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面临反隐身目标的重要作战使命,其中包括对红外隐身目标的探测跟踪.特别是采用红外制导的武器系统,在抗光电对抗能力中,除心须具有抗红外诱饵干扰等能力外,还应具有抗隐身目标的能力.分析了空中目标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和现状及其对红外精确制导武器技术发展的影响,探讨提高红外制导武器反隐身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反隐身雷达技术及其对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隐身技术或低可观测性技术制造的攻击武器.是未来防空系统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它对雷达的生存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这就迫使雷达等探测设备加速发展反隐身技术,提高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以对抗隐身技术。本文主要阐述了反隐身雷达的技术措施和发展方向,并对利用电子战手段对付隐身目标作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3.
<正> 发展概况 航天隐身技术是在一定遥感环境中降低飞机、导弹的物理辐射特征,使其不易被敌方雷达、红外探测设备或其它探测设备识别和发现的技术。该项技术与电磁理论、红外、光学、空气动力学和材料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航天隐身技术通常分为雷达隐身、红外隐身、声隐身和可见光隐身等。目前,世界各国防空系统中采用的主要探测系统是雷达和红外探测器。因此,隐身技术发展的重点是雷达隐身和红外隐身。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也主要是针对这两种  相似文献   

4.
采用隐身技术或低可见性技术制造的进攻武器是目前和今后防空系统要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 ,其中主要包括隐身战斗轰炸机 ;隐身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隐身武器并非不可探测 ,其中采用常规的长波低频雷达可以探测低可见性威胁目标 ,采用光电探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和雷达组网技术等均具有成功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对隐身进攻武器的探测跟踪和对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隐身技术或低可见性技术制造的进攻武器是目前和今后防空系统要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其中主要包括隐身战斗轰炸机;隐身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隐身武器并非不可探测,其中采用常规的长波低频雷达可以探测低可见性威胁目标,采用光电探测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和雷达组网技术等均有成功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红外偏振成像在伪装目标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秋菊 《红外》2016,37(1):18-22
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可以提高探测伪装或隐身目标的能力。作为对抗红外隐身的侦察手段,它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红外偏振成像的进展,提出将红外偏振成像技术应用于目标检测。为了研究伪装目标的偏振散射特征,利用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对覆盖和未覆盖军用三色迷彩伪装网的目标场景进行了探测研究。研究发现,红外偏振成像可以作为探测伪装或隐身目标的新途径,其成像效果较好。此外还证明偏振探测技术对复杂背景中低反射率伪装目标的独特识别优势在中红外波段同样成立,而且偏振角成像对伪装网的外形特征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7.
红外隐身原理及其应用技术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这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红外隐身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由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陆海空三军研制的新式武器已经广泛采用了红外隐身技术,首先分析了红外隐身原理,然后研究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探测隐身进攻武器的雷达对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隐身技术和低可见性技术制造的进攻武器是今后防空系统要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主要包括隐身战斗机、轰炸机;隐身空地导弹、巡航导弹和反辐射导弹。隐身进攻武器并非不可探测,其中采用常规的长波低频雷达可以探测低可见性威胁目标,激光雷达技术、光电探测技术和雷达组网技术等均具有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隐身就是利用屏蔽、低发射率涂料、热抑制等措施,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与特性。这可通过改进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  相似文献   

10.
浅谈现代战斗机的红外隐身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毅 《红外技术》1994,16(6):6-10
雷达隐身技术、电子战、红外探测技术和战斗机高机动性等因素使红外隐身技术变得更为重要。本文讨论了现代战斗机的红外隐身技术。目前在现代战斗机上采取的红外隐身措施,主要是综合使用冷却、屏蔽、遮挡和红外隐身涂料等技术手段,达到消除或模糊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降低目标红外辐射的强度和亮度,限制目标红外辐射的方向等目的。这些隐身措施对减小现代战斗机的红外辐射特性有一定的作用,其作用大小与战斗机的用途和性能有关;但因战斗机需大功率发动机和高速飞行,一般说来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仍是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1.
根据红外目标设计过程中对红外隐身效果评价的需求,设计开发了基于探测概率的红外目标隐身效果评价仿真软件。使用较为成熟的FLIR92模型,对红外目标设计过程中生成的三维目标热模型数据进行了等效温差处理,再利用二代焦平面热成像系统静态性能模型,仿真了不同系统参数下热成像系统的静态性能,结合探测概率模型估算出不同方向上目标被该红外成像系统发现、定向、识别、认清的距离,从目标探测的角度实现了对不同红外目标设计参数下红外隐身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红外制导武器的快速发展。同时红外制导技术的发展,使得红外对抗技术也在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一些先进的红外对抗技术和装备,如红外告警、红外干扰机、定向红外干扰系统、红外诱饵、红外烟幕、红外隐身等被用来对抗红外制导导弹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光电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侦察、导航、搜索、跟踪、识别、火控瞄准和导弹,其中红外探测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光电技术.基于红外探测机理,从作用距离和目标探测概率两方面对红外接收系统进行分析.红外对抗是用来抑制、干扰、削弱、破坏红外系统的正常工作,干扰条件下红外接收设备探测概率将大大降低,文章建立了红外有源干扰和红外无源干扰条件下红外接收系统探测概率模型,对分析红外探测系统干扰情况下效能有一定的现实意思.  相似文献   

14.
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借助侦察卫星,使“爱国者”导弹成功地拦截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这是未作红外隐身措施的目标被动挨打的一个生动战例。有矛就有盾。针对红外隐身,必然发展红外反隐身技术。本文对红外隐身与反隐身的设计思想作一综述,并提出某些设想。  相似文献   

15.
对抗隐身进攻兵器的光电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低可见性技术或隐身技术制造的进攻兵器是21世纪防空系统重点对抗的主要目标威胁。隐身兵器并非不可探测,采用常规的长波低频雷达可以探测低可见性目标,采用激光雷达、光电探测和雷达组网等均具有探测隐身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红外目标能否实现隐身决于(1)目标及其所处背景的红外辐射特性(包括传输介质的特性)和(2)红外系统的探测与识别能力,本文介绍了红外目标隐身仿真的基本内容,论述了目标和背景红外源辐射的仿真建模及红外目标隐身软件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针对隐身等多类高价值目标精确探测与识别以及探测技术持续发展需求,为实现复杂战场环境下的高概率真假目标识别和高精度目标检测、定位、跟踪,开展复杂战场环境下隐身及微弱特征目标探测及抗干扰探测等技术研究意义重大,其中高集成度的焦平面型偏振红外探测器技术是其中一个重要方向。围绕集成式中波(MW)256×256碲镉汞红外偏振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制,介绍了偏振结构的设计、制备到偏振探测器的集成,以及偏振探测器性能的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状况,设计加工出了亚波长金属光栅阵列,采用倒装互连的方式实现了偏振探测器的集成,并在MW 256×256碲镉汞焦平面器件上实现了红外偏振性能的测试和评估。  相似文献   

18.
王超哲  李慎波  黄聪会  柴世杰  贾文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48(10):1004004-1004004(9)
评估飞机成像目标的红外隐身效果,对飞机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隐身反隐身作战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一种飞机成像目标红外隐身效果的评估方法:结合成像探测器工作原理,考虑图像处理各个阶段的算法特点,基于多种图像特征,制定出能反映背景影响和诱饵干扰影响的飞机成像目标红外隐身效果评估指标;通过建立红外成像探测器仿真模型,验证了所制定的评估指标的合理性;最后依据评估指标评估了采用不同隐身技术和施放诱饵干扰对飞机隐身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一些对飞机隐身和反隐身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红外对抗包括红外有源干扰和红外无源干扰两大部分,本文就红外干扰弹、红外干扰机、红外隐身、定向红外对抗等技术作以简单介绍。文中概述了红外对抗技术的特点、国外状况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关于红外隐身材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隐身材料技术在红外对抗领域中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本文介绍了对几种红外隐身材料测试的情况,并对隐身材料的测试方法、有关参数及其隐身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