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以黄河为主,研究多沙河流水库减淤调度的方法。以黄河上处于不同淤积阶段的青铜峡、三门峡、万家寨、小浪底4座水库为例,比较了多泥沙河流水库在不同淤积阶段,利用低水位排沙和异重流排沙的减淤调度运行方式。通过引入适用的模型和方法对水库进行排沙优化调度研究,对多沙河流的大型水利枢纽优化减淤运行调度总结出了较为可行的研究方法,并对2种主要的排沙调度方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克孜河卡拉贝利水库为例,对冰雪融水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运用、异重流排沙和泄空冲刷运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冰雪融水的多沙河流水库设计时应合理选择汛期运用水位,把握好汛末的蓄水时机,制定合理的排沙运行调度方案,保证水库效益的长期、稳定发挥。  相似文献   

3.
简述了新疆河流的泥沙特性,针对部分河流上已建水库的运行情况,通过新疆水利行业提出的蓄清排浑、异重流排沙、联合辅助排沙等水库排沙减淤措施,结合部分已建山区和平原水库,对新疆多沙河流泥沙调度、运行减淤等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多年平均含沙量大于10公斤/立米的河流称之为多沙河流。在多沙河流上建库及水库的管理运用都较少沙河流水库要复杂的多。本文旨对多沙河流水库现行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意见。一、多沙河流及其水库的基本情况多沙河流及多沙河流水库的基本特点主  相似文献   

5.
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对于水资源匮乏地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与维持河流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多沙河流水库泥沙研究的水库淤积、水库调度、水库泥沙处理与利用以及水库模拟手段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各方面的研究难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黄河水库泥沙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足够的泄流规模是多沙河流水库保持有效库容,发挥长期综合效益的必要条件,确定泄流规模时应充分认识其来水来沙特性。巴家嘴水库位于高含沙的蒲河上,建成后曾多次除险加固,目前水库防洪能力不足,正在进行再次除险加固前期工作。本文通过对巴家嘴水库来水来沙条件的认真剖析,总结其多年来设计运行经验,多角度论证了各特征水位泄流规模,从而给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泄流曲线的设计典例。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泄流规模设计不仅要确定水库最高蓄水位下总泄流规模,还要确定水库死水位、汛期限制水位、淤积平衡后平滩水位泄流规模。各级特征水位下满足排沙、减淤、保持有效库容泄量要求的水库泄流曲线是多沙河流水库泄流曲线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克孜尔水库泥沙淤积情况及异重流运动条件的分析,并结合2008年汛期水库异重流排沙实例,为高含沙河流水库运行提供几点异重流排沙调度经验,以解决水库兴利与排沙的矛盾,减缓水库泥沙淤积,延长有效库容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8.
为使多沙河流水库既能实现防洪、发电和生态等综合效益,同时又能兼顾下游河道维持一定过流能力的目标,运用动态规划方法构建了基于水库-河道耦合关系的水库多目标优化调度数学模型,集成了水库减淤效益、发电效益、下游河道河床演变3个计算子模块。其中下游河道河床演变计算子模块是整个数学模型的核心模块,它的年度计算结果既作为水库调度寻优的判别条件,又通过实时反馈更新了下一年度水库优化调度计算的边界条件。将该模型应用到黄河小浪底水库水沙联合调度的研究中,结果表明,在维持下游河道4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的基础上,构建的模型能充分权衡下游防洪、库区减淤、电站发电之间的关系,实现了水库综合效益的优化。该结论为研究多沙河流水库水沙联合优化调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现有调度水库一般采用蓄洪运用方式,但在多沙河流上,这种方式往往使得水库淤积加快,影响水库的兴利库容,同时影响水库的寿命。为了延缓水库的使用年限,采用蓄清排浑的调度运用方式,水库的泥沙淤积量显著减少,水库的使用年限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严军 《水力发电》2007,33(5):23-26
南盘江属于南方多沙河流,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首部进水口是低坝水库容水库取水,在天生桥一级水库建成之前能否解决好引水防沙难题,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通过选择较理想的坝址、利用一个开阔河弯的末端布置引水防水设施,深入研究水沙条件,优化防沙设施布置,开展泥沙模型试验验证,实行水库合理调度运行,较理想地达到了引水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多沙河流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的发展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春宏 《水利学报》2016,47(3):283-291
在多沙河流上修建水库将产生泥沙淤积,直接影响水库的寿命及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的发挥。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三门峡水库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我国水利科技工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了水库"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并在黄河小浪底水库和长江三峡水库等水利枢纽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成功解决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淤积与水库效益之间的矛盾,减少了水库淤积,保持了水库有效库容长期使用,充分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为多沙河流水库泥沙问题处理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随着对水库泥沙问题认识的深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在实践中还将得到不断优化和完善。结合江河水沙变化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库和黄河小浪底水库等工程运行方式进一步优化的建议,为更好地保障水利枢纽工程的安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促进水库泥沙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喀拉喀什河乌鲁瓦提水库泥沙设计为实例,分析了冰雪融水型多沙河流的水、沙特性,并根据水库担负的任务,利用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及经典的三角洲整体平衡模型,进行了多方案水库淤积率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库调水、调沙运行方式,并布设了与之相应的泄流排沙设施,得出乌鲁瓦提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3.
江苏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已建的沙河水库作下水库。沙河水库为综合利用水库,为确保蓄能电站的正常运行,协调沙河水库各用水部门的用水要求,并确保水库工程防洪安全及减少库区和下游的淹没损失,研究制定了其运行调度原则为:保证蓄能电站的运行不受破坏,保障生活供水。供水次序为先蓄能电站发电与生活供水,而后依次为工业用水与农业灌溉。  相似文献   

14.
多沙河流的水库调洪计算,不同于常用的清水河流的水库调洪,主要区別在于库区的泥沙淤积和冲刷对出库的洪峰、洪量及泄空时间均有影响。本文根据挟沙水流平衡方程及水库输沙关系式,提出考虑泥沙冲淤的多沙河流水库调洪计算方法,经用黄河三门峡与二级支流蒲河巴家咀水库的实际资料验证,获得较好的结果,可为多沙河流水库调洪演算应用。  相似文献   

15.
多沙河流上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是工程规划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中小型水库通常布置底孔排沙洞解决水库泥沙问题。合理的泄流规模是多沙河流水库保持有效库容、长期发挥综合效益的根本保证。通过对枢纽泄流规模和排沙洞泄流规模的阐述,分析了多沙河流中小型水库泄流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现有的确定方法进行对比,提出了以造床流量作为泄流基准,由各影响因素对其进行修正的泄流规模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多沙河流水库健康的内涵,构建包含水库结构安全、上下游河段健康、社会服务效益和区域生态系统四个方面的汾河水库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法、云模型和加权平均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汾河水库处于健康状态,但其健康值偏低,存在健康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水库泥沙淤积严重、径流调节能力减弱等方面。可见,泥沙淤积对多沙河流水库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其健康状况,解决泥沙问题已经成为汾河水库运行与管理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喀拉喀什河乌鲁瓦提水库泥沙设计为实例,分析了冰雪融水型多沙河流的水,沙特性,并根据水库担负的任务,利用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及经典的三角洲整体平衡模型,进行了多方案水库淤积率比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水库调水,调沙运行方式,并布设了与之相应泄流排沙设施,得出乌鲁瓦提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多沙河流河床冲淤情况的分析,利用能量平衡的原理推导出挟沙水流的连续方程式,再将该方程具体运用到多沙河流水质的冲淤调洪计算中去,从而推导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泄流方程式,为多沙河流水库调洪计算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完全补偿调度方式(CCO)是水库防洪规划和实时调度广泛应用的调洪方式。对于一个水库和单防洪控制点所组成的防洪系统,以水库防洪库容最小为目标函数、下游河道水流演进和补偿调度期间水库出流下限等为约束,建立具有通用性的基于完全补偿调度方式的线性规划数学模型。通过一个水库两个防洪控制点和多个典型设计洪水的实例应用,揭示了防洪控制点流量过程特征、水库补偿特征参数(效果、时间及库容)变化规律、及固定泄流方式(FDO)和错峰调度方式(SFPO)与完全补偿调度方式的关系,形成了错峰调度方式参数的推求方法,明晰了水库补偿期间出流下限对出库流量、防洪库容及错峰起始流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20.
水库淤积上延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我国不少水库出现淤积上延.悬移质含沙量较大的多沙河流水库,淤积上延现象相当普遍,如三门峡、官厅、黑松林、镇子梁等水库.悬移质含沙量中等的中沙河流水库,淤积上延现象也不少见,如青铜峡、三盛公、冶源等水库.有的悬移质含沙量很小的少沙河流水库,如山东金斗水库,由于推移质的堆积也出现严重的淤积上延现象.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