范抗震墙的最小配筋率与美国规范是相同的。钢筋抗震锚固长度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中柱是最主要的受力构件,其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本文在分析框架柱混凝土施工质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阶段应考虑柱子复合箍筋形式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柱子截面中央应留出振捣混凝土所需要的尺寸;应对基础短柱与底层柱和楼层柱子上下的交界面加强控制措施;柱子模板中预留清扫口并做好施工场地的工作面处理;采取措施清除柱头混凝土的浮浆;严格控制施工作业不规范及各种违反《施工规范》的操作而造成的质量缺陷。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4根钢-聚丙烯混杂纤维混凝土柱试件的拟静力试验,考察了其抗震性能,分析纤维种类、轴压比、剪跨比、纵向配筋率和体积配箍率等因素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柱的剪跨比、纤维种类和轴压比是试件破坏形态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柱的配箍率和配筋率的影响较小;当轴压比nt≥0.308时,混杂纤维的掺入可使试件的抗震承载力提高15%~20%;配箍率对柱的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可通过在约束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的提高予以体现。在此基础上,针对柱的弯曲、弯剪破坏形态,考虑柱端约束和箍筋约束的作用,建立了柱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针对其剪切破坏形态,提出混凝土双向受力简化分析模型,建立了柱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其计算值与试验值均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高强混凝土加芯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了高轴压比下7根高强混凝土加芯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阐述了其主要试验现象及破坏形态,对各试件的滞回性能、延性、承载力、强度及刚度退化、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核心区面积、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配箍率,对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在普通高强混凝土柱中部配置纵向钢筋及复合箍筋,所形成的加芯柱具有良好的滞回延性和稳定的后期强度,等效粘滞阻尼系数符合弯曲破坏混凝土柱0.1~0.2的范围。在设计轴压比高达0.85时极限位移角仍不小于1/50;核心区面积较大、核心纵筋配筋率高、箍筋间距小的柱承载力高、延性好;核心纵筋配筋率高、核心区面积小、箍筋间距小的柱耗能能力强;各试件在加载初期刚度退化较快,后期较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粗骨料强化的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建立了ABAQUS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长细比、纵筋配筋率和箍筋间距对强化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压比和长细比对构件的抗震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轴压比控制在0.6以下,强化再生混凝土柱能够发生较好的延性破坏;长细比对构件的初始刚度和承载力影响较大,长细比越大,构件的承载力越差,位移延性系数越小;纵筋配筋率会影响试件的承载力和延性,箍筋间距对承载力影响不大,但箍筋密度增加,会提高构件的延性。  相似文献   

7.
结合国内外大量试验数据,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建立高强箍筋约束高强混凝土柱的极限位移角、延性系数与轴压比、配箍特征值、保护层面积及纵筋配筋率之间的关系;提出考虑轴压力水平的该类型柱中高强约束箍筋的计算式以及在不同抗震等级下柱端加密区的最小配箍特征值,并与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ACI 318-05、CSA A23.3-04及NZS 3101规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按照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计算的配箍率高于GB 50010—2010、ACI 318-05,低于CSA A23.3-04、NZS 3101规范值。  相似文献   

8.
马辉  邹昌明  王德法  薛建阳  任瑞 《建筑结构》2019,49(4):118-122,133
基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进行可靠度分析,并对该柱发生剪切斜压破坏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剪跨比、体积配箍率、型钢腹板配筋率、型钢强度、箍筋强度和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该柱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析参数范围内,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剪承载力可靠指标均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剪切斜压破坏时该柱的可靠指标平均值为3.718 7,比规范规定值高出0.018 7;弯曲破坏时该柱的可靠指标平均值为3.676 4,比规范规定值高出0.476 4;另外,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可靠指标随着剪跨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随着体积配箍率和型钢腹板配钢率的增大而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型钢强度和箍筋强度的提高而呈现上升趋势。上述结论可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抗震设计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LL550冷轧带肋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 6根配置LL5 5 0冷轧带肋箍筋的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试验 ,研究了LL5 5 0冷轧带肋箍筋高强混凝土柱在不同轴压比和水平往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规律 ,以及轴压比、箍筋间距和纵向钢筋配筋率等对压弯构件延性的影响。综合已有高强混凝土压弯构件的试验资料 ,给出了配LL5 5 0冷轧带肋箍筋高强混凝土柱抗震设计中最小含箍特征值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海水珊瑚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以混凝土类型、纵筋配筋率、配箍率和轴压比为主要参数,开展了6个环氧涂层钢筋混凝土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柱的破坏形态、承载力、延性和滞回耗能等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环氧涂层钢筋海水珊瑚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海水珊瑚混凝土对柱延性、刚度退化有明显影响,而对承载力与耗能能力影响较小;海水珊瑚混凝土柱位移延性系数和承载力较普通混凝土柱降低19.25%与6.67%,而屈服荷载和峰值位移分别提高5.94%、25.90%;环氧涂层钢筋海水珊瑚混凝土柱耗能能力和滞回特性随纵筋配筋率和轴压比的变化而显著改变;增大配箍率可提高其延性。针对环氧涂层钢筋海水珊瑚混凝土柱提出了骨架曲线模型与抗震损伤评估模型。分析表明,侧移达到弹塑性层间位移角限值时,海水珊瑚混凝土柱纵筋配筋率或配箍率宜分别提高10%、16%,可以使其震损水平与普通混凝土柱相近。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金陵饭店扩建工程,深入分析了工程特点和难点,以及施工方案比选,包括模板加固方案的选择,混凝土施工方案的选择;详细介绍了大截面异形型钢混凝土柱的施工技术,包括异形柱模板施工,异形柱钢筋安装,高强混凝土施工技术.异形柱的混凝土成型良好,无胀模、跑模现象;混凝土表面光滑平整,无蜂窝麻面;异形柱各侧面垂直度经复测符合要求.本工程的异形型钢混凝土柱施工在满足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的同时,还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2.
在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螺旋箍筋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未能定量反映长细比的影响,与普通箍筋柱计算公式及国内外其他有关规范公式的差异较大。为了定量分析长细比对螺旋箍筋柱轴心受压性能的影响,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钢筋混凝土螺旋箍筋柱的精细化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开展了不同直径和长径比的螺旋箍筋柱轴心受压加载破坏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螺旋箍筋柱的承载力随着核心区长径比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当长径比由2增大至5时,其承载力降低幅度在3.7%以内;当长径比达到15时,其承载力较长径比为2时相应值降低了25%。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螺旋箍筋柱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稳定系数的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文献 《山西建筑》2007,33(26):182-183
介绍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混凝土基础、墙、柱、梁、板的浇筑要求与养护方法,探讨了模板拆除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和拆模顺序,重点对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进行了阐述,从而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多层砖混房屋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伟 《山西建筑》2009,35(15):196-197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和构造要求,并针对其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作了阐述,根据工程的不同施工条件和设计要求,提出了具体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从而改善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ECC)是一种具有高延性、高韧性和多缝开裂特征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采用配筋ECC制作柱永久性模板,其内浇筑素混凝土形成组合柱。设计了4根外包配筋ECC组合柱和1根钢筋混凝土(RC)对比柱,开展拟静力试验,研究组合柱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ECC组合柱表现出明显的多缝开裂特征和更好的延性;随着剪跨比增加,柱端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峰值荷载降低,但位移延性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分别提高50%和185%;配箍率较高的构件,柱端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饱满,刚度退化较缓,变形能力较大。基于OpenSees平台,嵌入ECC材料本构模型,模拟了试验柱端水平荷载-位移曲线,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对5个缩尺比例为1∶4的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不同钢筋混凝土匹配度下的框架柱破坏模式。对比不同剪跨比、钢筋强度对框架柱破坏模式的影响,得到框架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抗震性能,分析结构的延性和变形曲线等力学性能。提出钢筋混凝土匹配度及剪跨比归一化系数对104根柱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匹配度对柱的破坏模式有显著影响:匹配度合适时,柱主要发生弯曲破坏;钢筋相对混凝土强度过高时,柱发生延性较差的剪切破坏。应在柱抗震设计时应考虑钢筋与混凝土强度匹配关系,避免柱发生脆性破坏。  相似文献   

17.
对于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研究,目前尚无抗火设计方法可供参考。实际工程中大多借鉴钢筋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设计方法,但由于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机理与二者不同,其耐火极限存在明显差异。为此,提出了火灾下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计算方法,分析了荷载比、长细比等因素对耐火极限的影响,并与钢筋混凝土柱和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荷载比对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影响显著,荷载比越大,耐火极限越低;长细比、截面尺寸等因素对荷载比较小的构件影响显著。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为相同条件下钢筋混凝土柱的14.4%~66.0%,荷载比越大,两种构件的差异越大,按照钢筋混凝土柱的防火设计方法对圆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进行防火设计,结果偏于不安全;与钢管混凝土柱相比,钢管约束钢筋混凝土柱具有更高的耐火极限,是钢管混凝土柱的1.0~3.0倍。  相似文献   

18.
夏永峰 《山西建筑》2014,(13):55-56
以中国尧帝祭祀大殿工程为依托,结合工程特点,对型钢混凝土柱结构设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型钢混凝土柱、梁及型钢梁与型钢连接的施工技术,并总结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陶清林  司拴牢  胡义  顾奎  韦少波  孔炯 《工程质量》2021,39(1):30-34,39
兰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及三馆工程大量使用了高强混凝土劲性柱,开展了十六榀高强混凝土劲性柱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掌握诸试件的裂缝开展模式及破坏形态,得到了劲性柱的恢复力特性曲线.以延性系数和等效粘滞阻尼系数定量表征高强混凝土劲性柱的变形能力和滞回耗能能力,研究了轴压比、含钢率、混凝土强度及剪跨比等因素对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column connection types that has been recently emphasised for accelerated bridge construction (ABC) in high seismic zones is grout-filled duct connections. Experimental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connected to precast cap beams using this connection type is emulative of conventional columns. However, an alternative ABC connection is required to connect precast columns to shallow cap beams and footings due to insufficient anchorage length in those elements. 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 (UHPC)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be used instead of conventional grout in the connection to reduce the anchorage length. First, fourteen large-scale pullout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bond strength of UHPC-filled duct connections.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UHPC instead of normal grout as duct filler can reduce the bar embedment length by 50% or more. Second, design equations we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pullout test data to compute the bar development length in these connections. Subsequently, two half-scale precast bridge columns utilising this connection type at the column base were tested to verify the design equations. Full column plastic moment was developed in both specimens under cyclic loading with no UHPC-filled duct connection failure such as bar pullout even under 12% drift ratio cycles. Finally, a guidelin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pullout and column test data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UHPC-filled duct connections to facilitate field deploy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